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全集.net》第3/10页



  日本政府、日本共产党、《朝日新闻》等主张钓鱼群岛本来?就是无主地。他们的推论大概和国土馆大学国际法助教奥原敏雄?在《中国》杂志1971年9月号上发表的“尖阁列岛主权与《明报》?的论文”的推理逻辑是一样的。奥原敏雄这样写道:陈、郭两篇?使录只说明了久米岛往前是琉球的领土,即在到达那里之前的钓?鱼、黄尾、赤尾等不是琉球的领土,而没有写出这些岛屿是中国?的领土。“《册封使录》是中国人写的,所以如果他们意识到赤?屿是中国领土,就应该记述出来。”然而,他们没有那样记述,?是因为陈侃和郭汝霖没有这个意识。因此说,钓鱼岛是无主地。?

  的确,陈、郭两位使节“应该能够”以积极的方式明确记述?赤屿以西是中国的领土。但经常有这种情况,即使“应该能写出”?的东西,却因没必要就不去写它。从“应该能写出”却不写来断?定他们没有“是中国领土”的意识,进而说那是无主地,这样的?推理逻辑实在大荒唐。并且,郭汝霖的“界”字的意思除上述曲?解释之外,可能再没有什么其他的解释方法了吧??

  还有一种文献可以证明,至少在16世纪钓鱼群岛就是中国的?领土。那就是几乎与陈侃、郭汝霖同一时代的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上有1561年的序文)。胡宗宪是位著名将军,他与当?时在中国沿海四处作恶的倭寇打过几百次仗,并把他们赶出了中?国。《筹海图编》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作战经验,说明防御侵寇的?战略战术和要塞哨所的配置,以及兵器舰船的制造方法。?

  该书卷一《沿海山沙图》的“福七”至“福八”记载了福建?省罗源县、宁德县沿海的各个岛屿。其中有“鸡笼山”、“彭加?山“、“钓鱼屿”、“化瓶山”、“黄尾山”、“橄榄山”、?“赤屿”,由西向东排列着。这些岛屿是现在的什么岛,我还没?有一一做出考证。但这些岛屿位于福州以南的海面上,从台湾的?基隆海面向东排列着,所以它无疑也包括钓鱼群岛。?

  这个图表明,钓鱼群岛位于福建沿海的中国岛屿中。《筹海?图编》卷一收录了整个遭受倭寇袭扰的中国沿海地图,以西南到?东北为序,但中国领土以外的地区都没有编入,所以,找不出只?有钓鱼群岛不是中国领土的根据。?

  1971年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声明指?出:“早在明代,这些岛屿就已包括在中国的海上防御区域内?了。”其根据可能也是这张图。实际上通过这张图便可知道钓鱼?群岛是处在当时中国防御倭寇的防区内的。对此,日共的“见解”?说什么:“有尖阁列岛‘包括在明朝海上防御区域内’的说法,?但这与主权问题不是一回事儿。”然而,将非本国领土,而且是?距本国本土最近也有200多海里的小岛划入防御区,这种事只有?将中国的钓鱼群岛纳入自己“防空识别圈”的日本自卫队等美国、?日本这些近代、现代的帝国主义才做得出来。可他们却把这种事?情强加在明朝头上,说什么防御区域与主权不是一回事儿。这不?过是他们为钓鱼群岛无论如何也不是中国领土的谬论进行狡辩的?一派胡言。
  
  
  
  第四章 清代的记录也证实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能够证实钓鱼群岛是中国领土的?记录,在16世纪中期至少就有三个。关于再早的记录我尚不知晓,但不管有无记录,应该肯定中国人在发现钓鱼群岛、给它命名的?当初,就把这里认做是自己国家的领土了。其中最大的钓鱼岛,?紧靠海岸处险峻的山崖林立,岛上最大的平地按当时的技术水平?也放不下几个人。他们不会想到要对这样一块弹丸之地予以特别?重视,但从他们特意将其列入沿海防御图来看,他们也没有认为?这里是无主地。并且在16世纪中期,三个文献都清楚地将这里与?别国领土区分开来,这决不是偶然的。那时,中国的东南沿岸受?到倭寇的欺辱,由于与倭寇的紧张关系,中国人在东南沿海的本?国领土与外国领土的区别上不得不十分敏感。?

