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健康档案》第28/71页



轻症无消化道吸收障碍者可给口服浓鱼肝油或其它浓缩鱼肝油制剂每日2.5万iu,连服1~2周,夜盲症一般2~3天即可好转;干眼症治疗3~5日可见效果;毕脱斑1~2周消失。『毛』囊角化需1-2月才能完全恢复。

眼部症状较严重且发展迅速的病人或同时患有腹泻、肝脏疾病影响维生素肠道吸收者,可先用维生素a对注『射』『液』0.5-1.0ml(每0.5ml内含维生素a2.5万iu,维生素d2500iu),每日深部肌注1次,一般注『射』2~3次后症状可明显好转,改为口服预防量。如油剂不易吸收,可改用维生素a水溶剂,剂量不变。

眼部局部病变的治疗应及时采用。应常用硼酸溶『液』冲洗眼部,每日数次;为预防感染可用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金霉素眼膏,眼膏同时还有减轻眼部干燥不适感,保护结膜、角膜表面作用。此外滴1%阿托品散瞳,防止虹膜脱出及粘连。护理眼部时要小心,滴『药』时用拇指搁在眼眶上缘,将眼睑轻轻向上提起,切忌重压眼球,以防角膜溃疡、穿孔、虹膜膨出或晶状体脱出。

4.维生素a中毒症

维生素a是儿童生长发育不可缺乏的营养素之一,但如摄入过多可引起中毒综合征,称维生素a中毒症。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本症的报告渐多。

(1)发病原因

一次大量摄入维生素a纯制剂,可发生急『性』中毒。有人报告一次给30万iu的维生素a可于数日内产生中毒症状;若长期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则可发生慢『性』中毒,每日服用2.5万~5.0万iu连续3个月能引起慢『性』中毒。北极熊肝含维生素a最大,食后可致维生素a中毒。有人报告成人1~2日内食入一个完整狗肝而致急『性』维生素a中毒,小儿每日摄入一些鸡肝连续数月引起维生素a慢『性』中毒。此外,有人提出中毒与体质特异『性』有关,即维生素a的吸收。利用、排泄及肝内储存,存在个体差异。

(2)症状表现

维生素a急『性』中毒多在一次大量摄入后,短期内出现中毒症状,约75%发生在2~8个月的婴儿。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呕吐、头痛、烦躁、嗜睡、烦渴、前囱隆起、颅缝裂开及视『乳』头水肿。

维生素a慢『性』中毒多在长期过量摄入(3~6个月或2年以上)后发生,表现为烦躁、易激惹、食欲减退,四肢转移『性』骨痛伴软组织肿,以长骨和四肢多见。皮肤干燥、痛痒、鳞屑多、口唇微裂、『毛』发枯干、脱发、汗『毛』脱落、肝脾肿大、出血等。可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等,但较急『性』型少见。严重者可有骨骼畸形,两腿长短不一或身材矮小。孕『妇』发生维生素a中毒可致胎儿畸形。

实验室检查血清维生素a常达1000-6000μg/l以上,碱『性』磷酸酶增高。

(3)诊断指南

根据生素a过量摄入史及症状、体征可确诊。此外,到医院作x线检查对确诊有特殊价值,表现为管状骨造型失常,成"细竹"样,骨质吸收,骨干处骨膜下新骨形成伴局部软组织肿胀等。有的患者主要是长骨中部受累,干骰端正常,故骨呈梭形改变;有的骨骰端骨密度增高,并呈杯状。颅片可见前囱饱满增大,颅缝增宽及颅内压增高征象和颅缝周围骨质硬化密度增高。

(4)家庭预防与治疗

宣传普及营养卫生常识,纠正家长滥用维生素a制剂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动物肝脏是贮存维生素a的器官,营养丰富,但不宜天天吃,顿顿吃。小儿的食物宜多种多样。防止医源『性』维生素a中毒的发生。维生素a每日生理需要量为2000iu,应用浓缩鱼肝油或维生素a制剂时不要超过需要量;必须用大剂量时,应严格限制用『药』时间。

