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长的抵抗全集.com》第15/67页
一、义勇军抵抗概略
义勇军的名义起源于东北军名将黄显声,他在“九一八”事变前已经利用其负责辽宁省警务的优势在东北公安系统内做了一定的应变准备。在正规军抗战不受支持的情况下,黄显声在锦州陷落前于当地组织义勇军抵抗日军进攻,并鼓励东北官民自发以此名义发起抗日。东北军正规军撤离后,义勇军成为抗击日军的主力,并在东北各地遍地开花,形成不同系统的数十万部队。这些部队里面有辽南邓铁梅、苗可秀等组织的铁血军,通化唐聚五等组织的辽宁民众自卫抗日军,辽西张海天、高振鹏等组织的辽西义勇军,吉林王德林的救国军这些新出现的抵抗武装,还包括义勇军化的马占山、李杜等原东北军部队。
义勇军不但在各地组织对日军的抵抗,并曾经多次策划实施对东北各战略要点,如沈阳、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地的反攻。局势一度如火如荼。
1933年后,随着日军兵力加强,并着意切断义勇军与关内的联系,造成义勇军粮弹两缺,处境艰难。各路义勇军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指挥,被各个击破,逐渐招架不住日军的进攻,其组织松散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部分人员投降或解散,部分人员退入关内。1933年以后,其在抵抗力量中的地位逐渐让位于东北抗日联军。
二、差点儿绑了溥仪的“土匪”
2011年9月,萨路过沈阳,看看离飞机起飞还有几个钟头,问司机能不能带我去趟汤岗子温泉。洗温泉这点儿工夫可不够,您去那儿干吗呢?同车的朋友疑惑地问。那当然是有道理的。这汤岗子是沈阳附近一处风景胜地,描写东北的小说中有不少风花雪月的事情都和这里有关,特别是溥仪来东北组建伪满洲国,进入沈阳前和皇后婉容就住在这里,和日本人讨价还价,最后作茧自缚。
溥仪在日本人策划下从天津出走的经过,已有不少人写过,倒也无须赘述。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婉容并不是同时走的,就像刘邦逃跑的时候扔下吕后一样,皇帝们都很有先国后家的自觉。据说婉容出逃是在溥仪到达东北之后,由川岛芳子策划的。当时婉容已经受到监视,川岛芳子是汉奸不假,但干起这种鸡鸣狗盗的事情,其手段你不能不佩服,她以大管家出殡为契机把婉容塞进出殡的队伍,硬是混了出来。
关于这件事,文献记载很多,但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老萨也不知道,但在日本收集到的一张照片,或许可做作个佐证,说明川岛芳子的确在婉容出逃的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张照片登载于《一亿人的昭和史》中,其中的川岛芳子身着男装,只有一个正在向后拱手的背影。下方的日文注解译成中文是:“‘男装丽人’川岛芳子(右)曾伴同溥仪夫人从天津出逃。在上海事变(即1932年十九路军在上海的抗战――译者注)中活跃于收集中国方面的情报,1948年被枪决。”照片拍摄的地点是“2月上海杨树浦路公大纱厂工人宿舍附近”。
上海十九路军抗战始于1932年1月28日,2月正是两军在蕴藻浜、江湾等地殊死奋战之际。这一个月里,十九路军和中央军第五军联手,打得日军两易主帅,阵亡了一个联队长林大八少将,还被捉去一个大队长空闲少佐。日军自承伤亡三千多人。从川岛芳子的装束和面对镜头人低头回避露面的样子判断,这是她在此时协助日军进行谍报活动时拍摄的。
淞沪之战虽然双方最终签订的《淞沪协定》颇有些屈辱的条款,但无割地,无赔款,日军并未达到占领上海的目标,反而证明了日本兵也不是铁打的,甚至在战斗中还会出现误剪导火索,把自己的突击队员炸成“军神”的爆弹三勇士事件。
十九路军既没有坦克,也没有飞机,总兵力不过东北军的十分之一,人们突然发现,抵抗和不抵抗,区别就是这么大。
不管怎样,溥仪和婉容后来都到了汤岗子,并在那里等待伪满洲国的出台。所以,这地方就算不洗温泉,从怀古的角度似乎也值得一去。
然而,当地朋友最终证明了老萨的无知――汤岗子还在鞍山那嘎达南边呢,快到海城了,要不我们送你去那儿看完了咱直接到大连,从大连坐船回去好了。
原来如此,老萨还以为汤岗子就在沈阳近郊呢。
看到老萨怅然若失,朋友们宽慰我以后有机会可以再来。我说再来倒不着急,有张照片,麻烦你帮我找当地老人瞅瞅,看是什么地方。
说来话长,我说,在日本找到几张照片,证明有件事儿溥仪可能冤枉了关东军好几十年,咱得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帮人家讨回个公道啊。
司机转头看我,眼睛瞪得跟牛似的,想不通好好的一个人干吗要给鬼子兵找回公道。
溥仪和日本人有着怎样的误会呢?
