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第7/170页


  当时朝中分为两派:拥苏派和拥胡派。
  拥苏派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大将军蒙恬。蒙恬出身名门,一家三代为秦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前221年,蒙恬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牧场,修筑万里长城,威震匈奴。
  而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为人正直、厚道,是个有理想、有文化、有抱负、有修养的“四有青年”。为了国家利益,在一些问题上,他甚至敢公然和秦始皇叫板。
  现在,扶苏担任蒙恬三十万国防军的监军(相当于现在的政委),深受百姓爱戴,甚至连拥胡派的赵高都忍不住夸他“信人而奋士”。可以说,蒙恬的军功章里也有扶苏的一半。
  总而言之,这对强强组合在百姓心目中是最完美的,是正义和光明的代表。
  拥胡派的代表人物是赵高。历史上的赵高臭名远扬。一提他,大家就会想起“阿谀奉承”这四个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赵高也是个才华横溢的才子。
  赵高小时候,他母亲因为过失受了刑罚,落得个终身残疾的悲惨下场,但赵高并没有在磨难中自暴自弃,而是一边学知识,一边练特长,全面发展。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因为赵高的高素质,长大后的他得以跻身公务员的行列。
  初入仕途的赵高只是个基层小吏,跟刘邦这个亭长的级别差不多。他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努力,很快就爬到了中车府令的位置。
  虽然这只是一个负责掌管皇上御用轿车的官职,但却是个肥差。一来这个职务油水多,二来有机会接触皇帝。果然,赵高利用秦始皇经常出巡的机会,一路上鞍前马后地为他排忧解难,很快就赢得了秦始皇的赏识,随后一路平步青云,还很快做了胡亥的老师。
  俗话说“公婆爱长孙,爹妈爱晚儿”。秦始皇有二十几个儿子,胡亥是最小的,也是最受他疼爱的。最后一次出巡,秦始皇就带了胡亥,这就是证明。所以,赵高常常抱有这样的幻想:秦始皇在暗示将来会让胡亥继承大统。
  也正是因为这样,极富野心的赵高目标很明确:坚决打倒以蒙恬为代表的拥苏派,为胡亥,更是为他自己,谋取不可限量的大好前程。
  总而言之,这也是一对强强组合,是当时官场上最完美的组合,是黑暗与无耻的代表。
  除了拥苏派和拥胡派,还有个不可小觑的中立派。中立派的代表正是秦始皇最为倚重的老丞相――李斯。
  李斯在大秦帝国的地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以他的实力,无论是对拥苏派还是拥胡派来说,都是决定性的重要砝码。本来平衡的两个天平,一旦有李斯的加入,就会发生质的倾斜。
  这次出巡,秦始皇就这样不声不响地走了。而此时拥苏派还在边疆抗击匈奴,离得天远地远。拥胡派自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了。于是赵高出手,想一举得到李斯的支持。
  这一次,赵高改变了以往常用的“金钱美女”攻心法,而对正直廉洁的李斯展开了一轮“政治理论”的攻心战。通过五大连问,把“铁齿铜牙”的李斯问蒙了。
  “丞相的才能与蒙恬相比,如何?功绩与蒙恬相比,如何?谋略与蒙恬相比,如何?人心所向与蒙恬相比,如何?与诸位公子的感情与蒙恬相比,如何?”
  赵高这五问可谓一针见血,问得李斯头上冷汗涔涔,呆了半晌才说出了一句话:“我都比不上啊!”
  “一朝天子一朝臣。”赵高不紧不慢地分析道,“如果让扶苏继承了皇位,丞相的位置还有你李斯的份吗?”
