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第15/170页


  事实证明,项梁的兵分两路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一到城下,项梁才发现,看似小小的定陶并不好攻,城墙坚韧,防守严密,是块难啃的骨头。在他进攻受阻的情况下,刘邦和项羽这对绝代双骄的第一次合作很成功。两人刚柔并济,一举拿下了城阳县。
  随后,两人继续挥师前进,一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竟然顺风顺水地杀到了由李由把守的雍邱。这时,李由的父亲李斯已被赵高陷害入狱,生死未卜。李由正急得焦头烂额,哪里还有心思布防?所以,还没等李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已经成了项羽的刀下之鬼了。
  项羽和刘邦的接连胜利让项氏集团声名远播。作为项氏集团的头领,项梁同样掩饰不了内心的喜悦和激动。是啊,连章邯都被他们打败了,这秦军之中还有谁能是他们的对手?尽管此时他还在定陶城下徘徊,尽管他还一筹莫展,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攻克定陶只是时间问题。
  对定陶守军来说,时间非常宝贵,他们在等援军――章邯大军的到来。此时,章邯在得到秦朝政府为他提供的兵源和粮草后,很快重整旗鼓,神不知鬼不觉地向定陶集结。
  对章邯来说,一雪前耻是他的当务之急。
  对项梁来说,一醉方休是他的眼前之需。
  此刻,项氏集团沉醉于眼前的胜利,对潜在的危机毫无认识。项梁当局者迷,但他的手下部将宋义却旁观者清。宋义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马上提醒项梁:骄兵必败。
  对此,项梁只回了四个字:庸人自扰。随后,他就把宋义打发到宋国做使者了。
  在去宋国的路上,宋义遇到了齐国的使者高陵君。
  “兄弟,你这是去找项梁吗?”宋义问。
  “是的。”高陵君答。
  “我劝你还是悠着点走。”
  “为什么?”
  “因为项梁马上将面临刀光之灾,谁去了谁倒霉。”宋义淡淡地答。
  高陵君听糊涂了。他心想:“这个宋义是项梁的部将,他说这样的话,如果不是对项梁极度不满,就是对项梁极度失望。不管怎样,还是先观望较妥。”
  于是,高陵君放慢了脚步。很快,项梁的噩耗就传来了。
  原来,就在项梁准备动用人海战术填平定陶城时,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了连绵不绝的大雨。雨一直下,这仗是没法打了,但项梁又不甘心撤兵。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最后没辙了,项梁只好整天和士兵们躲在营帐里借酒消愁。
  那天夜里,倾盆大雨还在下,一队人马却神不知鬼不觉,悄悄地向项梁的大本营靠近。不错,他们就是章邯和他的手下。在这漆黑的夜里,他们踏过泥泞不堪的路,就是来取项梁的命的。
  还沉浸在美酒之中的项梁发出一声惨叫,被章邯一刀致命了。
  结果了项梁,章邯发现项军居然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心中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太没礼貌了,得给你们点颜色瞧瞧!”
