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第17/170页
“不让我见皇帝,这明明是心中有鬼啊!”司马欣一想到此,便不敢再逗留,连夜逃出了咸阳。
因为是夜里赶路,他走着走着竟迷了路。可世上的事就是这样,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正是由于他迷了路,却捡回了一条命。
赵高原本打算这几日就把司马欣就地解决,惊闻他连夜出了咸阳,情知不妙,马上派人来追。可惜赵高派的夺命杀手走的是常规大道,自然没能追上司马欣。
“朝廷现在是赵高独揽大权,秦二世孤立蒙蔽,大秦帝国完了,彻底没救了……”司马欣如实汇报了在咸阳的所见所闻。
章邯的心悲凉到了极点。他南征北战这么多年,换回的竟是这等局面!看来大秦王朝真的气数已尽了。
一个可怕的想法在他脑海里油然而生,他自己都被吓了一跳。是啊,如果这个想法付诸行动的话,就意味着他一世英名彻底毁了。然而,除了这样,他又能怎么样呢?进退两难,章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正在这时,他收到了一封信。信使告诉章邯,派他来送信的人叫陈余。
陈余,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名字,一个因“谋不同”被自己的结拜兄弟张耳误会至深的人。巨鹿之围被解后,他和张耳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眼看一切都无法挽回了,张耳无奈地选择了“道不同”――黯然地带领手下士兵归顺项羽。
这封信是他和范增经过激烈讨论才完成的。主题只有一个字:和。策略只有两个字:求和。目的只有三个字:和天下。直到这封信送出,他们都联合起来,一直瞒着项羽。
为什么要瞒着项羽呢?原因很简单,章邯当初杀了他叔父,项羽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在没有弄清章邯心里的真实想法前,他们决定还是先瞒着项羽。
这封信充分展示了陈余作为“和平大使”的非凡才华。
在信中,他首先从秦初的名将蒙恬说起,说他如何有功,又如何被赵高害死。然后,故事的主角一下子换成了赵高,说赵高如何独断专行,又如何指鹿为马。直到最后,他才开始夸章邯如何英勇,如何精忠报国……
如果从现代文学的角度来看这封信,信中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
首先是对比。信中拿当年劳苦功高的蒙恬来跟章邯比。蒙恬最终落得个遭诬陷惨死的境地,那么你章邯的结果会不会是一样的呢?
其次是暗喻。信中拿“指鹿为马”的事大做文章,说朝廷已被赵高独揽大权,黑暗至极。
最后是夸张。信中承诺,如果章邯答应求和,他手下二十余万秦军可免遭一死。一名秦军士兵背后是一家人,他们上有父母,下有妻儿,二十余万士兵的生死牵连着的是成千上万人的命运啊!
章邯看完这封信,陷入了痛苦的深思。此时,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该何去何从呢?
“和”就一个字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章邯终于决定求和。
对这个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的乱世英雄来说,做出这个决定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从当年的不败到连败,项羽已注定是章邯命里的克星。即使这样,章邯仍然没有想过背叛朝廷。此时,如果朝廷能给他一点支持和安慰,他一定会拼了老命继续和项羽斗下去。然而,朝廷除了一封责备他剿匪不利、督促他火速歼敌的诏书外,什么都没给。
赵高早已把秦二世玩弄于掌心。国已不国,胜了又如何,败了又如何?章邯明白,自己也只是一枚被赵高任意摆布的棋子罢了。胜了得不到应有的荫封,还极有可能因功高盖主而被砍头;败了就是替罪羔羊,死无葬身之地。无论胜负,自己的命运早已注定。
这是怎样的朝廷,这是怎样的悲哀?直到这时,章邯才明白为什么这些年来革命之火长久不熄。虽然有点迟,但终究还有回头是岸的机会。章邯决定派人去项羽营中求和。
