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健康档案》第24/71页



菌血症期:经上感期后细菌侵入血『液』形成菌血症。病儿可表现寒战、高热、头痛、呕吐等,约70%的病人可有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病情严重者瘀点或瘀斑迅速扩大,中央可呈紫黑『色』坏死或形成大抱,此期血培养可阳『性』,瘀点涂片可找到病原菌。

脑膜炎期:脑膜炎症状可与菌血症同时出现,但大多数败血症病人于24小时左右出现脑膜刺激征,病儿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加剧。呕吐频繁、烦躁不安,重者可有昏『迷』、惊厥、谚语,小婴儿可表现拒食。呕吐、嗜睡、烦躁、尖叫、双眼发直、惊厥、囱门隆起、紧张等。

2暴发型:此型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又可分为三型。

休克型(华-佛综合征):除有高热、寒战、头痛外,中毒症状严重,精神极度萎靡,轻重不等的意识障碍,时有惊厥,短期内皮肤出现广泛的瘀点、瘀斑、迅速融合成大片皮下出血、坏死,同时伴有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急促、口唇发纣、四肢末端发冷发纣、皮肤发花、发给,多数无脑膜刺激征。

脑膜脑炎型:年长儿可拆剧烈头痛,伴呕吐及高热,可反复惊厥并迅速进入昏『迷』。如出现呼吸快、慢、深浅不均或呼吸暂停、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眼球固定等,这是发生了脑疝,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混合型:兼有上述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

在流行季节如有上述表现即可做出诊断。临床诊断不十分确切的,在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腰穿和脑脊『液』的检查,以求确切的诊断。如颅压症状明显时腰穿应十分慎重,必要时可先用甘『露』醇,待颅压高略得到缓解后再实行腰穿,以防发生脑疲。

(2)家庭治疗和护理

治疗流脑目前常用且有效的『药』物是青霉素和磺胺嘧啶。

磺胺呼院每天每公斤体重100-150mg,口服或静脉注入。为防止发生副作用,同时给等量碳酸氢钠及足够的水分。也可将磺胺密啶量减半即给每天50-75mg/kg,再加复方新诺明每天50mg/kg,这样可大大减少磺胺『药』的副作用,用『药』一般5~7天,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尿』变化,应每日查『尿』常规并监测肾功能,如发生异常应立即停『药』。

青霉素对脑膜炎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如与磺胺『药』合用可每天10万~20万iu/kg,单独使用应加大剂量,20万~40万iu/kg,每天总量不超过1000万iu,这样用量较大,应静脉给『药』,分3~4次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氯霉素,剂量为每天50mg/kg,分四次口服或静点,用『药』期间应每日查血常规,密切注意氯霉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对流脑病儿的护理要根据病儿的情况分别对待。重症昏『迷』病儿要多翻身以防褥疮,及时清理大小便,并应注意口腔卫生。神志清醒后鼓励病儿进食,应以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对神志不清的应禁食,可给鼻饲食物如牛『奶』、米汤等。有条件的可予补『液』或静脉高营养。

(3)家庭预防

发现病人应首先就地隔离治疗。在流行季节儿童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托幼机构、集体单位有流行时,注意搜索病人,并对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

『药』物预防: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对密切接触者可用sd或smz-co,每天50mg/kg,连服3天。

流脑疫苗:苗苗保护率约95%,该项预防已在计划免疫之内。

15.蛔虫病

蛔虫病是儿童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往往影响小儿的食欲和肠道功能,妨碍小儿的生长发育。其并发病较多,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必须引起广大家长及儿童对预防工作的重视。

蛔虫是寄生在人体最大的线虫之一,雌虫长20~25cm,雄虫长15~17cm,形似蚯蚓,雌虫生殖能力极强,每天可产卵20余万个。虫卵具有感染『性』,人食入感染『性』成熟卵,即在小肠内孵出幼虫,约于2小时内多数幼虫已钻入肠壁,经血流进入肝脏,之后进入肺脏,经胃抵小肠生存下来。在感染后1个月蛔虫长度可达16~25cm,交配产卵。自感染虫卵至雌虫产卵约需21/2月,成虫寿命1-2年。

(1)诊断要点

肠蛔虫病轻者无症状,大量蛔虫寄生可引起消化不良、厌食或偏食,甚至发生异嗜症等症状,而致营养障碍。常可有阵发『性』脐周腹痛、呕吐。而蛔虫的代谢产物或毒素可使病儿出现毒『性』症状甚至惊厥。此外,人体因吸收虫体异『性』蛋白可出现等麻疹、气喘、发热、肠痉挛、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蛔虫过多时,扭结成团引起肠梗阻。成虫可从粪便排出,或逆行通过幽门吐出,或从鼻孔钻出。总之蛔虫在人体内可以引起很多并发症。故凡有吐虫或排虫史者,是最好的诊断依据。

如果有条件时,可到医院进行粪便化验。粪便涂片找到虫卵可助诊断。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加。

(2)预防措施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食前便后洗后,不吃不洁瓜果及生菜。

2开展普查普治,消灭传染源。

(3)治疗方法

1驱虫疗法:

肠虫清:2岁以上儿童400mg,一次清晨服用。

驱蛔灵(拘橼酸哌哔嗪);剂量每日150my/kg,全日不超过3g,空腹或睡前顿服,连服2日,不必加服泻『药』。

甲苯咪唑:剂量200mg,1次顿服,或每次100mg,每日2次,连服3日。

2中医秘方驱虫(适于5岁以上儿童):

处方:苦楝皮30g,使君子30g,生姜90g,白蜜6g。

制作与服法:前三味『药』用水五碗,煎至三碗再加蜜煎成一碗,『露』一宿,次早隔水温热,空腹一次服完。

16.蛲虫病

蛲虫病为烧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下段至直肠所引起的疾病。主诉为肛周及会阴部病痒,尤以夜间为甚。蛲虫体细小,呈『乳』白『色』。雌虫多于夜间移行至肛门附近皱壁或会阴部大量产卵,数分钟内可产卵万个以上。卵经6小时即可发育成感染『性』虫卵。因雌虫排卵时引起皮肤病痒,小儿抓痒时,虫卵即污染手或附着于指甲缝内,或污染衣物、被、裤、用具或虫卵随尘土飞扬而污染食物用具,经口感染自身或周围人群。

当前:第24/7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