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第36/170页


  他虽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既来之则安之,饭总得吃吧,总不能饿着肚子回去吧。接下来他左等右等,肚子里的革命早已闹得天翻地覆的时候,终于上菜了。
  菜是上了,却打了折扣,什么鸡鸭鱼肉,什么山珍海味统统都没有,上来的只有几盘黑不溜秋的小菜,一碗米饭再加一壶淡酒。楚使实在饿坏了,虽说这菜寒酸了点,但出门在外就将就着吃吧。
  他吃了一口菜:这菜哪里是菜?不是没有盐味就是咸得不能入口。他吃了一口饭:这饭哪里是饭?带着一股浓浓的酸味。菜吃不得,饭也吃不得,最后只剩下酒了。他喝了一口酒:这酒哪里是酒?连白开水都不如。
  楚使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跟厨师的手艺没什么关系,他明白自己被人忽悠了。按陈平前后的态度对比,作为亚父身边的人和作为项王身边的人所受的待遇就是不一样,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看样子饭局是没法再继续下去了,楚使愤怒地冲出了汉营,马不停蹄地出了城。第一时间把城里的所见所闻都如实汇报给了项王。
  “哎呀,我的好亚父啊,连你也吃里爬外,胳膊肘往外拐,都跟刘邦黏糊到了这种如胶似漆的地步,下一步便是要谋杀我了吧!”项羽听后,马上发挥狂躁暴怒的性格特点,对范增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这时候的范增还被蒙在鼓里,他不顾年老力衰,不停地劳碌着,不断地出谋划策,希望早日攻下荥阳,而项羽此时的心思早就不在攻城上了。
  “攻城攻得好好的,怎么就停下来了呢?”范增坐不住了,跑去问项羽。一见面,范增就直话直说:“现在趁敌人粮道被破,正是进攻荥阳的良机,一旦错过了,机会就不再来了。”
  “你直,我比你更直。”项羽这回丝毫都没有给亚父面子,“我就不听你的,看你怎的?”这样的语气已经很严重了,类似于唱反调的赌气行为:你要这样,我偏生就要那样,反正就是要和你对着干。
  君臣之间说这样的话明显是一种极不信任的态度。这一句也罢,项羽生怕范增没弄明白似的,末了还补充了一句:“只怕我一进荥阳城,被人卖了还得帮人家数钱呢!”
  范增开始还被项羽的话弄得莫名其妙,但后面这句话就算是傻子也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他没料到项羽居然会对自己起疑心,心中很是失望,便借口“天下大事已定”为由要“告老还乡”。
  其实,他这完全是试探项羽之意,要他迷途而返,消除对自己的误会。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项羽当时嘴巴像贴了膏药似的,连一句挽留的话也没有,似乎铁了心要让范增离开自己。
  这下范老头子下不了台了,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怎么也收不回来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刚开始那几天,他走得很慢很慢,目的只有一个,希望项羽能来追他。他内心是多么希望能帮项羽打下天下后,功成名就时再荣归故里啊!
  然而,他没有等到“萧何月夜追韩信”那动人一幕,多少次他回头看走过的路,就是看不见他要等的人。终于,范增绝望了。
  他当初参加革命时,家乡人都对他一大把年纪还有这种举动表示很不理解。因此,封了历阳侯后,他便派人到家乡去报喜,那是他人生中最风光的时候。可是,现在自己却这样灰溜溜地回去了,这张老脸往哪里搁?
  精神上的打击,加上奔波的劳累,走了不到半个月,范增日益消瘦不说,身上还长了个小红疮。别看一颗小小的红疮并不起眼,但就是这样一颗小小的红疮却要了范老先生的命。
  当时路上的医疗条件有限,再加上范老先生心中始终解不开那个结,这颗红疮如雨后春笋般猛长。最终,范增就是因为这颗大红疮的破裂,含恨而去了。
  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范增临死前终于感悟到,原来自己苦苦追寻的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追了一辈子,求了一辈子,那又如何?还不如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可惜范增明白得晚了点。
  至此,陈平反间计的“攻心战”暂时告一段落。这看似简简单单的计谋却取得了良好成效,楚军第一谋士居然既无还手之力,也无招架之功,最终落得个客死他乡的悲惨下场。
  亡羊补牢时未晚
  范增死了,项羽醒了,痛定思痛的他明白了这一切原来都是刘邦的反间计作怪。虽然有点迟了,但好歹还算是悬崖勒马。这时候,项羽又表现出果断英勇的一面。他把钟离眛等人都叫来,用很真诚的语气向他们道歉。这对一向心高气傲的项羽来说是需要勇气的。
  事实证明,这是一直糊涂的项羽难得清醒的时候,他手下的部将们也都被他的真诚举动感动得个个热泪盈眶,纷纷表示誓死效忠楚国,全力攻克汉军大本营,替范增报仇雪恨。
  霸王伤我千百遍,我待霸王如初恋。选择霸王,一生无悔。这是钟离眛等人对项羽的心声。
  冰释前嫌后,项羽变成了一只发怒的狮子,楚军此时就像是一群饥饿的野狼,立即化悲伤为力量,对荥阳进行了疯狂的大轰炸。一时间,城内城外,一个猛攻猛打,一个默默挨打。
  刘邦的日子更加不好过了,因为城门随时都有被楚军攻破的可能。
  这时,所有谋士都黔驴技穷了。刘邦站在城上,见楚军不断向城里发起进攻,心情异常沉重。他仿佛闻到了死亡的气息。荥阳城此时已是山穷水尽,刘邦除非长了翅膀,否则逃生的机会几乎为零。
  正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主动找到了刘邦,献上一条妙计,四个字:李代桃僵。
  献计的人叫纪信,他和刘邦是老乡,据说也是最早跟随刘邦的人,当年还亲眼见过刘邦斩那条白蛇的义举。纪信的“李代桃僵”说白了就是让人假扮刘邦,假装投降,用来迷惑项羽,而真正的刘邦趁机逃走。
  对纪信的妙计,无计可施的刘邦自然举双手赞成,但问题是,谁愿意来当这个替死鬼呢?