  而此时,百里之外的项羽和刘邦正磨刀霍霍杀向陈留,无力回援,只能眼睁睁看着项梁大军全军覆没。
  值得一提的是,杀死项梁后,章邯认为项羽、刘邦肯定成不了气候,于是挥师北上去扫荡赵国了。后来,当发现项羽和刘邦才是自己真正的对手时,他才后悔不已。
  脱离束缚
  项梁死后,年轻的项羽自然继承了项梁的衣钵。只是他毕竟还年轻,还没有项梁那种威望。所以,楚怀王趁机把军事领导权给夺了过去。
  前面已说过,楚怀王即位时只是一个十二岁的牧童。不过,别看他年纪小,自从当了大王后,举手投足之间悠然自得,神色自若,仿佛天生就是做君主的料。
  “摄政王”项梁死后,“傀儡王”楚怀王马上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迁都。楚怀王把国都从盱眙迁到了地理位置优越、城防坚固如铁的老革命根据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理由是为了防止章邯来攻。
  第二件事:封赏。楚怀王封刘邦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封老将吕臣为司徒。
  对刘邦来说,原本势单力孤的他此时算鲤鱼跳龙门,不但成了侯,而且拥有了带兵的实权,真可谓时来运转。而项羽却一下从天堂跌进了地狱。他被封的长安侯只是一个空爵位,没有兵权。同时,楚怀王还重用了吕臣,把朝中军机大权交给了他。楚怀王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用吕臣和刘邦牵制和打压项羽。单从这一点来看,这个楚怀王是极富政治手段的。
  项梁死后,项羽羽翼未丰。他虽然心里一千一万个不情愿,但也只能顺应形势,听从楚怀王调遣。
  第三件事:开会。开什么会呢?――第二届革命军首脑联席会议。
  从鬼门关边上走了一趟的高陵君,见项梁死了,也不去定陶了,而是直接来彭城找楚怀王。高陵君向楚怀王表达了齐国愿与楚国同仇敌忾的决心,同时隆重介绍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宋义。
  楚怀王一听这个宋义如此神乎其神,便马上召见了他。宋义一见楚怀王,便开始秀文才和口才,滔滔不绝,淋漓尽致,很快就把怀王给征服了。
  “邂逅相知,适我愿兮。”楚怀王发出感叹,将宋义收为心腹。知恩图报的宋义以敏锐的眼光分析了当前形势,马上进言道:“章邯几十万大军如今都在全力进攻赵国,一边围剿巨鹿,一边堵困棘原。如果陛下派一将趁机进攻魏国,同时遣一猛将攻抚兼用,西向攻秦,直逼秦都,定会使章邯顾此失彼,打败秦军指日可待。”
  宋义的提议一出,楚怀王马上召开了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
  会上,楚怀王先发表了对项梁的吊唁之词,众将领也纷纷表示要为项梁报仇,与章邯势不两立。眼看大家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楚怀王这才轻咳了几声,清了清嗓子,宣布接下来的两步走军事行动。
  他首先封宋义为主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领军队北上救赵。其次,他下令由刘邦率另一支军队在南线(黄河以南)开辟战场,并向关中方向挺进。
  说是两步走,其实这两步是同时走的。因为楚怀王还规定,谁先打败秦军,占领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
  关中王,这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位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楚怀王就是想以“关中王”,套住刘邦和项羽,让他们相互制约,相互消磨,达到自己“唯我独尊”的政治目的。
  应该说这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楚怀王原本只是项梁请来的一个挂名君王。在项梁兵败身亡后,他抓住项梁犯下的军事错误,联合众将领,拉拢谋士宋义,说服陈胜起义军的接班人吕臣,又暗中争取到潜力股刘邦的支持,收回了兵权。现在他又按照宋义的提议,坚决而果断地制定了北上救赵、西向崤关击秦的正确战略,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政治、军事才能。
  可惜,对项羽这样的贵族子弟和刘邦这样的流氓的本性,楚怀王的认识还很不足;而且他当时乃一文弱少年,又不能亲自带兵打仗,以致夺回的兵权又迅速地失去了。
  楚怀王怎么也想不到,这两路人马这么放出去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再也收不回来了。不论是年轻的项羽,还是已老大不小的刘邦,他们等到了一展抱负的机会。历史的舞台注定是由他们二人来唱主角的。
  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重夺兵权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楚军北线作战部队在宋义的率领下来到了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到了这里后,宋义突然停下来不走了,下令安营扎寨,大有在此长期驻扎之意。