如果看历史记载,会发现溥仪从天津溜到东北,在即位之前,曾经两次入住汤岗子。第一次是1931年11月13日,也就是到达东北的同一天;第二次是1932年3月6日,已经是准备就任伪满“执政”的前夕了。
溥仪跟日本人的误会,就是第一次在汤岗子的时候结下的。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日本人很不地道,他一到汤岗子就被软禁,不能出门,只能住在宾馆的楼上。他把陪同的日本人上角利一叫来问,对方说是出于安全原因不让他出门。不久,又告诉他汤岗子闹“土匪”,还是出于安全原因让他移驾日本人从1905年就开始控制的旅顺。
在去东北之前,婉容就曾担心那里不安全,而溥仪觉得有那么多日本兵,几十万东北军都被吓跑了,安全根本不是问题。所以,几十年后对于关东军拿“土匪”吓唬自己仍然不以为然,把它写成了日军对其威逼利诱的伎俩之一――当时关东军还不确定怎样使用溥仪这张牌,而溥仪非做皇帝不可,连执政都不愿意干,双方正在顶牛呢。
溥仪和日本人之间的钩心斗角可说贯穿伪满政权建立的始终。在电影《末代皇帝》里面曾有一段镜头,描述溥仪访日回来,发现跟随自己多年的心腹郑孝胥被换掉,总理大臣变成了奉系旧将张景惠。这是有历史依据的。日方记载,溥仪到日本访问期间暗中设计,试图通过和日本皇室拉关系,以摆脱关东军的控制,掌握实权。此举惹恼了关东军,差点儿将他杀掉。这也是关东军到伪满后期对溥仪控制越发严格,到了近乎变态的原因之一。
不过,作为手里没牌的一方,溥仪被日方欺诈的时候更多,比如其妃子谭玉玲的死,护军遭到清洗等,都让他徒呼奈何。所以,他对日本人这些阴谋诡计表现得恨之入骨。
然而,几十年后在日本发现的照片证明,日本人未必是在吓唬溥仪,而是当时汤岗子真的有抗日抵抗部队在活动,而且作战十分积极。这支部队在1931年11月上旬袭击了汤岗子,猝不及防的日军吃了亏,只能退守核心地域,刚才的照片就是被抵抗部队摧毁的汤岗子外围建筑。
在这种情况下,溥仪在汤岗子被“限制”起来,显然就不是一个借口问题了,而是被抗日武装堵了门,日本人实在怕他让游击队抓去。
应该说,把溥仪放在楼上不让下来,也是日本人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这时候溥仪是个要利用的幌子,兵荒马乱之中除了日本人,也不会有谁来汤岗子旅游,或者有记者来采访。让他在周围散散步,溜达溜达正好廉价地显示“日满亲善”,难道还怕他飞了不成?若是被溥仪看明白关东军连楼上楼下的安全都保证不了,他还能铁了心跟着日本人走吗?
从《满蒙写真大全集》里的记录来看,日本人对这伙“土匪”恨之入骨,随即抽调部队来对之进行清剿,指挥官竟然是一个中将。
负责指挥的是日本“南满洲铁道守备队”司令官森连中将。
老萨在日本《外务省警察档案》中看到义勇军击毙过一个“森将军”,一直琢磨会不会是他,最后弄明白那是另一个森――被原国家计量研究院鞠抗捷院长亲自拿刀砍了脑袋的森秀树少将。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东北当时的兵力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以大连为基地,本庄繁中将指挥的关东军本部;从朝鲜越境前来增援,林铳十郎中将指挥的朝鲜军;还有一个就是按照《南满洲铁路协定》驻防在日控南满铁路沿线的“南满洲铁道守备队”。森连中将是日军在东北的三巨头之一,他亲自督战汤岗子,可以看出对此事的重视――那当然,要是这支游击队目标是溥仪,日本炮制满洲国的苦心,只怕要翻成画饼。
日军讨伐的作战持续到11月21日,也就是溥仪离开三天以后才告结束,终于没来得及让溥仪看到一个安生的汤岗子。其间多次和“匪”发生战斗,从日军运伤员到沈阳的照片看,这支游击队战斗力似乎甚强。
不过,这支部队在经过几次战斗后就奇怪地消失了,没有继续和日军在汤岗子纠缠,似乎对泡温泉兴趣不大。这样,森连中将才把兵力专用到昌图、法库等地作战。
这支神秘的部队到底是什么人呢?他们为什么要打汤岗子呢?这个恐怕就只能推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