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第16/170页
原来,陈余在向各国求救的同时,又收集了数万散落的赵兵。张耳原以为陈余会马上来解巨鹿之围,但他却好像和各国援兵一样,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张耳眼看再等下去只能等来一条不归路,于是主动出击,派手下张?d和陈泽去找陈余搬救兵。
张?d和陈泽不辱使命,先是穿过了秦军布下的天罗地网,然后找到了陈余,拿出了张耳给他的亲笔信。信中大意是巨鹿已经被秦军围了近两个月,城里缺粮少水,危在旦夕。你我二人是拜把子兄弟,本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时候你不能不救我啊!
“不是我贪生怕死,”陈余看完信后,未语泪先流,道出了没有出兵相救的原因,“敌强我弱,现在去硬碰硬,就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现在我按兵不动,一来,可以牵制秦军一部分主力;二来,即便巨鹿真的失陷了,至少我还活着,只要我活着,赵国就还有希望,我就会替你们报仇雪恨啊!”
然而,陈余这番话并没有打动张?d和陈泽,他们非要陈余舍生取义。最后没辙了,陈余给出了个折中的办法――给他们五千兵马去救巨鹿。
张?d和陈泽都是血气方刚的汉子。他们也不再多费口舌,带着这五千人马便去进攻秦军。结果印证了陈余的那句话: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张?d和陈泽死了,张耳怒了。他认为陈余非但不肯出马相救,反而害死了张?d和陈泽。怒火攻心的他挥剑砍掉了桌角,一对生死兄弟就这样彻底决裂了。
张耳可能一直都没明白,正是因为陈余屯兵于外,牵制了秦军的部分主力,才使得巨鹿能安全地守上三个多月,为项羽的到来赢得了宝贵时间,使他和赵歇能够最终脱险。日后,当张耳和陈余在战场上拔刀相向时,不禁令人感慨:人世间,有多少误会可以重来呢?
一流和超一流的差距
项羽终于来了,巨鹿大战一触即发。
比较双方实力,秦军兵力优势明显,且占据了邯郸、棘原等咽喉要地。而楚军拥有超级谋士范增,在战术上实力更强。同时,楚军立誓要为项梁报仇雪恨,再加上六国联军助威团的存在,对秦军起到了很大的牵制作用,所以楚军的人和优势也很明显。
项羽率部抵达漳水后,望着河对岸的巨鹿城和章邯所在的棘原,他并没有马上下令强渡黄河,而是采纳了范增的建议,派英布和蒲将军各带一万人马负责捅马蜂窝――断秦军的粮道。
英布和蒲将军久负盛名,果然不是吃素的。他们很快突破了秦军的河岸防线,然后悄悄绕到秦军的后面,以打游击的方式把他们的输粮通道给切断了。
听闻粮道被断,章邯急了,马上派兵前来抢夺阵地。但是,这些人哪是骁勇善战的英布和蒲将军的对手,屡战屡败。最后,秦军只好绝望地放弃了这场争夺战。
英布稳住阵脚后,马上开始不定时地在秦军的后防地搞点突袭,弄得秦军苦不堪言。
这时,一直在观望的项羽眼看时机已到,马上带领楚军渡河北上,誓与秦军决战。而就在渡黄河时,项羽做出了惊人之举:出发时要求士兵只带三日干粮,渡了河就凿沉船只,摔破锅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
这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招,激发了所有楚军将士必胜的决心,将楚军的人和优势发挥到了最大。
来到巨鹿城外,项羽碰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王离。
王离乃名门之后。他的爷爷是秦国名将王翦,曾率军拔赵国、毁燕国、灭楚国。王离的父亲是王贲。王贲也是一员骁将,曾率军败魏国、降齐国。由此可见,秦国之所以能一统天下,王家功不可没。
如今,秦国处于危难之际。身为侯爷的王离被派到剿匪前线。尽管屈居于章邯手下,但以江山社稷为重的他毫无怨言。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可小觑,王离不辱王家威名,攻无不克,鲜有败绩,在秦军中威望甚高。
此时两强相遇,旗鼓相当,胜败自然难料。但是,在两人交战之前,却有人预测王离必败。原因有二:
首先,哀兵必胜。这次项羽打着为叔父报仇的旗子,楚军心里都憋了一股气――不克秦军,誓不回师。就凭这股士气,这股豪气,这股勇气,就势不可当。
其次,事不过三。为将三代者,因为世代杀戮太重,树立的仇敌太多,结下的冤气太深,所以最后一代要来承担因果轮回的报应。
这番预言出自谁之口,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也许它是项羽故意派人放出的烟幕弹,想要扰乱对手的军心。
第一天,王离仗着自己人多,想冲进楚军,杀个人仰马翻。但是,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无懈可击,王离很快就败下阵来。就这样败了又攻,攻了又败,三进三退。此时此刻,王离才明白,自己跟项羽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将领。
在围棋中,人们习惯把顶尖棋手分为一流和超一流。其实,它们之间也许就只隔了一层纸,但如果这层纸一直捅不破,一流棋手也只能一辈子望“超”兴叹。现在的王离和项羽就好比是一流对超一流。实力虽一纸之隔,但差之千里。
王离既然打不过项羽,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逃。
项羽首战告捷,虽然取得的战利品有限,但却令楚军士气大增。
听说王离首战失利,章邯又惊又怒。上次交手,项羽就把自己整得很没面子,如果不是后来利用项梁的大意,偷袭得手,只怕当真颜面无存了。这一次,章邯岂会放过和项羽第二次较量的机会?