听说是来求和的,项羽火冒三丈。“叔父的大仇未报,你倒好,眼下无路可走了,居然来求和,白日做梦吧!”项羽不由分说地拒绝了。
如此一来,陈余和范增心里有了底,知道章邯那边已搞定了,现在关键是如何搞定项羽了。如果当面向项羽再进言求和的事,以项羽的牛脾气,效果肯定不好。于是,范增采取了“等”的策略。既然求和不成,那接下来双方再接着打吧。
章邯此时已不愿再与革命义军为敌了,因此项羽的几次进攻都以胜利告终。项羽胜了,但脸上并没有一丝笑容,因为这时他突然发现军中的粮草不够了。要行军打仗,就必须先解决士兵们的温饱问题啊。
章邯那边处境更差。由于连吃败仗,他知道自己已到了穷途末路,如果退回朝中,赵高他们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已是死路一条,前进的路又被项羽封死。章邯在生死存亡的这一刻,再次面临抉择。最终,他再一次鼓足勇气,派司马欣前来求和。
当年,司马欣曾救过项羽叔父项梁一命,因此,项羽对司马欣心存感激。然而,两人叙叙旧、拉拉家常还可以,一谈到求和的事,项羽依然怒不可遏。在他的潜意识里,叔父的血债只有用血来还才行。
范增要等的机会终于来了。他面见项羽,与项羽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谈话,向项羽分析不接受求和的利害关系。项羽转念一想,现在军中的粮草供应出了问题,再这样打下去对自己也没有好处,于是不得已,只好答应了章邯求和的请求。
其实什么和不和,说白了就是投降。“和”这个字首先是陈余提出来的,换了个词,虽然意思是一样的,但却给了败军之将章邯极大的颜面,让他有台阶可下。这就和一些将领把在战场上“屡战屡败”说成“屡败屡战”一样,意思虽然还是差不多,但效果却大不相同了。
之前,项羽一直对章邯耿耿于怀,经过范增反复开导,他终于解开了心中那个结。
章邯来求和这一天,项羽表现得很大度,并没有对叔父的仇耿耿于怀。是啊,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会结下很多恩恩怨怨。冤冤相报何时了?为了大局,为了天下的苍生,为了自己的宏图大业,项羽最终选择了善待章邯。
相逢一笑泯恩仇。面对项羽爽朗的笑,章邯原本畏惧的心这才放下。当他要跪拜时,项羽却握住他的手,深情地说了两个字:“免了。”同时,他还给了章邯一个承诺:“将军若与我携手灭敌,将来同享天下富贵,苍天作证!”
嘴上说完,项羽接下来来了点实的。他封章邯为雍王,直接留在身边当大将;封司马欣为上将军,统领二十万降军。
项羽原本是楚怀王封的上将军,但现在他却封司马欣为上将军,由此可见,此时的项羽已经完全摆脱了怀王的控制,实际上已拥有了自己独立的领导权。
这条巨龙终于腾到了半空云中,离腾云驾雾只有一步之遥了。
第六章 我和关中有个约会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唐・杜牧《阿房宫赋》
有多少战役可以重来
在项羽巨鹿大败秦军之时,本书的主人公刘邦也没有闲着。他走在西征路上,风雨兼程,一路高歌,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
刘邦的西征之路主要遭遇了八大战役。
第一战:砀北之战。
公元前207年,刘邦受楚怀王之命西征。他这条西征之路走得喜忧参半。喜的是怀王立下盟约,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相对项羽北上直面秦军主力,刘邦算是捡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便宜。忧的是他手下兵马太少,如何在孤军深入中保存自己是他面临的最大难题。
对此,刘邦施行了稳扎稳打的战略方针。他先拿小城开刀,接连攻克城阳(今山东省鄄城东南)和杠里(今山东省范县西)。虽然这两座城很小,但刘邦却因此信心大增。接下来,他又打到了东郡。这期间,刘邦和他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秦军的抵抗。不仅如此,陈武还率近万秦兵来降,再加上魏将皇欣和武满两人也带着几千人来投,刘邦才刚出师,手下的兵士就增加了两万左右。
这期间,樊哙、周勃、灌婴、傅宽等人已初展大将风采,身先士卒,驰骋疆场。