  这下可急坏了项羽和范增二人。现在秦军正在围攻巨鹿,如果此时迅速渡河去支援,楚军攻其后,赵军应其内,内外接应,便可以一举击败秦军。这是打败秦军的最好机会,不能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啊。
  项羽是火暴脾气,他气冲冲地闯进宋义的营帐,质问其为何按兵不动。不问倒好,这一问,宋义便抓住机会给项羽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宋义娓娓道来,“秦军和赵军之战,马上就会出结果了。如果秦军胜,他们也是疲惫之师,到时候我军以逸待劳,正好可以趁机将之攻破;如果秦军败了,我军更可顺利西行,直捣秦都咸阳。”
  宋义的意思,就是让秦、赵两家再斗一阵子,待两败俱伤时,再去坐收渔翁之利。
  应当说宋义这套隔山观虎斗,坐享其成的理论很高明。但是,在现实中,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没有真正和章邯交过手的他,并不知道章邯大军的强大。如果他们此时不助力攻打,章邯根本就不可能败。如此延误战机,等到赵国真的被秦军灭了,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他们楚国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宋义的书生气来,而且他对形势的分析,也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
  项羽可不吃这一套,大骂宋义贪生怕死后愤愤而去。宋义身为主将,至高的权威受到了挑衅,自然也不是吃素的。他当即下了一道命令:“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自然知道这就是针对自己说的。就这样,两人的矛盾迅速升级。
  宋义停军不前的一个半月后,机会终于来了。
  别看宋义整天逗留在这无比荒凉的山野地区,却也办了一件值得炫耀的私事,那就是成功地把他的儿子宋襄推销到齐国做丞相了。
  据说,齐国丞相一职是公开招聘的。很多才华横溢之人都去报了名,但齐王最终选中了并未参加应聘的弱冠少年宋襄。
  然而,就是这件喜事,直接把宋义推入了万劫不复的万丈深渊。
  他大摆酒宴,为儿子去齐国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送别宴。举行送别宴原本也没什么,只是宋义可能忘了当时义军的情况。宋义饮酒高会,与众官员吃香喝辣的时候,士兵们的待遇却完全相反。他们已多日来食不果腹,连吃冷喝凉的都没有。
  这时,项羽抓住机会在军中大造舆论,无非是说宋义只关心他儿子的前途,哪里关心士兵的饥寒。这舆论一造,原本就对宋义不满的士兵自然更加火冒三丈了。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做好舆论铺垫后,项羽不再沉默。第二天一大早,项羽借机冲进了宋义帐房里,二话没说就把他给干掉了。随后,项羽当众宣布,宋义在搞阴谋诡计,企图与齐国合谋反楚,自己是奉了楚怀王的密令才诛杀了他。
  众将士本来就对宋义不满,一听他死了,大家反而很欢喜。在这个时候,项羽还派出一队人马追上了就快到齐国的宋襄,来了个斩草除根。最后,他才派出心腹桓楚向楚怀王报告,说宋义迟迟按兵不动,想谋反。
  项羽这招先斩后奏真是高明至极,反正死无对证,自己又领兵在外,就算你楚怀王怪罪,也没辙。
  楚怀王接到报告后,虽然心存疑惑,但碍于当时的形势,只得任命项羽为主将,继续北上抗秦。就这样,项羽重新夺回了整个楚军的兵权。
  “章邯,我来了,我来替叔父报仇了!”项羽大手一挥,带领全军火速向巨鹿进发。
  无独有偶,就在项羽和宋义上演窝里斗时,另一对结拜兄弟也上演了“生死劫”。
  他们的名字叫张耳和陈余。
  而张耳、陈余两人自革命以来,虽然数易其主,但两人却一直形影相伴,生死不离。究其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当初一见如故后,喝了血酒拜了把子成了结义兄弟。两人的关系好得没法说,简直到了有衣同穿、有饭同吃的地步。然而,从朋友到仇人,中间其实只隔了一道墙,一道不精心呵护就会随时倒塌的墙。有着生死之交的张陈两人在这次抗秦战斗中就这样反目成仇了。
  前文提到过,赵国是陈胜派出的得力干将武臣开创的根据地,后来他索性就自己当了赵王。但是,因为武臣的姐姐放肆无礼,极度伤害了部将李良的自尊心,所以李良一怒之下大闹邯郸(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直接干掉了武臣。而漏网之鱼张耳和陈余拥立赵歇为王,从此和李良进行了艰苦的拉锯战。
  然而,与秦军交战大败后,张耳只好带着赵歇逃到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巨鹿,而陈余则被派到外地去搬救兵。
  章邯派部将紧追赵歇一行人到了巨鹿,把巨鹿围得水泄不通。赵歇一看秦军这架势,就吓得瘫倒在地,只期望陈余能早点搬回救兵。然而,章邯早就料到赵王会有这么一招,于是他亲自屯兵于巨鹿南面的棘原,全面阻止赶赴巨鹿的援兵。
  各国救兵原本就惧怕章邯,派兵也是出于人道主义,都是持观望态度。此时,他们眼看秦军势大,于是都按兵不动了。眼看各国的援兵暂时来不了,被困在城里的赵王像热锅上的蚂蚁,寝食难安。而此时,张耳却痛恨起陈余来。

当前:第15/17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