  官场如战场,面对赵高的咄咄逼人,李斯终于动摇了,决定倒向拥胡派。他还与赵高签下了盟约:拥立胡亥为帝,共享荣华富贵。至此,这次帝位之争已毫无悬念了。
  随后,赵高和李斯制定了三步走的方针路线。
  第一步,秘不发丧,火速回京。为了掩盖尸体的臭味,连鲍鱼都用上了。不知道秦始皇以九五之尊,和鲍鱼亲密接触这么多天是什么感觉。
  第二步,偷梁换柱。在火速回朝途中,一封由赵高主笔,李斯做技术总监的“伪诏书”,被快马加鞭地送到了拥苏派那里。
  伪诏书以秦始皇的口吻阐述了三层意思:
  首先,朕巡幸天下,祷祀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何等辛苦;其次,公子扶苏与蒙恬率数十万大军与匈奴作战十余年,士卒多耗死于外,至今仍无尺寸之功,何等无能;最后,公子扶苏为人不孝,没有功劳也罢,竟还一直从政治上批判朕之所为,何等狂妄。
  总结陈词:蒙恬身为臣子不忠,扶苏身为人子不孝,特赐剑以自裁。
  接到诏书后,蒙恬先是震惊,随即感到很疑惑。“还是不动声色,静观其变吧。”他对扶苏建议道,“我相信真相很快就会水落石出了。”
  然而,扶苏却拒绝了蒙恬的“好意”,执意选择“遵从皇命”。临死前,扶苏感叹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随后便挥剑自刎了。
  扶苏死了,蒙恬傻了。在蒙恬的计划中,原本在万不得已时,他可以挟皇子以令诸侯,以清君侧为借口,挥师南下。如果是这样,凭借自己强大的精兵,谁人能掠其缨?
  然而,扶苏的死打乱了他的计划。此一时彼一时,如果他再起兵,那就是大逆不道,是谋反了。如果这样,不但他一世英名被毁,而且还会连累先祖蒙受不白之冤、奇耻大辱。在生存与名利面前,他茫然了、犹豫了、困惑了,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就在蒙恬犹豫不决时,赵高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
  高瞻远瞩的赵高料定假传圣旨这招只是缓兵之计,仅靠这样一封没头没脑的假圣旨,是不能将扶苏和蒙恬赶尽杀绝的。于是,在送诏书时,赵高还顺带派出了一支由精锐士兵组成的“特工队”。
  事实证明,这支“特工队”果然不辱使命。他们趁蒙恬恍惚之际,出其不意地生擒了他。最终,赵高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蒙恬打入大牢,置于死地。
  没有最狠,只有更狠。在这场帝位之争中,心狠手辣的胡亥和赵高之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定了扶苏和蒙恬,原因很简单:扶苏和蒙恬太谦让,或者说太小瞧对手了。对手出拳后,他们根本就没有还手的意思,所以只能眼睁睁地付出生命的代价。
  赵高和李斯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假诏继位。
  载着秦始皇遗体的马车一路快马加鞭地回到咸阳后,这才发丧。此时,李斯拿出了一份由赵高篡改后的遗诏,宣布胡亥继承皇位,是为秦二世。至此,这场政治阴谋总算是尘埃落定了。
  在整个过程中,赵高充分发挥了高人一等的组织策划能力,一系列组合拳紧凑有力,看似完美至极,无懈可击。然而,事实上,有一个人原本可以拔剑而起,打碎赵高的美梦,改变这一切的。
  他,就是蒙毅。
  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和从武的蒙恬相反,他选择的是从文。因为才华出众,蒙毅很得秦始皇信任,被封为上卿(仅次于丞相的文官)。在处理朝中大臣的奏章时,秦始皇常常求计于蒙毅,而且每次出巡,都会将他作为贴身侍从留在身边。如果秦始皇在临终时把遗诏交给蒙毅,那么,历史将从此改变。
  然而,秦始皇病重期间,早有预谋的赵高就把蒙毅支走了,让他到各地名山大川去祈祷,保佑秦始皇龙体康健。
  缺乏斗争经验的蒙毅怎能料到其中的心机,马上兴冲冲地上路了。对他来说,明知这种做法没有效果,但只要能为秦始皇做一点事,他也是心甘情愿的。
  其实,赵高和蒙毅很早之前就结下了梁子。当时赵高犯了大罪,秦始皇叫蒙毅依法惩治他。蒙毅不敢枉法,剥夺了赵高的官职,并将他定为死罪。可是,就在赵高要被送上断头台的这一天,秦始皇突然回心转意,不但特赦了赵高的过失,还恢复了他的官位。