  刘邦的苦恼很快变成了惊喜,因为纪信拍着胸脯表示,自己愿意来当这个替死鬼。
  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别人,这叫舍己救人。从这一点来看,纪信的思想品德的确很高尚。“城破了臣也是一死,如果我一人之死能换取千万人的性命,那么我这一死也就很值得了。”纪信平静地解释道。
  他不愧是最早跟随刘邦参加革命的人,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被锻炼出了高人一等的觉悟。
  刘邦是幸运的,危险时刻,纷乱关头,总有敢于赴汤蹈火的人挺身而出,救他于水火之中。
  有了纪信甘当替死鬼,陈平胸中那点原本快用完的才华突然又迸发出来一些灵感。陈平眼珠那么贼溜溜地一转,居然想出了突围的万全之计,在李代桃僵之计中又放了一枚烟幕弹。从事后来看,陈平在这场荥阳保卫战中立了大功,风头盖过了大军事家张良。
  项羽接到刘邦送来的“投降信”后,脸上顿时盛开了一朵花。他大笑起来,这笑声震天动地,直透云霄。
  投降这一天定在晚上。准确地说,那是一个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紧闭了数月之久的荥阳城门终于在一声“吱呀”声中打开了。清脆的声音惊醒了钟离眛,他睁开惺忪的睡眼后,知道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
  此时,楚兵们高举的火把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先期出来的是一群老弱病残和妇女,稀稀落落,走了大半夜,一直持续到天亮。不要以为刘邦这边的效率太低,这就是他们故意要放的烟幕弹。
  这一耽搁,天快蒙蒙亮的时候,刘邦的投降仪式才正式开始。几个没精打采的士兵耷拉着脑袋缓缓推着一辆雕有龙凤花纹的龙车出来。龙车虽然慢得像蜗牛爬步,但在漫长的等待后,车越来越近,透过薄薄的车帘,刘邦的头影若隐若现。
  “汉王投降了!汉王投降了!项王万岁,项王万岁万万岁!”楚军开始欢呼起来。对他们这些始终跟随项羽征战在第一线的战士来说,刘邦的投降意味着解放,而解放就意味着功成名就,可以封妻荫子,可以告老还乡,可以安享晚年……这些正是他们拼死拼活所盼的结果啊!
  到了营地,龙车戛然而止,楚军都停止了欢呼,个个屏息敛气,都翘首期盼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然而,辇车里的汉王却毫无下车的意思,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气氛有点压抑。这时,有人把这个情报及时向项羽汇报了。
  项羽一听火冒三丈,亲自走到龙车前扯下龙车的围帐,把那“刘邦”从辇车里轰了出来。
  事实证明,假刘邦的易容术并不高明,除了有几分朦胧的相像外,真伪一看便知。正在项羽不可置信,楚兵们面面相觑时,假冒刘邦的纪信开始说话了:“项羽老匹夫,你中计了,真正的汉王早从后门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他们现在已走远了,你们想追也来不及了,哈哈!”
