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朝那些事儿全集.com》第43/96页


  郑彩一见自己精心储备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就要自爆,赶紧出面劝阻。
  在一阵好言好语的抚慰下,鲁监国狂躁的情绪开始稳定下来。
  想到肩负的使然任重道远,他决定忍下这口气。
  但最后的底线还是要保持的,这就是————严厉追查肇事者。
  郑彩爽快地答应了。
  很快就有十名“肇事者”被查获,并即刻被处以“磔刑”。
  经此事后,鲁监国对郑彩的感激之情荡然无存。
  远在北京的多尔衮,一看博洛同志这一走,闽浙大地又变成了“牛鬼蛇神舞翩跹”的世界,只好再次组成南征军。由礼部侍郎陈泰(满族,名字为音译)、董阿赖(满族,名字为音译)、李延龄等统领,于1647年11月出发赶往福建,配合浙闽总督陈锦进行“反攻倒算”。
  而此时的福建,鲁监国和郑成功正把“不合作运动”搞得如火如荼,双方是“鼓声相闻”,却“打死也不相往来”。
  这就给南征清军的各个击破提供良好的“可乘之机”。
  1648年3月下旬,南征的清军进攻建宁,城中兵寡粮稀,守将王祁向在泉州、漳州一带活动的郑成功请求援助,郑成功表示了承诺。
  但结果是直到4月4日建宁城被攻破,王祁战死,郑成功是既没有派战斗队来“给力”,也没有派运瑜队来“送粮”。
  得到建宁后的南征清军又朝第二个目标猛烈冲刺。
  这个目标,就是南明大学士刘中藻领导的义军。
  刘中藻同志是福建义军首领中佼佼者,他领导的军队收复了福建及浙江的福安、罗源、景宁等八县,建立起一块统冶区域相当可观的“解放区”。
  但这块“解放区”在清军的猛冲猛打,以及其它义师“隔岸观火”的情况下,陆续沦陷。
  悲观失望的刘中藻同志选择了自杀成仁!
  完成两个目标后的清军又向第三个作战目标——解福州之围冲刺。
  福州城下的攻防战此时己呈现“围城”状态,里面的清军打不出来,外面的明军打不进去。
  南征清军的加入一下改变了这一状态,得到援助的清军跃跃欲试,准备对围城的明军实施反包围。
  见摘不到桃子反而可能被暴揍的鲁监国,只得下达了对福州的撤围令,全军向东退却。
  进入福州的清军以此地为中心,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很快收回了被义军“解放”的广大福建地区,把鲁监国由“一国之君”,逼到闽浙交界的沙埕地区,无奈地当起了“游击司令”。
  真是其兴也勃矣,其亡也忽矣!
  正当鲁监国连“游击司令”也快当不下去时,他的“忠实粉丝”张名振于1649年6月攻克了闽浙沿海的健跳所,并把鲁监国接来“团聚”。
  在健跳所刚刚过了一段安定生活的鲁监国,忽然接到一封让他又好笑又好气的求援信。
  信是“昔日恩公,今日仇敌”的郑彩同志写来的。
  他向鲁监国哭诉郑成功在背后搞他,趁他在抗清前线浴血奋战之际,派兵袭击其弟郑联,占领自己的老巢厦门。
  现在他请鲁监国伸张正义,和他联合起来,打败郑成功,收复厦门。
  但鲁监国可没有“以德报怨”的高尚情怀,有的,只是“追打落水狗”的优秀品格。
  他给郑彩玩了一招“笑里藏刀”,在表面答应派兵援助的同时,却暗地里发兵包围了郑彩的部队,并将其全部缴械收编。
  失去枪杆子的郑彩同志立刻变成了一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家寡人,几番思想斗争之后,决定还是去亲戚郑成功那里混碗饭吃。
  他知道,如果直接去找年轻气盛的郑成功办这件事,那么成功的几率接近于零。
  他采用曲线迂回的办法,找到了郑成功的奶奶黄老太太,请他去为自已说情。
  在黄奶奶的撮合下,郑成功同意郑彩这个老同志脱下军装,转业为民,到厦门来养老。
  郑彩同志就这样窝窝囊囊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过让他日后感到欣慰的是,郑家几个赫赫有名的兄弟中,就他混了个“自然死亡”。
  鲁监国虽然趁人之危,无偿收购了郑彩的“剩余资产”,但日子过得也很不幸福。
  这是因为,健跳所这地方实在太小太落后了!