  郭汝霖之后,还曾有三位明朝的册封使分别于1579、1606、?1633年东渡琉球。我曾读了前两位的使录,但里面部没有像陈、?郭那样有关于琉球与中国的“界”的记述。最后一位使节的记录?我只看了一部分,所以不清楚有没有关于地界的记载。时过境迁,?不久后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琉球王也同样得到了清朝皇帝的册?封。清朝的第一任册封使是1663年进入琉球的,但在他的使记中?也没有关于中琉地界的论述。?

  这样,在陈、郭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地界问题的记?载就成了空白,这也被奥原敏雄当成了钓鱼群岛是无主地的理论?根据之一。他怎么会想出这么一条理由呢?我感到莫名其妙。后?代的使节要仔细地阅读陈、郭以来的历代使记。(本来册封使记?就是写给当时及后世的朝廷及琉球使节们看的。它具有报告书的?性质,不是像琉球政府轻描淡写所说的那样,只是个人航海日?记。)所以他们应该十分清楚赤屿和久米岛就是中、琉的分界,?而在他们自己的使记中没有特别写上去的必要。?

  清朝的第二任册封使汪楫,1683年出使琉球。在他的使记?《使琉球杂录》卷五中,有篇关于在赤屿与久米岛之间的海上,举行避海难祭祀的记事。文中明确记载这里是“中外之界也”,?是中国与外国的疆界。他这样写道:?

  24日(1683年6月),及天明见山,则为彭佳山也。……辰?刻过彭佳山,酉刻遂过钓鱼屿。……25日见山,应先为黄尾后为?赤尾,然未久遂至赤屿,不见黄尾屿也。薄幕,过郊(或作?“沟”),风涛大起。投生猪羊各一,倾五斗米之粥,焚纸船,?鸣锣击鼓。请军士披甲露刃(披上盔甲,戴上头盔,拔出战刀),?伏于船舷,作御敌之状,久之始止。?
 在那里,汪楫问船长。?
 “问:郊之义何也?”(“郊”的意思是什么?)?
 对方回答,“曰:中外之界也。”(中国和外国的分界。)?
 汪楫又问道;?
 “界何以辨?”(怎么分辨那个界线呢?)?
 “曰:揣度耳(只有推测)。然顷者恰当其所臆度也(不是胡?乱推测)。”?

  上面的短文也许有必要加些注释。钓鱼群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南部边缘地区,呈东西排列。群岛的北侧水深不足200米,?海水蔚蓝。群岛南侧以南的海沟,水深骤然达到了1000多米至?2000米以上。黑潮经过这里由西向东流过。特别是赤尾屿,它的?南侧紧靠深海沟,这里海上风大浪高。浅海的蔚蓝与深海的黑潮?形成了海水颜色的鲜明对比。?

  对于海水颜色的对比,1606年的册封使夏子杨的《使琉球录》?中记载,“《前使录补遗》(我未看到过――井上注)中写有?《自苍水入黑水》,果真如此”。清朝初期,这一带被称为“沟”?或“郊”,也有称为“黑沟”、“黑水沟”的。册封使的船经过?这里时,都要献上猪、羊等祭礼,举行避海难的祭祀,这似乎成?了一个惯例。关于“过沟祭”的情况,除汪楫使录外,在1756年?出使琉球的周煌的《琉球国志略》、1800年出使琉球的李鼎元的?《使琉球录》及1808年出使琉球的齐鲲的《续琉球国志略》中都?有记载。?
  在这些文献资料中,汪楫的使记把过沟祭描述得最为详细,?还将“沟”写为“郊”。明确记述了那里不仅仅是海难多发处,?还是“中外之界也”,这一点十分重要。另外,船长向初到这里?的汪楫所解释的“郊”的意思,我想也应该是中国航海家们的普?通认识。?

