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熙丰遗事》第74/134页


石鉴酒没敬成,也已听出原成大和尚犯了众怒。他放下酒杯,目光投向原成,却见原成仍无事般坐在席上。再看章惇,见章惇的目光如刀,从席间缓缓扫过,最后又停在了原成的脸上。只听他沉声喝问原成:“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吗?”
此时原成已无法说谎哄骗了,只得实说道:“洒家一时动了凡心,请大人恕洒家则个。”
章惇喝一声:“来人!”站在身后的护卫同声喝道:“在!”
章惇说道:“把大和尚拉下去砍了!”
两名护卫一左一右挟着原成拉了下去,原成边走边叫道:“章大人,洒家杀不得!”
章惇问道:“如何杀不得?”
原成说道“洒家乃王雱所荐,杀了洒家,章大人如何向王雱交待?”
石鉴听说原成是王雱举荐,与王雱必有渊源。又知道王雱的为人,巴结都来不及,还能驳他的面子,杀他举荐的人?是以也劝章惇:“果是王雱所荐,大人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章惇说道:“石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大和尚饶不得。章某平生最恨这种和尚,既有色心,何必做和尚?”接着对原成说道,“元择荐你是为助我,你今妨我,不杀你杀谁?”转而又命护卫,“给我砍了!这和尚会禁法,下手利索点。”
章惇如此处置,大出于众人意料,石鉴心里暗暗佩服,田元猛和田光、田洪以及在宴席周围护卫的看热闹的蛮民也都深为感动。
不远处传来“咔喳”之声,原成头已落地。仿佛有一股寒气在空中飘荡,令众人的心头凉飒飒的。章惇说道:“田元猛。”
章惇的声音不大,却使得田元猛心头一震,连忙站起来答道:“小人在。”
章惇说道:“本官已请得敕命,辰州境内所居蛮民皆由你节制,并由辰州给一差遣,你意下如何?”
这是做梦都不会想到的好事,田元猛躬身说道:“小人自当听命朝庭,不敢懈怠。”
章惇说道:“春耕在即,本官再送贵部落耕牛十头,各种农具若干,贵部落应好生从事农耕,以俾兴旺富足。”
田元猛扑地跪倒,“咚咚咚”连叩三个响头,语带哽咽说道:“谢大人恩典,我部落同感大德。小人杀了李资,原本以为大人一定见罪,谁知大人非但不怪,还把同在山寨**的大和尚原成也杀了。小人向大人立誓,从今之后,我部落以兴农为第一要事,世世代代与汉民和睦相处。”
田光和田洪见田元猛跪下起誓,连忙跟着跪下,在宴席周围护卫的看热闹的蛮民也一同跪下说道:“谢大人恩典,我部落同感大德。”





正文 八十九、章惇进梅山,才知其道路之险过于蜀道
狗狗书籍 更新时间:2010-10-27 7:08:30 本章字数:5506

十天之后,章惇到了潭州,蔡烨和潘夙在州衙后园摆酒接风。潭州州衙的后园大不过半亩,除却两间亮轩和几株花树,水榭亭阁、曲槛灵石一应俱无。轩外一株夭桃,花开得正盛。蔡烨向章惇举杯笑道:“梅郎已去,桃娘姗姗而来,正可为大人侑酒。”
章惇举杯一饮而尽,笑道:“潘大人这后园过于逼仄,夭桃独放,未免孤寂了些。此地满目芳菲,而京城此时想必依然西风料峭,屈指算来,本官离京竟有大半年了。”说完,竟是不胜感慨。
潘夙说道:“章大人勤于王事,鞍马劳顿,卑职忝为地主,有失照应,理应领责。梅山事完,大人必独膺圣恩,高官美差是少不了的。到时卑职投刺晋见,先门子这一关便过不了呢!”
