《中国农村建设60年全集.com》第27/30页


☆`载`☆;

☆`网`☆;

・第四节 乡村治理与党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居于领导地位。探索改革开放后乡村治理的过程,同时也是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推进的过程。

一、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党的建设的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党组织是关键。因此,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就很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推动新农村建设。1981年11月,国务院总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的报告中,号召全党带领和团结亿万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1982年11月,万里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农村的党员同志,不仅要带头勤劳致富,而且应当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1986年初至1987年上半年,第三期整党主要是在农村和区、乡、村进行。1985年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下发了《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对整党的要求、方法、步骤作了全面安排,明确要求广大农村党员要“从根本上端正自己的作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领群众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中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是这次农村整党的首要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1986年五六月间,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分片召开整党工作座谈会,明确要求解决农村干部中存在的严重以权谋私和严重违法乱纪问题,并切实加强农村领导班子建设。

1990年8月,中央有关部门召开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确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工作格局。宋平在座谈会上指出:“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建设好党支部,关键是有一个好的支部领导班子,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1991年11月,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

1994年5月,胡锦涛在河南农村调查时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勤劳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发展“两个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同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全国农村几百万基层干部,是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完成各项任务,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要求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使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从1994年开始,连续开展了两轮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建设工作。

1996年10月,胡锦涛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要求,“一定要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治本之道、长久之计,下大力气和真功夫抓紧抓好,在乡村两级逐步造就一支政治强、思想好、清正廉洁、公道能干、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能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干部队伍。”90年代中后期,为了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江泽民提出党的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目的是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1999年,中央制定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的通知,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县(市)部门、乡镇、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密切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和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2000年底到2001年6月,在农村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1520多万名农村基层干部参加。通过学习教育活动,农村基层干部受到了教育,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2005年11月,中央召开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经中央批准,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从2005年11月底开始,到2006年6月前基本结束,参加单位主要是村。胡锦涛就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出指示,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合农村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

二、农村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以及党组织领导方式的改革

随着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新的农村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也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进行了改革。下面几种就是典型的探索实践。

一是农村党支部成员产生方式的“两推一选”。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中国共产党设在村一级的基层组织即农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农村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了党支部组织及其领导成员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农村党支部委员会的改选和党支部领导成员的确定,虽然大多也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经过党内民主选举程序,但是,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级党组织的意志。在农村已经实行家庭经营体制和村民自治制度的条件下,这种产生方式已经严重影响到党支部领导成员在党员和村民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到党员干部的素质和领导能力。因此,在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环境的推动下,经过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的探索和努力,在各级党组织的总结提高和大力倡导下,很多地方在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的选举过程中采取了“两推一选”的产生方式,即在党员推荐和村民群众推荐的基础上,由上级党组织根据推荐结果,进行反复酝酿和广泛征求意见,在党内外群众认可率高的党员干部中确认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然后召开党员大会,正式投票选举产生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这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提高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和党在村民群众中的感召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党员干部参选村民自治组织成员、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精神,提倡把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按照规定程序推选为村民委员会候选人,通过选举兼任村民委员会成员。提倡党员通过法定程序当选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提倡拟推荐的村党支部书记人选先参加村委会的选举,获得群众承认以后,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人选;如果选不上村委会主任,就不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人选。提倡村委会中的党员成员通过党内选举,兼任村党支部委员会成员。要注重在优秀村委会成员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中吸收发展党员,不断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新生力量。这样,不仅使农村党员尤其是党支部成员在任职时接受民意的检验,提高他们为村民服务的自觉性;而且,为党组织不断吸收群众认可的优秀人才提供了活水源头,有利于保持党组织与村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同时,村党支部成员要和村委会成员一样,定期接受村民的民主评议。

三是村党支部对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的改革。

农村改革以来,党支部对农村工作的一元化领导方式逐步发生了变化,中共十六大强调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体现在村党支部对于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的改革上,就是村党支部要通过民主的方式进行领导,依法按政策进行领导,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动员和组织群众,完成党在农村一定时期的历史任务和中心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村委会干部,必须通过民主方式由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和罢免,农村党支部不能直接以组织名义进行提名,更不能进行指定和随意免职。对于本村村民自治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党支部可以进行调查研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向村民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经过民主程序形成决定。

三、发挥党在农村工作和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作了研究,全会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全会提出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全会对今后农村党的建设进行了部署,主要强调了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会强调,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选举办法,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领导和支持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和乡镇企业工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抓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两年内覆盖全部行政村。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全会强调要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帮助工作。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力度。探索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广泛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增强他们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两年内实现全国乡村网络基本覆盖。

三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全会要求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意识,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证党员按照党章规定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创先争优等活动。关心爱护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探索发展党员新机制,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四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全会提出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做好农村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树立理想信念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筑牢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第八章 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引言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临之前,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的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全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我国今后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节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出发,把统筹城乡发展列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一。从2004年到2009年,中央连续6年颁发有关“三农”的1号文件。2004年9月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指出:“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取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2004年12月,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6年初,中央以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内涵和任务作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阐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2006年2月,中共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温家宝在研讨班上全面阐释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工作部署。2007年中央下发的1号文件,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2008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200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进一步部署,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宏伟目标顺利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总抓手,必须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

一、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当前:第27/3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