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鬼之白骨变》第4/220页


白晓谷想开口说话,可是一张嘴却只能发出“啊”、“呀”这类单调的音节,一旁的人听闻,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个哑巴,有人说他是个白痴,还有人说他根本就是个来寻衅滋事的市井泼皮。白晓谷无法辩解,有些委屈。他原本以为只要嘴皮子翻翻,舌头卷一卷就能口吐人言,却不知道张嘴说话原来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毕罗店主人是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他被店里不寻常的嘈杂惊动,从后堂走出来查看,得知白晓谷吃白食,脸色一沉,也不管他到底是哑巴白痴还是泼皮,当即就嚷嚷着要让人将白晓谷送去衙门。

白晓谷不知什么是“衙门”,但本能地觉得那应该不是个好去处,就想从伙计的手中挣脱,可是一使劲,人没逃开,胳膊倒是“嘎巴”一声被扯地脱臼了。白晓谷不知疼痛,可抓着他的那伙计却吓了一跳,见白晓谷胳膊耷拉下来,面上却毫无痛苦之色,愣了一下便大呼:“这人真是个白痴!”

四下又是一阵喧哗,有人颇同情白晓谷,便叫主人不要送白晓谷见官,主人胡子一吹,眼睛一瞪,喝道:“他白吃了我那么多毕罗,难不成你帮他付钱啊?”

正在这时,街上有人踏马而来,人们迅速分开一跳道儿,容那人通过。那人经过毕罗店前却勒止了马匹,跃下马来,高声问道:

“发生何事?”

这清朗的男音有些耳熟,听得白晓谷不禁回眸一望,就这一回头,便和来人直直对上了眼:

此人剑眉星目,非常英俊,虽然此时他的装束较之昨晚略有不同,可白晓谷一眼就认出来,他分明就是那个埋葬自己的人!

李岫也看到了白晓谷,不由地一阵发懵,虽然眼前之人此时一身狼狈,可那眉那眼,总觉得在哪里见过……十分熟悉,十分怀念,却一时想不起来他到底是何人?

李岫痴痴地盯着白晓谷,直到有人唤他才猛地回过神来。

“李大人,这痴儿在我店里胡吃海喝,也不付钱,正要拿他送官。您来得正巧,请为小人主持公道啊!”

毕罗店主人叉手为礼,十分恭敬地对着李岫道。

长安城的坊间治安全归京兆府总理,而京兆事务又由长安、万年县两县分理,万年县辖东,长安县辖西。长兴坊隶属万年县,而李岫身为万年县尉,便是此地的辖官,调解坊间的各种纠纷也是他的职责所在。

李岫听毕罗店主人称白晓谷为痴儿,很是意外,再仔细去看白晓谷的神情,果然木讷,不知为何,心中竟隐隐觉得有些疼痛。他让主人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禀明,蹙了蹙眉,道:

“这事儿不必报去衙门了,毕罗也不值几个钱,我替他付了便是。”说罢,便自袖里掏出一张飞钱塞给伙计。

主人见状有些尴尬,正无措间,但见李岫直接执了白晓谷的左手,同他一起出了店门。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李岫这般问询。

白晓谷歪着头,一脸茫然,他知道凡是人类,不管阿猫阿狗都得有个名讳称呼的,所以自从有了灵识之后也想给自己取个名字,想着既然是骷髅,那就叫“白晓谷”吧。(*此为“白小骨”谐音,白晓谷此时还不识字)而李岫见白晓谷那么久不答话,以为他是听不懂,只好换了个话题:

“你生病了吗?”

这盛夏时节,明晃晃的大太阳下,白晓谷的手却冰凉冰凉,脸色憔悴,连嘴唇都是煞白的,李岫看的有些不忍,便说:“附近有个医馆,我们去那里诊治一番如何?”

白晓谷摇摇头,他不是人,是不会得病的,李岫却只当他痴傻,哄道:“只是给医生看看,不会弄疼你的。”(*唐代管医生就是叫医生,不会叫大夫或者郎中)

白晓谷遂点点头,他挺喜欢李岫,因为李岫是第一个待他好的人,若他坚持要去医馆,自己去瞧一瞧也是无妨的。

跟着李岫走了一会儿,李岫忽然驻足,转过头对着他没头没脑说了一句:

“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白晓谷知道,自己和李岫见面不过两次,而以人类的面目出现在他面前还是头一遭,他们俩绝不可能有别的邂逅……除非,李岫已经认出自己是昨晚的那具骷髅了?

这般念道,白晓谷眸子里的灵火颤抖了,他的身子本能地索瑟了一下。

李岫不解,再看白晓谷,见他还是一脸木然也不回话,只得收起了好奇。一手牵着马,一手搀着白晓谷,直直朝着医馆的方向走去。

似人非人

千百家如围棋局,十二街似种菜畦。[ ^]

二人走在蓊郁的树荫下,出了长兴东坊门,又沿着长安笔直的大道往北走了两百步,便抵达了目的地。

这家名为“回春堂”的医馆位于宣阳坊西街的头上,李岫刚进院门,便信手把缰绳丢给医馆的门子,轻车熟路的模样,倒像是经常光顾此地。白晓谷跟在他身后,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的草药香,便新鲜地东张西望。不一会儿,有个穿白色团衫的体面老头儿自后堂踱出来相迎,给李岫见礼,道:“李大人别来无恙乎?”

其实这话问的有些傻,没痛没病上医馆作甚?李岫也不以为意,微笑还施了一礼,道:“张老客气了。”言罢指了指一旁呆呆立着的白晓谷,说:

“这位是在下的一位朋友……劳烦张老替他号下脉,瞧瞧有没有什么病症。”

张医生是个阅人无数的主儿,睨了一眼白晓谷便明白他根本不是李岫的什么“朋友”。

李岫秉公执法、自律清廉,私下里又乐善好施,平易近人,任上两年,所辖地界中的百姓都对他颇有美誉。李岫每每遇到号饥涕寒的流民,不但会慷慨解囊,遇到病重的甚至还会亲自送医,实在是宅心仁厚。

当前:第4/22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