章惇笑道:“潘大人说笑了。潘大人说起梅山之事,本官正想知道,还请详言。”
潘夙正想开口,此时蔡烨“咳”了一声,潘夙心想蔡烨为章惇之副,官职在我之上,我可不能僭越。遂对蔡烨说道:“蔡大人,请你为章大人细说吧。”
蔡烨假咳一声,正是向潘夙传递的信号,是嫌潘夙话太多了,把他撇在了一边。听到潘夙请他细说,心想:“算你知趣。”蔡烨先端起酒杯,笑对章惇说道:“潘大人这酒不差,请章大人满饮此杯,再听下官细说。”
蔡烨自己先干了,见章惇和潘夙跟着干了,这才说道:“梅山这地方,说大不大,说小确实不小。东边从潭州始,南到邵州,西接辰州,北连鼎、澧两州,方圆一千多里。虽在我大宋版图之内,但大宋立国百余年,不仅未能与治,竟是连消息都不通。峒酋姓苏名纳,据说甚是强悍,但辖下大小部落不下十个,常年争斗仇杀,民皆生内归之心。”
章惇说道:“蔡大人所言,本官也曾听说。本官离京之前陛见,皇上言道,经制此地,非贪其土地,但欲弭患。本官以为,若使梅山生灵得比内地,不相残杀,诚至仁之政也。不知经制之事,苏纳有何话说?”
蔡烨说道:“下官两次委郭祥正前往梅山见苏纳,说明利害,苏纳倒还见机,答应归顺。下官已点检得苏氏有民一万四千八百户,人口七万九千零八十九口,田二十六万零四百余亩,并已均定其税,一岁一输。只等大人来到,相与定夺。”
章惇说道:“梅山之事,蔡大人处置甚为妥当,必竟本路监司,经制有序,功成在即。蔡大人所言郭祥正,不知现在何处,本官尚有话问他。”
蔡烨所言,就事论事,潘夙听了觉得把自己撇在外边,经制梅山的功劳倒成了蔡烨一个人的了,自然心有不甘。听到章惇问起郭祥正,不等蔡烨回答,抢先说道:“郭祥正此人,办事甚是干练,邵州经制事了,来察访司听命的。他两次进山与苏纳面谋,所有人户田亩均由他率人点检,可谓不无微劳。卑职等上领章大人之命,下有郭祥正等奔走,闲来饮酒赏花,如何还敢言功?”
潘夙话一说完,蔡烨瞪了潘夙一眼,鼻子里“哼”了一声。蔡烨和潘夙话中各含机锋,如何瞒得了章惇?他笑了一笑说道:“潘大人过谦了。佶伶蛮千人横江而下,抄掠汉界,是谁领兵击杀的?”
潘夙说道:“卑职不敢居功,却是卑职令捕盗官击杀的。”
章惇说道:“本官曾闻当时尸浮江中,江水皆赤。对此类凶蛮,便应赶尽杀绝。苏纳能识大体,也是蔡大人、潘大人训诲之功,本官自当按实奏明皇上。本官有事须面询郭祥正,两位大人何不差人传他前来?”
蔡烨和潘夙对看一眼,潘夙见蔡烨没有说话的意思,对章惇说道:“郭祥正进山未回,此时大约正在回潭州的路上,待他一到,即便令他前来见大人。”
郭祥正官居邵州防御判官,相当于中、小县的县令,从八品衔。防御使是武官,防御判官是文官,郭祥正文事固可,武艺也甚了得,从邵州调至察访司衙门,听命于章惇,比蔡烨、潘夙先进梅山。确切的说,蔡烨和潘夙至今尚未进山与苏纳见面,梅山的人户土地的点检、赋税的核定,都是郭祥正所为。这一点章惇心中有数,是以要传郭祥正面询。
郭祥正回到察访司衙门时,已是傍晚时分,听说章惇传他进见,不敢怠慢,连忙整了整衣衫走进章惇书房,躬身行礼,说道:“卑职郭祥正给大人请安。”
章惇伸手虚抬一抬说道:“不必多礼,坐下说话。”因见郭祥正生得五短身材,颏下一把山羊胡子已经花白,行动却甚便捷,笑问道:“郭大人有六十岁了吧?”
郭祥正刚刚坐下,见问连忙站起来答道:“回大人话,卑职今年六十有五了。”
章惇说道:“适才蔡、潘两位大人言道,郭大人两进梅山,与苏纳面商归化一事,点检得人户土地,又定了赋税,不谓无劳。本官不日拜表上奏皇上,定有封赏。”
郭祥正向章惇揖了一揖,谢道:“多谢大人提携。”心里却在想道,“若是在邵州干那防御判官,熬上三年,不定能否升迁。这位大人却是好,在察访使没干多久,便给我上表请封赏。”不等章惇问话,郭祥正又说道:“其实卑职这是第三次进山了。卑职得知大人要来潭州,便即进山知会苏纳,有何未了之事,可由卑职报于大人定夺。苏纳听说大人前来潭州,好生喜欢,恰值蛮民过年……”
章惇打断郭祥正的话问道:“什么蛮民过年?”