  在这块隶属于浙江临海县的小小卫所里,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吃穿基本靠抢,前途嘛,基本靠想。
  想来想去,鲁监国手下的“二把手”张名振同志,又盯上了被“儿女亲家”黄斌卿霸占的舟山群岛。
  1649年9月,他们浩浩荡荡开进了舟山群岛,宣布鲁监国对该群岛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要求与这位仍打着隆武朝旗号的“岛军区司令黄斌卿同志”——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黄司令当然一口回绝了鲁监国的“和平倡议”。
  不过,他这次回绝的理由是——“本岛地窄粮寡,恐耽误大家大好前程,请各位另换大岛安歇”(似曾相识吧,参看水浒中王伦执行“关门主义”的经典语录)。
  “另换大岛,翻翻中国地图就明白,东南沿海除了台湾岛和海南岛,最适宜我们发展的岛屿就是你这里了,我们要是有能力打下那两个大岛,谁还跑到你这里找不自在?”被拒之岛外鲁监国己经出离愤怒了。
  他已不是三年前的鲁监国了,他这次可是带来大量走投无路的“打手”来的。
  见来软的不行,鲁监国挥一挥衣袖,“打手”们便在第一时间挥刀动枪地“抢滩登陆”。
  长年呆在岛上的黄司令军队,战斗力仍停留在三年前的层次上,丝毫没有的任何长进。
  几个回合下来,竞被鲁监国的“百败雄师”修理了个稀里花拉。
  打了败仗的黄司令自然不敢再牛逼哄哄,他赶紧上书向鲁监国请罪,并约定双方于9月24日举行和平谈判。
  在谈判桌上,黄司的手下阮进忽然发飙,客串“林冲”,激情演绎了一出“手刃司令”的英雄壮举!
  心有灵犀的张名振立刻配合,站出来迅急采取多项“善后措施”,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他首先以“亲家”的身份出面,上奏鲁监国后,礼葬了黄斌卿,并优养其家属。
  然后对黄的旧部加以安抚,发放特别奖金,增加特殊工资,拉拢各位继续为鲁监国打工卖命。
  最后由鲁监国出面,举行新老人物见面会。
  在见面会上,鲁监国发表了热情洋溢而又亲切随和的讲话,号召大家以大局为重,大力支持他这位新领导的工作,呈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反清复明”工作的新局面。
  经过一系列的安抚工作,鲁监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稳定了舟山的局势。
  自此,“大明海上流亡政府领袖”朱以海同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一块巩固的陆上根据地,为他的长久生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部分最后的永历


第二十二章 同室再操戈
  在闽浙赣三省由“解放区”变成游击区后,南明的江山,也仅剩下了粤桂湘黔滇这五省了。
  各种抗清力量迅速向这五省集结。
  因地理的原因,粤桂两省率先垂范,勇敢地站在了抗清的最前线。
  粤桂(广东、广西)两省在今天是两个独立的行政单元,但在明代,却是一个统一的行政单元,统统归两广总督管辖。
  当然,因为地域太大,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所以,明朝中央政府又在下面分别设立广东、广西两个巡抚,来内部分开管理。
  这些聚在一起抗清力量,摆在面前最迫切的任务,自然是要选出一个最高领导——“监国或皇帝”,以作为自己政权合法存在的法律依据。
  现在张罗这件事最积极的人,是广西巡抚————瞿式耜。
  这不仅是因为,拥有儒家正统观念的瞿大人,在帝位选举上有很浓厚的“血统”情节。
  更主要是他认为隆武帝“兴亦匆匆、败亦匆匆”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亲不近,导致名不正;而名不正,导致事不成。
  在当年在黄道周、郑芝龙以“贤能”为根据拥立朱聿键时,他曾以“血亲”为根据拥立过桂王朱由楥。

当前:第43/9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