这时,英布和蒲将军在完成断粮和骚扰的使命后,马上也向巨鹿靠拢。于是,巨鹿城外,汇集了秦军和楚军四十余万人马,一场大战就要上演了。
两军交战勇者胜。决战打响后,项羽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这极大地鼓舞了楚军的士气,人人都奋勇向前,见了秦兵就杀,见了秦将就砍。可怜训练有素的章邯大军被这疯魔般的楚军冲得横七竖八,阵脚大乱。最后,秦军一溃千里。项羽率领楚军追杀其到天黑才意犹未尽地收兵。
第二天,依然是项羽大胜,歼敌无数。
第三天,天刚蒙蒙亮,项羽便召集全部楚军,开了一次军事大会。项羽准备和王离在巨鹿城下决一死战。巨鹿之围能不能解,赵王能不能脱困,成败在此一举。
“自渡黄河破釜沉舟以来,今天已是第三天了,”磨刀不误砍柴工,项羽首先做了战前动员演讲,“干粮就只够今天吃的了。面前是秦军,身后是黄河,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生死成败,只在今朝!”
随后,项羽下令兵分两路。明面上,他率大部队到巨鹿城下和王离进行大决战;暗地里,英布和蒲将军负责打游击,悄悄绕到秦军后面,来个攻其不备,前后夹击。
决战时刻来了。双方进行了激烈而残酷的阵地战。王离的军队刚刚惨败,还没有从失败的阴影中恢复过来,此时再次面临项羽大军,信心明显不足。而这时一直躲在城里的张耳眼看救兵到了,也带领赵兵杀出城来。再加上外围英布和蒲将军的猛攻,最终秦军惨败,连个退路都没有。王离也被生擒了。
十六年前,项羽的祖父项燕兵败于秦将王翦之手,自刎而亡。十六年后,项羽生擒王翦之孙王离。王项两家三代人的恩怨情仇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王离军的覆灭是章邯带兵出战以来遭到的最严重的一次打击。从此,项羽伟岸的身影成了章邯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这让他再也没有勇气和信心重新组织人马来挑战了。
这时,其他各路来支持赵国的诸侯出现了。他们出现得真是时候啊,不到胜利这一刻坚决不现身。他们来到项羽军帐前,个个伏地而拜,并称愿意听从他的调遣,还主动把项羽的官职由“上将军”提升为“诸侯上将军”。
赵王在张耳的陪同下,亦来向项羽道谢。他不顾堂堂一国之王的威仪,跪地就拜。
然而,项羽并没有露出喜色。他的眼光悠远而深长地望着无边的苍穹,一个声音在心底响起:“章邯,看你往哪里逃!拿命来吧,我叔父的仇该用血来偿还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孤掌难鸣
巨鹿之战失败后,章邯的信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摧残。他把军队驻在棘原堡垒中坚守,不敢再与项羽交战了。
对此,项羽可不同意,他一心想要为叔父报仇,自然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去强攻了。这时候,范增站了出来。
对年逾七旬的范增来说,少年时贫困潦倒,青年时流浪漂泊,中年时怀才不遇,好不容易到了老年,陈胜、吴广革命的春风却吹遍了五湖四海,也吹醒了他壮志未酬的梦想,一展才华的时候终于到了。于是,他不顾满头白发,不顾年老体弱,不顾乡里父老的嘲笑,毅然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范增是不是当时参加革命的最长者,但谁都知道,老骥伏枥的范增没有白白参加革命。他已经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从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逐渐出人头地,范增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项梁也逐渐发现范增是个人才,正要委以重任时,他自己却“出师未捷身先死”,被章邯干掉了,留下范增“长使英雄泪满襟”。
项梁一死,项羽毕竟还有点嫩,项氏集团的大权已被楚怀王成功收回。范增的出头似乎遥遥无期了。