郭祥正说道:“每年三月初三是蛮民的大节,相当于我们汉民的过年,到时合族欢舞,热闹非凡。苏纳当即写了请柬,请大人和蔡、潘两大人光降。”说完,从怀中取出三份请柬,呈给章惇。
章惇接过请柬,看完之后放在案上,嘴里笑道:“请本官去吗?好得很啊,本官还真想会会苏纳。郭大人,梅山苏纳固然愿意归化,蛮民民情如何?有无异论?”
郭祥正说道:“卑职正有下情禀报。”
郭祥正身为邵州防御判官,因与梅山相邻,自然少不了和蛮民交往,不仅民风习俗皆知,便是土俗俚语也都通晓,这也正是章惇用他的原因。因为职务的关系,郭祥正结交的武官军士中,颇有些人身手不凡。与苏纳面商些事倒还罢了,点检人户土地却是极繁琐的,郭祥正进山时带了十余人,除一、二文员负责造簿做册外,余者都是会家子。白天随郭祥正勾当公事,晚上与蛮民一起饮酒唱歌说大话吹牛,因此,部落中事无不知晓。
郭祥正第一次进山,告知苏纳,说朝庭委派章惇章大人察访荆湖路,经制梅山和两江地区,其意便是使蛮民纳入郡县管理,蛮、汉一家,和睦相处,于蛮民有百利而无一弊。苏纳此人颇有见识,因想蛮民刀耕火种,所得粮食甚少,贫穷之极,是以经常出山劫掠汉民。若谋兴旺长存之道,必得自己生产足够的粮食。再者蛮民以族为政,偶有利害冲突,便生械斗,若有伤亡,便成世仇,各族间每年因械斗死亡的人不在少数。听郭祥正说起归化之事,竟可解决这两个难题。此时恰好佶伶族人出山沿江劫掠汉民,被潘夙带人劫杀,无一逃脱,苏纳也深感震撼。苏纳召集族中耆老,又差人知会其他部落蛮酋商议了几天,提出种种问题,郭祥正一一解答,苏纳遂答应率众蛮归化。
郭祥正第二次进山,便是带人点检蛮民人户及土地,商定赋税。苏纳亲自作陪,竟是十分的顺利。郭祥正是江东人,农业生产技术自然和蛮民不可同日而语。人既机敏,语言便给,点检土地时,对苏纳说起这里应如何如何,那里应怎样怎样,苏纳听了大长见识,越觉归化才是正理。
郭祥正第三次进山,是章惇来潭州的前两天,因是轻车熟路,只带了一个伴当,谁知却在归途中出了一点问题。
原来苏纳居住的安化镇,南离邵州一百五十里,向东离潭州倒有二百余里,中间有一数百人家的小镇,名叫武阳。从安化向西到辰州和向北到鼎、澧两州,均在三百里开外,道路最是难走。比较起来倒是通潭州的路稍好一些。郭祥正离开安化,向东走出不到五十里,在一个山口被三个蛮民拦住去路。郭祥正是会家子,一见蛮民的身法便知未曾练过武艺,不过仗着走惯山路,步法比常人轻捷。这三个人脸上都涂得五颜六色,手里各拿了把弯刀,嘴里哇里哇啦说着蛮语。郭祥正听出是问他们干什么的,是否从苏纳那里出来。郭祥正向伴当使了一个眼色,两人蹁腿下马,却又装听不懂蛮语,用汉语问道:“尊驾为何拦路?”为首的一个又用汉语问了一遍,郭祥正说道:“我们正从安化镇来,却不认得苏纳,不知尊驾为何有此一问?”三个蛮民互相用蛮语商量了一阵,郭祥正听出他们在说,这两人可能不是他们要找的人,杀掉他们算了。一个说郭祥正胡子花白了,是个老人,放他们走吧。又一个人问,把两匹马抢来吧?另一个又说,我们走的山路,牵了马反而累赘。为首的那个蛮民瞪眼看了看郭祥正,摆了摆手,三人突然上山走了,果然走山路如履平地。郭祥正遂命伴当潜踪蹑影跟在其后,探出究竟,再回安化知会苏纳。
郭祥正笑对章惇说道:“想不到因卑职这一把胡子少了一番争斗,据卑职看来,这三人定是佶伶余孽,卑职也不想在苏纳地界内开杀戒,算他们命大,让他们多活些时吧。”
章惇说道:“他们有这一念之仁,今后捉了,也可法外开恩。”沉吟一会,问郭祥正:“苏纳族中有无对归化持异论之人?苏纳的兄弟或儿子是否都同意归化?”