  这样一折腾,对赵高来说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也帮他明确了蒙毅这个敌人。
  支走了蒙毅,赵高才有机会篡改遗诏,假传圣旨。而等后知后觉的蒙毅再回来时,已经物是人非了。皇宫还是那座皇宫,赵高还是那个赵高,李斯还是那个李斯,但皇帝已经不是那个皇帝了,扶苏和蒙恬也不是那个强强组合了。
  很快,蒙毅便被睚眦必报的赵高强加上了各种罪状,送上了断头台。
  这真是“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
  没有最庸,只有更庸
  胡亥夺位后,继承了秦始皇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发扬了专权独断的作风。他下令,秦始皇生前搞的工程一律继续进行,秦始皇生前留下来的大臣一律格杀勿论。
  按照这两个原则,胡亥理所当然地接手了阿房宫和骊山陵的修建。为了能让父皇的尸骨早日入土为安,他又征调了几十万民众,加班加点地干。
  在做形象工程的同时,胡亥开始了最为残酷的杀人游戏。第一轮,他把秦始皇留给他的老臣全都杀光了;第二轮,把各郡县的主要负责人该杀的杀,该贬的贬,该流放的流放了;第三轮,他举起屠龙刀,对准了自己的兄弟们。于是,一夜之间,秦始皇二十多个儿子都被强加上各种罪名,统统掉了脑袋。
  在对朝内臣子进行了大洗牌后,胡亥又从全国抽调了五万精兵,组成了一支“皇家御林军”,专门负责自己的安保工作。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一切都出奇顺利。然而,令胡亥意想不到的是,当他按照赵高的计划,一步步地往下走时,竟把自己带入了一个无比尴尬的境地――他光荣地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傀儡皇帝”。
  为了控制胡亥,掌握大秦王朝的实际统治权,赵高干了两件最具代表性的事情:排除异己和指鹿为马。
  在利用胡亥对朝野上下进行了大换血后,赵高的眼里还有一根“刺”必须要拔。这根“刺”正是李斯。
  此番胡亥能顺利当上皇帝,多亏了李斯相助,胡亥自然对他也格外器重。然而一山不容二虎,待时机一成熟,赵高便利用胡亥的信任,将刀锋对准了李斯。可怜李斯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倒在了血泊中。
  临死前的李斯一定万分悔恨。如果当年他选择了拥苏派,凭公子扶苏的为人和蒙恬的正直,定不会落到如此凄惨的地步。
  李斯是冤死的,他在狱中被屈打成招。当赵高拿着李斯画押的“罪证”给胡亥看时,胡亥只得痛苦地下了“立处斩”的命令。
  处斩的那天,咸阳城的百姓们泪如雨下,他们都知道,朝廷现在唯一一个还算正直的清官就这样走了。据说那天雨一直下个不停,导致黄河河水泛滥,也许老天也在为李斯鸣不平吧!
  排除异己后的赵高,权力一手遮天,他说一谁敢说二?连秦二世胡亥也不例外。
  为了证实自己的权威,顺便试探一下自己在群臣中的地位,聪明绝顶的赵高打出了一张诡异的牌。
  一天上朝,他牵着一头鹿就往皇宫里闯,卫兵们自然都不敢阻拦,也不敢询问。
  见了胡亥后,他便说自己牵的是一匹马。胡亥也不是好糊弄的,就问群臣到底是鹿是马,结果毫无悬念,大部分人都说是马。
  “嗯,这明明是一匹马嘛。”胡亥揉了揉眼睛,无奈地下结论了。
  “皇帝英明。”赵高说这话时,一双刀子般的眼睛早已扫视了一遍那些说是鹿的人,“连皇上都说这是马了,你们居然敢说是鹿,太没有眼光了,还是打好铺盖卷回家养老吧!”
  就这样,待那批指鹿说鹿的人走后,朝廷只剩下指鹿为马的人了。从此,赵高一手遮天,奠定了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
  乾坤颠倒,朝廷腐败如斯,天下百姓处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痛苦,哪里就有反抗。
  救世主,你在哪里?
  


当前:第7/17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