  再者,周煌在《琉球国志略》卷十六“志余”中,重新证实?了一些以前使录中他感兴趣的、引起他重视的记述。其中他概括?了汪楫的记事,写道:“问沟之义,曰中外之界也。”也就是说,?在文字上也明确记载着他和汪楫都认为赤尾屿和久米岛之间是?“中外之界”,赤尾屿以西是中国的领土。另外,《琉球国志略》?与后面将要讲到的《中山传信录》,当时不但在中国人之间,而?且在琉球人、日本人之间也流传甚广。1831丰(天保2年)还出?现了日本版本。齐鲲在过赤尾屿时只写道:“过沟,祭海神。”?他的使记名为《续琉球志略》,是继周煌使记之后的意思。所以,?只要他对周煌的记述未加批驳或订正,就可以证明他也与汪、周?一样认为这里是中外分界线。那么,还能说赤屿以西是无主地吗??还能说在中国方面的任何文献资料里都没有明确记载着钓鱼群岛?是中国领土吗??

  只有齐鲲之前的册封使李鼎元不是在赤屿而是在钓鱼屿举行?的“过沟祭”,并说琉球的航海长“不知有黑沟”,李本人也否?定有黑沟的存在。李鼎元是个彻底的经验主义者、他航海时往返?都遇上了少有的顺风好天气,丝毫未经历风浪。基于这种体验,?比起先人的记录来,他更相信琉球航海家的话。这时他最关心的?是海难多发处,而对“中外之界”的“沟(郊)”什么也没说。?我们不能根据李鼎元一人的经验,就去否定他前后的册封使们都?认同的“中外之界”。?

  不仅如此,汪楫之后、周煌之前的使节徐征光(1719年出使?琉球),在他所著的著名的《中山传信录》中,也证实了这个?“界”。?

  徐葆光在东渡琉球时,就一心想要澄清以前那些对这条航线?及琉球的地理、历史、国情等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为了制做各?种图录,他还特意带来了一位中国专家。他一到琉球王城所在地?首里,就立即着手研究王府所藏的文献资料,并经常与前面介绍?过的程顺则和比程小20多岁的蔡温①一起讨论问题。蔡温是位仅?次于程的年轻学者,也是整个琉球王国时代的最著名的地理学家。?徐葆光先后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研究琉球情况。《中山传信录》?就是这样写成的,所以他的记述可信度极高,出版后不久便传入?日本,并出现了日文版本。并且,这本书和前面提到的《琉球国?志略》成为日本人在当时至1867年前了解关于琉球情况的最主要?来源。书中引用程顺则的《指南广义》,说明了福州至那霸的航?线。这条航线与以往册封使的航线相同,都是出福州,向鸡笼头,?经花瓶、彭佳、钓鱼各岛的北侧,从赤尾屿至姑米山(久米岛)。?但徐葆光给姑米山注上了“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几个字。?
――――――――――――――――――――――?
  ①蔡温曾到福州留学3年,专攻地理、天文和气象?学,后任王府的执政官。对琉球的产业开发、土木工程?等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出自《琉球史料丛书》第?五章的东恩纳宽敦写的“见解”。)?
――――――――――――――――――――――?

  对于这个注解,以前讨论钓鱼岛问题的台湾学者和日本的奥?原敏雄等都认为是《指南广义》的作者程顺则本人所注。但我看?到的《指南广义》的原著上,没有这样的注解。我认为它是引用?者徐葆光所注。对这个问题的考证姑且不论②,但注解不管是程?顺则所注,还是徐葆光后加上的,实质上都是一样的。因为徐在?琉球逗留期间不必说,就是在他回国后也不断地与程交换意见.?才写出了《中山传信录》。甚至可以说这部书是俩人共同写成的。?

――――――――――――――――――――――?
  ①这个考证在《历史学研究》1972年2月号的?
论文中已做了简要论述。?
――――――――――――――――――――――?