郭祥正说道:“卑职在苏纳族中时间最久,因点检人户土地,走遍梅山地区,苏纳儿子苏蒙一直随同,虽有疑惑,也一一消解,未见公然反对归化之人。”
章惇点了点头,吩咐道:“来人,请蔡大人和潘大人。”
早有下人在书房门前回了声“是”,一溜小跑去请蔡烨和潘夙。
章惇进山之后,才知道梅山的险峻难行,比之李白笔下的蜀道之难犹有过之。羊道鸟径,盘旋曲折,向上看青峰入云,向下看削壁千寻,路狭处要手扶藤萝,侧身而过。有时两座山壁向中间挤来,远看已碰在了一起,近看方知尚有一隙,下面固可行人,上面却只留一线天光。有时巨石高悬,仿佛随时可能碾下。章惇的胆子是够大的了,行走其间,也不觉头晕目眩。马是不能骑了,两名军士牵一匹马,而马也深知山路的艰险,不敢昂首扬鬃,只一味的喷着鼻息。蔡烨和潘夙是地方官,却从未到过梅山,别说走过如此险峻的山道了。因章惇走在前面,虽然走得胆战心惊,却又不敢不跟上。章惇这次进山,旗牌仪仗一概未带,只给苏纳个人带了十匹上好锦缎,十坛好酒和一些杯盘之类器皿,后来听郭祥正说梅山以食盐最为贵重,又带了一百斤食盐。跟随之人,都是郭祥正着意挑选的好手,虽然负重,走起山路来,比之章惇、蔡烨和潘夙三人,还要稳健得多。
虽说山行极险,风景却也极为瑰丽。或云岚半掩奇峰突兀,或断崖挡路石门豁然,或飞瀑流泉玉龙倒挂,或古松如虬青藤如帘,行走其间移步换景,却也是章惇平身所未见。在山中转辗穿行十几里后,山势始见平缓,山道渐渐的宽了,望中也渐见人烟。章惇和蔡烨、潘夙上马迤逦而行,远看绿树丛中板屋罗列,章惇问郭祥正:“原来蛮民就住在此种板屋中吗?”
郭祥正说道:“回大人话,梅山蛮民因山路所阻,山外的砖瓦之类运不进来,多用木板建屋,又因地势卑湿,板屋建成两层,下层放些杂物,人却住在上层。”
章惇“噢”了一声,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眼睛中充满了新奇。在路边缓坡之上,断枝败叶都呈焦黑,像是刚烧过不久。偶然看到一、两个蛮民白巾缠髻,双手握一根木棍用力往地上捣着。郭祥正见章惇注目观看,解释道:“蛮民在开春之前先把地上的杂草一把火烧掉,用木棍在地上捣一个洞,种上庄稼,这就是所谓的刀耕火种了。”章惇听了,对蔡烨和潘夙说道:“地不耕翻,就这么下种,能有多少收成?蛮民能不贫穷?”蔡烨和潘夙点头称是。
正走之间,风中传来一阵歌声。这是男的在唱,因是蛮语,章惇不明白唱的什么,但觉嘹亮悠长,仿佛是一种情感从胸臆中喷发出来,带着山野的灵气。郭祥正解释道:“这是蛮民在对歌,男的先唱,女的再和。这男的唱的是,‘三月杜鹃满山啼,阿哥想妹想得急。清早翻山三十六,哥唱山歌把妹唤。’女的马上要应了。”
郭祥正话刚说完,左近一个小山包上响起了歌声,果然是女的在应。没有弦管的烘托,没有着意的装饰,却愈见其清亮婉转。女的唱完,郭祥正向章惇解释道:“这蛮女唱的也是四句,‘三月杜鹃一声声,阿哥唱歌妹来应。阿哥如同天上月,妹是月边一朵云’。”
章惇对蔡烨、潘夙说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诗经开篇第一首也。本官听这歌声,几近天籁,足可与关雎诗媲美。两位大人以为如何?”
蔡烨说道:“先圣有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适才所歌,一派本真之情,足可当得‘思无邪’三字。”
潘夙说道:“男女相悦,如青山之长在,流水之不断,极光明之事,是以蛮民对歌,不避旁人。”
章惇说道:“本官上膺皇命,与两位大人同开梅山,今日听歌,不觉瞿然。我等所为,不可负此蛮民。”

当前:第74/13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