发生中毒后应立即停止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供给,因胡萝卜素在体内能分解成维生素a。停『药』后维生素a中毒的急『性』症状一般在72小时至1周内消失,其它表现也相继减轻、好转。头颅x线征象恢复在6周至2个月内;长骨x线征象恢复较慢,常需半年左右,血清维生素a较高水平可达数月之久。有出血者可用维生素k。

5.脚气病

脚气病是由于食物中缺乏维生素b1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也叫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b1即硫胺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热和碱敏感,易氧化破坏。近代脚气病的流行,重要原因与工业方法碾米代替手工碾米,过分加工,使存在于米粒表面的硫胺素大部分丢失有关。吃糙米的人很少发生脚气病。据调查,我国发病地区主要在南方各省的农村,患病者食用当地自行加工的精白米,其硫胺素含量都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硫胺素的重要生理功能是以辅酶的方式参加糖代谢。当缺乏时,糖代谢紊『乱』,能量减少,从而影响消化、心血管、神经等各个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

(1)发病原因

1摄入不足:正常膳食的母亲,其『乳』汁中硫胺素的含量能够满足婴儿的需要。如果母亲饮食中缺乏硫胺素。又不及时补充。可使婴儿发生脚气病。年长儿可因长期食入精粉、白米而缺乏硫胺素。大米过分淘洗,蔬菜切碎后浸泡过久,煮稀饭加碱均可使硫胺素丢失。破坏。

2吸收障碍和消耗增多:长期腹泻或消化功能紊『乱』可致维生素b1吸收减少,发热、糖『尿』病及甲亢病人消耗增多。

3需要量增加:婴幼儿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对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如膳食中缺乏硫胺素,又不及时补充也可致病。

(2)症状表现

发病较缓慢,早期表现全身无力,下肢沉重,四肢末端感觉异常。但婴儿期脚气病发病多为急『性』。初期婴儿可有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和浮肿。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低下或厌食、呕吐、腹泻。有些则表现腹泻和便秘,病人可有肝脾肿大。

神经系统症状:婴儿期脚气病主要表现颅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小儿可有烦躁不安,前国饱满,重者可发生抽搐。颅神经损害小儿则表现神志淡漠、嗜睡、眼睑下垂、四肢软弱无力,年长儿主要表现周围神经受损症状,感觉、痛觉、温觉减退,患儿有排肠肌疼痛,下肢肌肉萎缩及行走困难。

循环系统症状;患儿表现精神烦躁、呼吸困难伴发组肺水肿、心脏扩大,浮肿少『尿』等,此为急『性』心脏型脚气病。如不及时抢救,很快死亡。

(3)诊断指南

1有硫胺素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消耗过多的病史,如发生在流行区,应首先考虑。

2有临床症状。

3用维生素bl治疗效果显著。

4有条件的地方可做硫胺素负荷试验。清晨排去积『尿』,禁食。口服维生素b5mg。喝开水200mg,留4小时『尿』,测硫胺素含量。4小时『尿』中硫胺素的排出量正常为100μg以上,脚气病患者往往低于50μg。

(4)家庭治疗与预防

脚气病的治疗:发病第一周,每日给维生素b1至少10mg,第二周起每日给『药』3~5mg直至症状消失,之后给维持量每日1~5mg。吃母『乳』的婴儿发病,同时要给母亲补充足量的维生素b1,一般每日50mg,症状消失后改为维持量。重症病人要在医生的监护下治疗。

脚气病的预防: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谷类的胚芽和鼓皮中,因此,加工越细,维生素b1损失越多。长期吃精米、白粉,要注意从其它食物中补充维生素b1。猪肉、牛肉、新鲜蔬菜、豆类都富含维生素b1,酵母中也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1每日补充的生理剂量婴儿为0.4mg,儿童为0.6~1.3mg,其规律是需要的热量越多,维生素b1的供给应相应增加。

当前:第28/7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