  这是他最后的笑声,因为随后项羽为他安排了火刑。
  纪信死了,他生前没有得到利禄,身后也没有得到功名,但他的大名却被永远印刻在了中国历史的岁月长河中,成了不可磨灭的镜子。传统京剧中有一出《纪母骂殿》的戏目,大致内容就是说,刘邦夺取天下当了皇帝后,因为没有追封纪信,遭到了纪信母亲的逼宫——登堂骂殿。最后闹得刘邦下不了台,拂袖而去。
  平息内变
  刘邦神不知鬼不觉地逃走了,却苦了荥阳的三位守将,他们分别是主将周苛和副将枞公、魏豹。
  周苛是沛县人,是刘邦的老乡,他和自己的表弟周昌曾随刘邦入关破秦,因此深受刘邦信赖。枞公和刘邦同样是出生入死的患难兄弟,刘邦把他任为副将也不足为奇。唯一令人不解的是魏豹。
  魏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项羽强的时候跟项羽,刘邦强的时候跟刘邦,项羽再强的时候又回到项羽身边。他用一系列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见风使舵。
  彭城大败后,魏豹的出尔反尔惹怒了刘邦。大将军韩信很快为刘邦出了这口恶气——平定魏国,活捉了魏豹。
  俗话说脱毛的凤凰不如鸡,沦为阶下囚的魏豹很快体会到了什么叫冰火两重天,他的身份由贵族变成了奴仆,他的爱妾薄姬沦为刘邦的女人。可以肯定的是,薄姬是个绝世美女,因为刘邦在逃命的过程中都不忘带上这个小美人。
  对此,寄人篱下的魏豹敢怒不敢言,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吞。在这场荥阳保卫战中,刘邦对他委以重任,显然不是看中他的本领,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他直接为大汉帝国“尽忠”。
  但是,魏豹心中是有很大情绪的,他哪里有心思守城?和周苛、枞公的满腔热情相比,他显得消沉颓废许多,大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意思。因此,面对项羽的猛攻,魏豹名义上总在喝酒装醉,但实际上却在心里思考着下一步该怎么办。或者说,他一直在反与不反中苦苦挣扎。
  原本,按魏豹一贯的风格,此时应该会再投靠项羽。但是,他的家人现在都还在城里,贸然去投,且不论项羽能不能再接受他的“三进宫”,让周苛他们知道了,自己和家人都没有好果子吃。
  “得弄个万全之策才好。”魏豹心里琢磨着。
  然而,就在魏豹暗自密谋时,周苛和枞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对魏豹反常的表现表示了强烈的关注。关注之余,周苛和枞公两人还忙里偷闲,进行了一次紧急政治磋商,两人商议的结果是:与其等魏豹来造反,不如先下手为强,把他干掉再说。
  于是,第二天晚上,周苛派人把正在喝酒的魏豹叫到了自己帐中。魏豹来后,枞公负责接待工作,又是端茶水又是上水果,随后就和他探讨起战局。两人越谈越来劲,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周苛没有那么多废话,他拔出刀,手起刀落,就地解决了魏豹。
  除掉了魏豹后,荥阳城里暂时没有了不和谐的音符,周苛和枞公的防守更加严密起来。因此,尽管楚军奋力猛攻,但这座看似岌岌可危的城池却还是屹立不倒。
  这时候,项羽也没心思围攻荥阳了。他派部将攻击荥阳,自己则带领大部队去追击刘邦,并且一鼓作气直接追到了成皋。刘邦好不容易以金蝉脱壳的方式逃出了虎口,自然不敢再与项羽争锋,马上选择了继续逃跑,这一跑便跑到了关中。
  这样一来,项羽千里追踪的战术没法再执行了,因为如果不攻克成皋,他不敢再进攻,否则被汉军前后夹击,要想脱身便难于上青天了。
  到了函谷关,刘邦立即调集兵马,打算去救仍在荥阳坚守的周苛和枞公。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姓辕的儒生及时献计,让刘邦在黑暗之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辕姓儒生的计谋分两步。
  第一步:调虎离山。
  “目前形势敌强我弱,贸然去救荥阳等于自投罗网。我建议大王率大军南出武关,做出佯攻楚国都城彭城的态势。”
  第二步:围魏救赵。
  “项羽听说彭城被围后,自然会率主力部队南下。这时我们只要坚守不出,一来可以为荥阳、成皋的汉军争得喘息的机会,二来可以给韩信的归来赢得时间。如此开辟多个战场,项羽定会分身乏术,兵力分散,力量也就大大削弱了。待我军休养生息,士兵恢复后,再与楚军决一死战。”
  刘邦行军打仗的本领虽然有限,但他善于用人,善于听从计谋。他采纳了辕生的建议,立马带领众将士出武关,直奔河南的南阳、叶县等地而去,做出进攻项羽老巢彭城的迹象。
  此时,项羽身边只有钟离眛和龙且几位猛将了,大谋士范增已被陈平的反间计给干掉,没人再为项羽出谋划策了。事实再次证明,项羽的四肢比大脑发达得太多,脑子不太够用。他一听说刘邦出了武关,可能要对自己的老窝彭城再度开涮,二话不说,就带兵火速救援去了。
  荥阳城中的周苛和枞公本来已支撑到了极限,眼看就要守不住了,不料楚军一夜之间走了个精光,两人连连直呼神灵保佑。
  项羽急着去找刘邦算新仇旧恨,但刘邦根本不给他面子,在南阳设下了三道机关,正等着项羽来闯。
  刘邦布置的三道机关,第一道关其实很简单,只是一道两丈宽、两丈深的壕沟,沟里灌满了水,再加一点其他的暗招子而已。第二道关看似更简单,是树木做成的栅栏,绑扎得密密麻麻。第三道关却不简单,是高墙巨石做成的壁垒,易守难攻,是重要布防的一关。

当前:第36/17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