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第49/170页
第三,下令让大量士兵解甲荣归故里,免除他们的赋税。这一条是张良提出的。他劝刘邦说,现在天下已定,如果留这么多兵在各大将领手上反而不好,容易闹事,刘邦欣然应允。
第四,暂时定都洛阳。
在汜水称帝这天,刘邦按众人意愿暂时定都洛阳,但就在他准备带领手下的文武大臣去洛阳时,一个人的出现让定都之事再起波澜。
这个人的名字叫娄敬。
娄敬是齐国人,此时不远千里赶到汜水来,就是为了刘邦建都的事。这等没身份、没地位的人,本来要见真龙天子刘邦一面很难,但是娄敬因为有老乡虞将军在朝廷为官,因此,很快就见到了刘邦。
娄敬一进门就显示出与众不同来。首先,他的打扮太吸引人眼球了:身上穿着破棉袄,脚上穿着烂草鞋,头发上扎一个马尾辫,手里拿着一根破竹竿,就差没拿一个破瓷碗了。
刘邦毕竟见多识广,知道越是这样有个性的人越是不可小觑。他二话不说,先安排了一顿丰盛的美餐为娄敬接风洗尘。这个娄敬果真非同常人,也不推托,大大咧咧坐下就是一阵大快朵颐。
等这个“乞丐”酒足饭饱后,刘邦才恭敬地问他有什么事要找自己。娄敬对刘邦的待人态度很是满意,于是也就不再客气,直奔主题。
“陛下想建都洛阳?”娄敬问。
刘邦点了点头。
“在下以为不妥。”娄敬直言不讳地说道。
刘邦自然是洗耳恭听了。
娄敬接着说出了建都洛阳不如建都咸阳好的原因。他说洛阳地方狭小,地贫物稀,经济不够发达,交通也不是很便利,是一个弹丸之地;而秦地的咸阳东靠华山,南临黄河,四面都有险要关隘,是个易守难攻的风水宝地。在那里建都远比在洛阳建都要好。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提一下当年项羽选都的事。项羽当初选彭城作为自己称王的首都,也有个书生拼死相谏,也是劝说项羽在有着咽喉之称的秦地汉中称王。但是,固执的项羽选择荣归故里,定都彭城。后来的事实证明,项羽选择彭城为都的确是一大败笔。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刘邦对娄敬的意见高度重视起来。于是,他第二天就召集朝中大臣商量定都这件事。刘邦刚说出娄敬的想法,马上就招致一片反对之声。
“秦地晦气啊,大秦王朝在那里才多少年就灭亡了。”
“是啊,定都洛阳的周王一统天下好几百年呢!”
“娄敬是个什么人物,他完全是书生意气,信口开河。”
“洛阳,清晨看日出,黄昏看日落,绝对是一个风水宝地!”
“洛阳……”
刘邦想不到众人的反对意见如此坚决,于是在定都洛阳还是咸阳的问题上开始摇摆不定。最后,刘邦决定去问自从楚汉之争结束后就一直闭门不出的张良。
数日不见,张良虽然清瘦了许多,但精神依然矍铄。面对刘邦的询问,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建都关中的三大优势。
第一,地理优势。关中一带的地形,退可守,进可攻,闲可耕,乱可保。建都关中,是天然的军事屏障和要地,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
第二,政治优势。刘邦当年入关后,与父老乡亲约法三章,秋毫无犯,深得关中百姓的拥护和喜爱。四年的楚汉争霸,关中百姓献出了儿女献出了青春,献出了青春献出了热血。建都关中,正好可以更好地安抚他们,从而达到了天下稳定的良好局面。
第三,人文优势。关中沃野千里,经济条件一直在全国首屈一指。同时,关中是历代君王的定都之地,是大秦帝国的老巢,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帝王制度信手拈来。建都关中,正好可以更好地传承这些人文典故,从而达到更好地治理天下的宏伟目标。
“微臣以为,众臣之所以反对建都咸阳,是因为洛阳离众大臣的家乡比较近,大家有思乡之情的缘故。”张良最后总结陈词道。
刘邦一听,茅塞顿开,立即签署大汉帝王一号令:迁都咸阳。
但是,迁都咸阳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自从当初项羽到达咸阳后,一把大火把那里的宫殿烧成了一片废墟,如果迁都此地,必须重新修建宫殿。
