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标点符号规范用法全集.com》第22/37页


他在书法方面有很高的的造诣,曾用狂草书写过程颖的椿日偶成》:“云淡风清近半天……”笔迹灵秀挺拔,如走龙蛇。在一封致友人的信中,他这样戏说自己:“弟七月起忽蒙命承乏敞院副院长,尸位挂名,捉将官里去,不待人笑,弟复自笑……”

4.多处省略。在这种省略方式中,省略号放在对应的地方。例如:

钱钟书在为《吴实日动所作的那篇书信体的代序中说:“……先师日记中道及不才诸节,读后殊如韩退之之见殷佑,‘愧生颜变’,无地自容。不才少不更事,又好谐戏,同学复纵恿之,逞才行小慧,……弄笔取快,罪不可追,……补过无从,帷有忏悔……”忏悔色彩显然很浓。

例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爱弥儿》中文译本的序文上,就说――

“……本书的第五编即女子教育,他的主张非但不彻底,而且不承认女子的人格,与前四编的尊重人类相矛盾。所以在今日看来,他对于人类正当的主张,可说只剩得一半。

5.整段省略。这时省略号为十二个小圆点,且独占一行(不顶格)。例如:

“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的怀别康科,用相当缠绵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的留恋和惜别的心情,诗歌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奈和梦幻般的情调――

[文]轻轻的我走了,

[人]正如我轻轻的来;

[书]我轻轻的招手,

[屋]作别西天的云彩。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板对自由主劝一文指出了自由主义的各种表现:

“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这是第一种。

“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这是第二种。

“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这是第十一种。”

一、列举省略和重复省略

在行文当中,常会列举各式各样的人或事物。列举的时候,如果每一个或每一件都点到,会显得很累赘,而且也没有必要。因此,常常有列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便不再列举,而以省略号来表示的情形,这就是列举省略。例如:

省略号和破折号都可以象声,有时功能非常接近,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1.省略号常被用来表示声音的断续,而破折号常被用来表示声音的延长。

2.省略号象声,语气比较低沉,情感比较细腻;而破折号象声,语气比较激越,情感比较奔放。

3.省略号所表示的语音中断,往往是由于外界的干扰或内心的犹豫造成的,这种停顿与下文的续说会有某种照应;而破折号所表示的语音中止,往往很急切,戛然而止。试比较:

第一组:

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他跳到躺拒上“喂――伪军同胞们!凑到小窗户跟前,拉开大嗓门就喊:你们不要再给鬼子卖命啦!”第二组:

“我父亲信佛,他想出家又舍不得姨太太。所以……”道静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所以给我取了这么个讨厌的名字。”萧队长接着说道:“比如说:李――”他说个“李”字差点带出“毛驴“两个字来。他停顿了一下,才说,“李发,”李毛驴听到萧队长叫他的名字,给愣住了。第三组:

“老检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断了电的水轮机,“咬――”地一声,停了下来。

二、省略号前点号的使用

有人认为,省略号是标号,但可以表示停顿,因此省略号的前后都不应再有点号。笔者不同意这个说法。笔者认为:虽然在特定情况下省略号也表示停顿,但它毕竟是个标号,其基本功能还是表示省略。必要的时候在省略号前用点号,不仅可以准确地把停顿表示出来,而且可以清楚地让读者看出省略的内容在原文是属上还是属下。兹具体分析于下。

1.引文省略。在引用他人(或他处)文字时省略部分内容,有三种情形:

(I)当省略号的前面是完整的句子时,原来的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必须保留,这样既可以表明原文的语气和停顿;也可以明确表示省略号前面的文字原来具有完整性,跟已省略的文字不相连。例如:

毛泽东批评说:“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我们为什么叫它做党八股呢?这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点土气。也算一个创作吧!谁说我们的人一点创作也没有呢?这就是一个。”

这篇优美的散文这样细腻地描写南京的景色:“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地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冰心深情地对孩子们说:“小朋友!……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海是深阔无际,不着一字,她的爱是神秘而伟大的。我对她的爱是归心低首的。湖上红叶绿枝,有许多衬托。她的爱是温和妩媚的。我对她的爱是清淡相照的。”

(2)当省略号的前面是不完整的句子时,原来的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可以不用,也可以用(顿号除外)。有人认为,如果省略号前面原来不是完整的句子,句中点号应连同文字一概省略。笔者觉得,这种处理办法至少有一个弊病:省略号是否表示停顿不明确,有可能会与“缀合式”省略句――这是一种省略号不表示停顿的省略句――相混淆。因此,当省略号的前面是不完整的句子时,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要保留省略号前的句中点号。例如:作者在后记中说:“为了防止或避免不必要的官司,本人特此声明:……小说中的所有人物和情节均系虚构。假如谁要对书中的角色对号入座,那等于说幻想中的人物,也会走出书来,别具血肉、心灵和生命,在现实里活动。”

邓小平强调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3)引用他人的文字,有时为了简洁,有必要在不违背作者原意的前提下,省略若干内容,用省略号把在原文中本不连贯的话缀合成一句;这时不管原文如何,省略号前面都不能有点号。例如:改革开放政策……在内地落后地区也要推行。这句话的原文是:改革开放政策不仅在特区城市要推行,在沿海各省要推行,在发达地区要推行,在内地落后地区也要推行。又如:

当前:第22/3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