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标点符号规范用法全集.com》第20/37页
6.表示引起下文。引起下文通常用冒号,但破折号也有同样的功能。例如:
下面这首七律,是他赠给友人徐文镜的,如果不说,你一定想不到会是一位“老外”的手笔――
漫逐浮云到此乡,故人邂逅得传筋。
巴渝旧事君应忆,潭水深情我未忘。
宦绩敢云希陆贾,游踪聊喜继玄奖。
匆匆聚首匆匆别,便泛沧浪万里长。方伯表情沉重地叙述了当年事情的经过――“那是民国三十一年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那鲁大学军事及海军史专家自问自答西方为何热衷于战争?
对破折号的这种用法,论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标点符号的分工应该明确,用破折号提示下文,混淆了破折号与冒号的界限,不宜提倡。但笔者认为标点符号在功能上的分野不是绝对的,用破折号表示引起下文,作用虽然相当于冒号,但破折号较冒号更醒目,提示性也更强,因此这种用法可以保留。
7.表示引用。在某些译作中,破折号被用来表示引用他人说的话,这种用法与引号相同。例如: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正在想着,校长进来了。他坐下来沉默了两分钟,凝重地说:
――王波,我要处分你。
――报告校长,我该处分!
――你有情绪我可以理解,但你不能在会场上这样闹。我不处分你,就不能服众。
――我没有情绪。破折号产生这种用法,是因为受某些西文标点的影响(如法文和俄文常用破折号来代替引号),似不宜提倡。
8.表示插叙。例如:
笔者尊钱而未入“钱迷”故把讨论批艺》、《管锄、大方之家,而仅对钱氏本人――些浮泛之论。之伍,学力更不足以予人论学《七锄贡献之类的题目留给一这难免也与学有涉――发一他对曾给日本浮世绘以深远影响的明代版画尤其是套色版画有特殊的偏爱。
9.表示出处。有的文章,因为引用了他人的话需要交代出处,或因为文字来源不同需要区别清楚,于是要用到破折号。例女口: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脉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汉江临)按《周易》说卦,坎为中男,离为中女,故作者此说有译者。
10.表示列举。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时兴用法,多见于报告、报道和论文中。列举时常常分行分段,在每行或每段的起首用破折号。例如: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四个方面贯彻好会议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有关文件。认真分析近几个月以来的经济工作情况,总结经验狠抓薄弱环节。――远近结合,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创广州发展新优势”的重大决策。目前本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纪律散漫。学风淡薄。环境不整。团结欠佳。不求上进。
11.表示语音中止或延长。这种用法比较特殊,与“破折”没有关系。之所以这样用,是因为破折号虽然是标号,但它也有点号的功能,可用来表示停顿。例如:“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了,他说不下去了。(中止)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于有今天!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中止)这时有远处驻军早操喊“一二三――四”声,军号练习声,鸡叫声,大车走的辘辘声等。(延长)山那边的小明惊惶地等着救援,大家对着他大声“另!――着――急――,我――们――来――啦――!”叫喊:
(延长)
一、文章副标题中的破折号
文章的副题,有用破折号的,也有不用的。依笔者的意见,文章的副题,是对正题的提示、补充或解释,它对于帮助读者理解正题,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突出副题的提示、补充或解释性,副题前面以用破折号为好。例如:发行市场体制建设是关键从广东的实践谈起一个失败的人和一个成功的作家《菲杰拉榔读后感旧时有以双破折号表示副题的用法,在副题的前后都用破折号。例如:答北斗杂志社问创作要怎样才会好这种用法,后一个破折号用得没有必要,在如今的出版物中已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近年来还逐渐发展起一种以冒号代替破折号的用法(冒号也有提示的功能)。这种用法实际上已经把副题化人了正题,使副题成为了正题的一个有机部分。例如:在人与自然之间:读《史记的文化发榔转轨与创新:从广东的实践看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向在标题中,带破折号的副标题不应与正题排成一行(在行文中引述另当别论),以免与正题中的破折号相混淆。因为有的文章,正题本身也带有破折号。例如:黄河我的母亲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工具书如果把带破折号的副题与正题排在同一行,就会混淆正副题的区别。因此下题的排法是不正确的:貌合神离,殊途同归余光中、董桥散文散论二、表示插叙时破折号的使用在行文中插人其他成分,叫插叙。表示插叙,需在插人成分的前后都用一个破折号。例如:
世界上的大罪恶,大残忍――没有比残忍更大的罪恶了――大多是真有道德理想的人干的。没有道德的人犯罪,自己明白是罪;真有道德的人害了人,他还觉得是道德应有的代价。上帝要惩罚人类,有时来一个荒年,有时来一次瘟疫和战争,有时产生一个道德家……
我队村民吕六善弈,让我一炮,还是杀得我人仰马翻。我无“胜固欣然败亦喜”的胸襟,心颇不忿,便请四队知青蒋映――绰号叫“蒋介石”的――来助阵。
使用双破折号的目的是使插人文字与原有文字相区分,以让读者知道插人文字的起止,使句子的眉目清楚,避免插人文字和原有文字的混淆。破折号的这种用法,与括号很相似,但也有区别。1990年3月22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曾指出过破折号和括号用法的区别:“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这段话可做进一步的析述:第一,破折号带出的文字是正文的一部分,相对来说比较重要;而括号内的文字不属于正文,只是对正文的注释,相对来说比较次要。这一点,构成破折号和括号使用上的根本分野:注释的内容,如果可与正文连读,就应该用破折号;如果不可与正文连读,就应该用括号。第二,破折号带出的文字既然是正文的一部分,在诵读时就应和正文一起念出来;括号内的文字既然只是对正文的注释,在诵读时就没有必要念出来。试比较: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我们处理一切事情,都应该从实际(即客观存在)出发,而不是从主观出发。三、破折号前与破折号后的点号破折号前还应不应有点号,问题比较复杂。在出版物中,破折号前多数不再用点号,但也有反例。例如: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你可以说他是文人化的大学者,也可以说他是学者化的大文人,二者并无不同。
笔者认为,破折号是标号而兼有点号的性质,本身可表示停顿,在它的前面,一般不应再用点号;但如果破折号的前头是叹号或问号,则应该保留,因为叹号和问号是点号而兼有标号的性质,除了表示停顿外还表示语气。例如:
由于村里无扩音器嘶哑着嗓门对观众训话,轮到我们出场时,支书特意上台,不要闹!听到没有?――相下面演出的是‘相声’――你们声是很精彩的,很精彩的。我担保你们看了准笑痛肚子,但你们不要闹,闹就听不清楚了!”
“这颐和园可真是个好地方!去?”王纬问章如浩。我们今天什么时候回至于破折号后面要不要保留点号,问题也同样复杂。在理论上说,破折号的“破”,是指打断话头;“折”,是指语意转移。如果在破折号的后面再用点号,显然会影响文句的“破折”。因此,一般来说,在破折号的后面不宜再用点号。但是,本原则也不宜绝对化。在破折号不以标号(即表示“破折”)的形式出现而以“点号”的形式出现来表示语音的停顿或延长时,破折号后面的点号是需要保留的。具体地说,有以下两种情形:
1.为了明确语气。例如:“是他――?”石一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队长,他……他去世了!”大伟悲痛地对大家说。
2.为了使文意更加清晰。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