鉴于修复宫殿的工程巨大,时间跨度也长,为了断绝众臣定都洛阳的念头,刘邦当即决定实行迁都工程,先把首都搬到了离咸阳不远的栎阳。众臣虽然不愿意,但也只能乖乖跟着刘邦走了。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娄敬因为进言有功被封为郎中令,赐姓刘。
田横之悲
称帝后的刘邦并没有就此开始享受清福。作为一国之主,他自然有理不完的国事和家事。
国事方面,韩信兵权被夺,被降为楚王后,刘邦潜藏在心里最大的危机感没有了。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放松警惕。很快,刘邦就做了这样一件事:宜将剩勇追穷寇。
这里的“穷寇”就是指项羽及其分封的其他诸侯剩下的残余势力。这时候,该灭亡的已经灭亡了,该投降的已经投降了,刘邦之所以还进行“大扫除”,目的显然只有一个,那就是斩草除根。
为此,他重点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招抚田横。
前面已经说过,田横虽然是田荣的弟弟,但田荣死后,他辅助田荣的儿子当了齐王。然而,齐王死于韩信之手后,田横自己也被灌婴围攻得喘不过气来,不得已只好投靠了彭越。
彭越倒是对他这个败军之将很是重用。然而,不久,刘邦封彭越为淮南王,要求他带兵去协助围攻项羽。彭越得了王号,自然屁颠屁颠地去了。这下田横可就左右为难了,他想起自己当初拒不归降大汉,并且和楚军联合抗汉,心里就一直打鼓:“就算刘邦不计较,那韩信一旦计较起来可如何是好?”他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他带着自己的亲信逃啊逃,不知不觉地就逃到了齐地即墨(今山东省青岛市)附近的东海边。他在这个海边发现了一座岛,一座很隐秘的如世外桃源般的岛屿。
相信大家都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也。”这样的美好和谐的画卷,这种与世无争、淡泊名利、逍遥快活的生活谁不神往?
此时,田横也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岛上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别看田横行军打仗的水平实在不敢让人恭维,但他为人极为豪爽,因此一些江湖游侠都慕名而来,一时间天下英雄豪杰会集于这座小小的岛屿。
田横虽然在这个岛上活得逍遥自在,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隐居在岛上的事很快就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按理说人家都躲到世外桃源去了,也对你构不成威胁了,就随他去,但刘邦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斩草必须除根,田横作为一个“准齐王”,留着他终究是个祸害,说不定哪天他到齐国振臂一呼,又会生出大乱子来。
当然,直接派兵去围剿没必要,于是刘邦对田横施行了招安政策。负责招安工作的使者可就有得受了,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找到了田横所在的桃花岛。
这时,田横在岛上过得快活似神仙,他哪里想到朝廷中去活受罪啊,于是以“当年曾烹杀了郦食其,如今他弟弟郦商在朝中为官,恐有冲突”为由婉言拒绝了。汉使哪里料到田横竟然敢这样不识好歹,胆敢拒绝,但他又不好强求,只好又悻悻地回朝廷向刘邦汇报了。
刘邦很快就摆平了郦商,他要郦商深明大义些,以国家为重,不要计较个人恩怨。郦商虽然恨不得生食田横的肉,但碍于皇命难违,只得勉强答应了。
于是这个可怜的使者又来到了桃花岛,这下田横无话可说了,他知道推托不过,最后决定只带两位门客一起去,让大家继续在这里过与世无争的桃源生活。