  如果徐葆光将久米岛写成琉球的“西南方界”,那就不正确?了。八重山群岛的与那国岛位于琉球列岛的最西端,而且那里比?久米岛更靠南。所以正确的琉球的西南边界应该在八重山群岛。?《中山传信录》的作者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他把八重山群岛明确?地说明为“此乃琉球极西南属界也”。他既然知道却仍然给久米?岛注上“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的注解,说明这个“镇”字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的“镇”,指的是镇护国境、村界的镇,“镇守”的镇。?从中国的福州,经钓鱼群岛进入琉球领地必经久米岛。该岛是镇?护硫球国境的岛屿,所以说明上用了“界上镇山”几个宇。又因?为这里位于以冲绳本岛为中心的琉球列岛的西南方,故写为“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单纯从地理上看,八重山群岛位于全琉球?的最西南,所以把它用“此乃琉球极西南属界也”和久米岛区分?开来。总之,中国人徐葆光(或琉球人程顺则)用“西南方界上?镇山”的注解,说明了久米岛是往来中国与琉球时的国境。这个?“界”的另一方是中国,与郭汝霖的“赤屿乃界琉球地方山也”?的“界”是同一意思。
  
  第五章 日本的先知者也明确记载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上述几章,我只是通过明朝的陈侃、郭汝霖、胡宗宪及清朝?的汪楫、徐葆光、周煌、齐鲲的著作等中国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考?证,得知至少从16世纪以来,中国方面就清楚地记载着,中国与?琉球的国境在赤尾屿与久米岛之间。钓鱼群岛不是琉球的领土,?也不是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再通过日本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印证,会更加清楚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所谓的日方文献资?料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林子平的《三国通览图说》中的附图。?

  《三国通览图说》――以下文中简称《图说》――和5页附?图,是1785年(天明5年)“秋东都须原屋市兵卫梓”最先出版?的。我在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看到过一本,那个“琉球三省及三?十六岛之图”画在一张宽54.8厘米、长78.3厘米的纸上。图中央?题有“琉球三省及三十六岛之图”,左下方有一行“仙台林子平?图”的署名小字。这张地图是彩色印刷的。东北角是日本鹿儿岛?湾附近至其南方的“吐葛喇”列岛,被涂为灰绿色;自“奇界”?(鬼界)岛向南,奄美大岛、冲绳本岛至宫古、八重山群岛的原?琉球王国的领地①被涂成了浅灰色;西面的山东省至广东省的中?国本土涂上了淡红色;另外,台湾及“澎湖三十六岛”被涂成了?黄色②。图上还印有从福建省的福州到冲绳本岛的那霸的南北两?条航线。南航线上由西向东排列着花瓶屿、彭佳山、钓鱼台、黄?尾山、赤尾山。这些岛屿都徐上了与中国本土一样的淡红色。北?航线上各个岛屿就更不用说,颜色也和中国本土的一样。?
――――――――――――――――――――――――?
  ①从冲绳本岛北侧的与论岛至鬼界岛,这个以奄美?大岛为中心的群岛为原琉球王国领地。然而,在1609年岛?津氏征服了琉球王国之后,这些岛屿成为了岛津的直辖领?地。这件事《中山传信录》的作者和林子平都很清楚,但依?然把这些岛屿归入了琉球三十六岛,这是中、琉、日各国学?者的共同认识。硫球的蔡鲲之父著书订正了《琉球国中山世?鉴》,蔡温对其父的书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写出了《中?山世谱》(1725年序)。该书首卷上有“琉球舆地名号会记”?和地图,其中都是将全琉球分为中山及三十六岛,把至鬼界岛的区域列入琉球。在林子平之前的新井白石在他的《南岛?志》(1719年)中也是这样处理的。当然,钓鱼群岛不包括?在琉球三十六岛之内。?
  ②林子平将台湾的色彩与中国本土的色彩加以区别?的理由,现在还无法正确推断,但可作一大概的想象。即在?《图说》的附图中有一张下文讲到的可称为东亚全图的地?图,在那里林子平将明确属于日本领土的小笠原群岛涂上?了与日本本土及九州南方的岛屿、伊豆群岛不同的颜色。以?此类推,他认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但不是本土的属岛。?
正如小笠原岛一样,虽是日本领土,但因它与九州南岛相?同,很难说是本土的属岛,所以被涂上了与本土不同的颜?色。因此上,可能林子平也把台湾涂上了与中国本土及其属?岛不同的颜色吧。?
――――――――――――――――――――――――?

当前:第3/1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