然而,令人稍感意外的是,楚怀王在制订北伐计划时,并没有忘记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将其任命为末将。一个将领的称呼也许微不足道,但却让范增的一生从此改变了。
在安阳目睹项羽刀劈宋义,范增看到了项羽的坚决和果断,还有那种与生俱来的霸气。这不是一般地痞流氓的匪气,而是一副帝王将相的霸气。良禽择木而栖,范增终于找到了心中的明主。在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中,他也鞠躬尽瘁地辅佐项羽。
在此大胜之际,眼看项羽要做出冲动的事,往死胡同里走,头脑清晰的范增毅然站了出来。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对项羽说,“虽然这次章邯连吃败仗,但他手下还有二十多万人马,比起楚军的人数来说并不弱。另外,兔子急了还咬人,凡事不能做得太绝,不然会适得其反啊。”
听完范增这番话,项羽茅塞顿开,大有拨云见日之感。于是,他把兵马屯在漳南,和章邯军遥遥相望。
两军就这样眼对眼地望了近一个月。章邯接下来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在他接到秦二世的一封诏书后,就更加度日如年了。
朝廷这时早已知道他兵败的消息了。在章邯按兵不动的这二十多天里,咸阳早已闹得沸沸扬扬。章邯就是秦朝的一面大旗,如果这面大旗倒了,那么秦朝的气数就真的尽了。
一直躲在胭脂堆里醉生梦死的秦二世,虽然后知后觉,但终究还是听到了章邯兵败的事。他马上将赵高叫来询问。赵高只做揽功捞金的好事,从来不做担责背罪的糗事。他其实早就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眼见章邯兵败,为了推掉自己镇压革命不利的罪过,他决定把章邯弄成替罪羊。
李斯死后,朝中唯一能对赵高构成威胁的就是手握重兵的章邯了,如果能让他背黑锅,赵高自然万事大吉。
果然,听了赵高谗言的秦二世不仅信了,而且还怒了。他马上派人拿着诏书,对章邯进行了强烈谴责。
章邯毕竟是章邯,不是一个像秦二世那样可以随便糊弄的人。诏书一到手,他就知道这肯定是赵高搞的鬼。
“全力灭贼,不得有误。延误战机,军法处置!”诏书上这短短十六个字,看得章邯的心凉飕飕的。他在战场上拼死拼活,仅仅只败了两场。朝廷非但没有只言片语的安慰,反而怪他进攻不利。
章邯自己也很想进兵啊,可出于对项羽和各路联军的忌惮,他哪敢贸然行动。现在秦军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对方粮草殆尽,士卒懈怠之时,再奋力反击。
“皇上被小人蒙蔽,得派一人入京告之实情,”静下心来的章邯开始思考对策,“再派些兵马和粮草来,或许这样就能绝地反击,反败为胜了。”
司马欣有幸成了这次入京的人选。望着章邯期待的眼神,他拍拍胸脯说:“将军放心,我这次一定不辱使命。”
然而,司马欣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他辱了使命。
当他到咸阳时,这里没有往昔的繁华,满眼只是暗淡的晚暮之光。他没有心思去多体会这些,一心直奔皇宫想面见秦二世。然而,他很快就悲哀地发现,虽然他在战场上跟着章邯出生入死好几年,也算是风流人物了,但此时连皇宫的大门也进不了。原因很简单,他手中没有赵高签发的许可证,宫中的卫士不放行。
见皇帝还要赵高许可,司马欣这时才意识到事态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看来朝廷果然如传闻中的一样,大权都被赵高独揽,秦二世早已被架空了,只是他自己身在云里雾里,还不知道罢了。”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没办法,司马欣只好去找赵高。
可是,一连数天,他都在赵府吃了闭门羹。
后来,司马欣塞了一些钱给门卫。看在钱的分上,那些门卫悄悄告诉他,他们主子赵高是打定主意不会见他的,更不可能给他许可证,劝他还是省省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