汉使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这件苦差总算搞定。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眼看就要到洛阳了,田横在城外的一家小酒店里,做出了一件大义凛然的事,他自刎了。田横自刎的想法从他决定离开桃花岛时就有了。他深知刘邦素来阴险狡诈,到了朝廷只怕是凶多吉少,而且郦商肯定不会轻而易举地放过自己烹杀其兄的仇,势必处处暗算他。
田横死后,刘邦见少了一个祸害,自然是求之不得,但表面的安抚工作还是要做的,于是为田横建了一座很大的陵墓。葬礼过后,两名跟随田横从桃花岛来的门客竟然以身相殉了,让我们不得不佩服田横的人格魅力。
这两名门客的死极大地刺激了刘邦。他想一个人死后,如果有人甘愿为他殉葬,那么这个人该具有何等非凡的人格魅力啊!听说桃花岛还有五百勇士,刘邦的心又不安了,于是那个汉使又得再去一趟桃花岛。
汉使三顾桃花岛后,知道自己再也折腾不起这来来回回了,就骗岛上的人说田横已被皇上封为大王,现在召他们前往朝中报效朝廷。
众人听说主人召唤,都欣然前往。唯独田横夫人及家小不愿走,因为田横的密言犹在耳畔:岛在人在,岛亡人亡,绝不能离开桃花岛半步。
果然,这些门客一到洛阳,就听说田横已自杀身亡,满心的欢喜立马变成了悲愤。于是,他们不再去面见刘邦,而是直接去祭奠田横。祭奠完后,他们都齐刷刷地拔出了刀剑。当然,他们并不是要去替田横报仇,而是都砍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伴随着倾盆大雨,五百门客都以身相殉了。
虽然刘邦只派使臣三顾桃花岛就把田横的事搞定了,但五百多人的相殉足以证明,田横也许并不是一个最出色的君主,但他一定是一个最具亲和力和号召力的长者。
对此,宋朝司马光吟咏不已,有诗为证:
昔时南面并称孤,今日还为绛灌徒。
忍死只能添屈辱,偷生不足爱须臾。
一朝从殉倾群客,千古生风激懦夫。
直使强颜臣汉帝,韩彭未必免同诛。
季布之险
刘邦做的第二件事,是追捕钟离眛和季布。
季布是继钟离眛、龙且之后,项羽手下将才中的“三号人物”。他屡立战功,深得项羽喜欢和器重。项羽在乌江自刎后,钟离眛和季布成了刘邦重点追捕的对象。毕竟刘邦知道他们两个是项羽的左膀右臂,一天不除去他们,心里就一天不安稳。
对此,刘邦下达了悬赏令:凡捉到钟季两人者,赏千金;凡窝藏隐匿者,诛三族。
对此,这两位绝代双骄只有逃命的份儿了。
季布是侠士出身,很讲义气,年纪轻轻便成名。相传在楚国有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一百斤黄金还不如季布的一句话有分量。
后来,季布跟随项梁、项羽革命后,屡立战功。特别是在楚汉争霸中,作为大将的他多次打得汉军一败涂地,连刘邦本人见了他也要退避三舍。此时,刘邦悬赏重金来抓他就在情理之中了。
季布家与濮阳县一个姓周的人家是世交,素来友好。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逃亡中的季布敲响了周家的大门。周家几乎连想都没想就收留了他。然而,朝廷的“通缉令”很快就传遍了五湖四海,小小的濮阳县自然也不例外。
这下周家人可就犯难了,以他家和季家的交情,自然宁可死也要收留季布,然而此时的风声太紧了,弄不好季布没保护好,还会被连累株连三族。为了季布一个人的性命而搭上周家三族的命,这可不划算。
周老爷子思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一个办法:让季布改头换面,让他重新做人。待季布改头换面后,周老爷子把他“卖”到了一个鲁地姓朱的大户人家为奴。
这朱老爷子是个江湖名门之辈,广结天下豪杰。他和周老爷子也是很要好的朋友,对周老爷子带来的家奴,他二话不说就慷慨解囊拍板买下了。
然而,令周老爷子始料未及的是,这朱老爷子自第一天起就对季布起了疑心。这倒不是说周老爷子的易容术太差,而是因为不管季布怎么改变,他与生俱来的英雄之气是无法改变的。朱老爷子通过明察暗访,很快就发现这个所谓的家奴竟是朝廷重金悬赏的季布将军。
对自己的发现,朱老爷子又惊又喜,他马上赶到京城去了。当然,朱老爷子并没有直接把季布交给朝廷,而是找到了老相识夏侯婴将军,看能不能通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