随后,刘邦在巨野泽(今山东省西南部)得到了贵人――猛将彭越――的相助。
彭越是昌邑人,以打鱼为生,偶尔干点抢劫的小勾当,生活过得倒也自由自在。陈胜发动革命后,巨野泽的父老乡亲聚集在一起,准备组织队伍参加革命,趁着乱世捞一票,发点横财。万事俱备后,他们发现还欠一个带头大哥。彭越这时候就被推举出来带这个头。
彭越为了树立威信,来了个下马威。他约大家在某时某地相聚,并且叮嘱不能迟到。结果有十多个人把他的话当成了耳边风,齐刷刷地迟到了。
“国无法不立,家无规矩不成方圆!”彭越怒目圆睁,厉声说道,“既然大家公推我为老大,就应按我的规矩办事。依昨天之约,今天迟到的人都应该砍头。不过,念大家是初犯,我不会赶尽杀绝。但是,如果一个人也不罚,我这个大哥以后也没法当了,因此,今天我就杀来得最晚的那个吧。”
剑出鞘,剑气如虹;剑归鞘,血气如虹。随着来得最晚的那个人的轰然倒下,众人都经历了一次洗礼。从此,这支野路子出身的队伍走上了正规化之路,革命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占领了不少地盘,队伍也如滚雪球般越发壮大。
正在这时,刘邦来了。他的军队所到之处秋毫不犯,这让彭越眼前一亮。
“这才是我苦苦要找、要依靠的组织啊!”彭越心里暗暗思量着。心动不如行动,他立刻带领手下投奔了刘邦,并主动充当先锋和向导去攻打昌邑(今山东省巨野东南)。
然而,昌邑的秦军早有准备,拼命死守。刘邦和彭越明攻暗伐,就是拿不下来。
“看来,革命没有捷径可走。”刘邦发出感言。
此时,刘邦已经在砀北等地徘徊了四五个月之久。当时,宋义带领的北伐军屯兵于南阳,他不进兵就不能有效牵制章邯的主力秦军。这样一来,刘邦自然也不敢主动进兵了,因为他一旦暴露,引得章邯全力来伐,他也吃不了兜着走。再说,西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孤军深入。刘邦刚刚进军,自然要先扫平砀北,稳住后方,以解后顾之忧了。
第二战:陈留之战。
章邯兵败,巨鹿之围解除后,北线的战局开始明朗。此时,如果刘邦再按兵不动,就会落后于项羽入关中了。
也正是在进军途中,刘邦幸运地遇到了狂生郦食其。这个郦食其和范增一样,也是一个年逾六旬、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虽然在当地小有名气,但却一直怀才不遇。
刘邦当时求贤若渴,一听说哪里有人才,就会主动去拜访。但是,受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他对儒生并不感冒。郦食其想施展一生抱负,决定亲自上门去刘邦那里应聘,求得一官半职。然而,郦食其还没进大门,就被轰了出去。谁让他是个儒生呢?
幸亏郦食其头脑灵活,马上用“糖衣炮弹”打通了刘邦的一个侍卫。这侍卫好说歹说,刘邦才决定会会这位狂生。
郦食其走进刘邦的大本营,见刘邦正躺在铺着貂皮的大椅上打着盹。两个侍女端着一盆水,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他洗脚。
“小生这厢有礼了。”郦食其抱拳哈腰道。
刘邦一动也不动,假装什么都没听见。
见刘邦不理自己,郦食其索性大声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您这么劳师动众地带兵到这里来,究竟是想帮助秦国,还是想打败秦国呢?”
“废话!”刘邦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厉喝道,“可恶的儒生,秦王把天下百姓害得这么凄苦,现在各路英雄都起来革命了,我怎么还会去帮助秦国呢?”
郦食其见刘邦“醒”了,并不惊慌,慢条斯理地说道:“你既然是想反抗暴秦,就不应该以这种态度接见长者!”
刘邦见他谈吐不凡,心知此人并非等闲之辈,于是赶紧站起身来,向他赔礼道歉,并让他上坐。郦食其见刘邦态度恭敬,便开始将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盘托出。他先是分析了天下局势,然后又聊了聊自己的战争方略和对排兵布阵的见解。刘邦听后高呼过瘾,大有相见恨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