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高效能人才》第7/29页
真正的合作,是能够取得成功的最佳方法,因此凡是成大事者,都力图通过合作的方式完善自己。
我们一定要注意,做事切记不可独断专行,万事全包。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善于与人合作的人,才能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达到自己原本达不到的目的。善于完善自己的人也一定是有着良好习惯的人。
能力有限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但是只要有心与人合作,善假于物,那就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能互惠互利,让合作的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通过别人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是一种智慧,虽然我们不能每个人都达到这一点,但每个人都可以与人合作,携手做出更大的事业。
但是有些人却信奉另外的一种哲学。他们认为,财富总是有一定的限度,你有了,我就没有了。
这是一种享受财富的哲学而不是一种创造财富的哲学。财富创造出来固然是为了分享的,但是我们的注意力并不在这里,我们更关注的是财富的创造。
同样大的一块蛋糕,分的人越多,自然每个人分到的就越少。如果斤斤计较这些,我们就会相信享受财富的哲学,我们就会去争抢食物。但是如果我们是在联手制作蛋糕,那么,只要蛋糕能不断地往大处做,我们就不会为眼下分到的蛋糕大小而倍感不平了。因为我们知道,蛋糕还在不断做大,眼下少一块儿,随后随时可以再弥补过来。而且,只要联合起来,把蛋糕做大了,根本不用发愁能否分到蛋糕。
过去农村闭塞,获取财富极端困难。一生中难得有一桌一椅一床一盆儿一罐。所以那时农村分家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兄弟妯娌间为了一个小罐、一张小凳子,便会恶语相向,乃至大打出手。这是一种典型的分财哲学。
后来人们走出来了,兄弟姊妹都往城里跑,财富积累越来越多。回过头来,发现各自留在家里的亲眷根本犯不着为一些鸡『毛』蒜皮儿的事生气。相反,嫂子留在家里,属于弟弟的田不妨代种一下,父母留在家里,小孙子小外孙也不妨照看一下。相互帮助,尽量解除出门在外的人的后顾之忧。反过来,出门人也会感谢老家亲戚的互相体谅和帮助。一种新的哲学也就诞生了,这种哲学就是:你好,我也好,协作起来会更好。
我们首先要搞好人际关系,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才会在事业发展中获得他人的帮助,才能与他人携手共建未来。
朱光潜曾告诫我们,与人合作,品质是最主要的。朱光潜说:“养成合作的习惯还不算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品质来维系这一合作习惯,使之不断完善和提高的。”
做人应以诚为本,合作中亦然。只有真诚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
荀子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所用,何也?曰:人能群,被不能群也。”
既然与人交往是人的一种本能,与人合作又是快乐的源泉,那应该把它融于生活之中,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在合作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展现良好的品格。
你要想拥有合作共进的习惯就一定要善假于物,那就是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与人合作要坦诚
与人相处,要坦诚相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矛盾,无须在一些无所谓的问题上争个你死我活,过于“精明”,就会落得“人至察则无徒”的结果。
原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的李克强在回忆他在北大经历时说:
“我在读北大本科的时候,70年代曾留学英国的龚祥瑞先生向我们讲授英美法律课程。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正开始涌动着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并且向社会领域侵袭,计算机也在与法律联姻。龚先生认为有必要向国内介绍这种动向,于是便草拟一篇文章。但他同时又以为,他的学生们,作为面向未来的一代,应该对此有更浓的兴趣。因此,他把文稿交给了我,并要求我作补充乃至删改。大概是因为我当时还年轻,更因为我常受先生那种寻常心态的感染,竟然毫无顾忌地按龚先生的要求做了,而且是以平常心交还给他。龚先生收到修改稿后当即认可,并把我和他的名字并列在一起拿到一家法学杂志去发表。当时的法学杂志种类还很少,可以推测,编辑部之所以愿意很快发表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署有龚先生的名字。”
在学校中,学生与老师所具有的某种平等关系,是基于对知识的尊重,对真理的崇尚。面对知识与真理,无所谓个人的体面和尊严,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师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不严,相反,正基于此,老师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要懂得知识的分量,所求的应是真才实学,而不应是其他,或是虚幻的光环之类。
在校园里,你接触的往往是学术之争,但社会并不如此简单。一个人即使为协调人际关系作出了很多努力,事实上仍然不能完全免除同别人的冲突。人与人之间发生交往,产生矛盾,这是由人的天『性』所决定的。也许由于观点、趣味的不同,也许因为感情、个『性』的抵触,从而误会,产生纠纷。
总之,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诸如狭隘自私、敏感多疑、刚愎自用等人『性』的弱点造成的。人们思考和处理问题往往习惯于从自我出发,平时疏于同别人的理解和沟通,因而出现矛盾后,总认为真理在自己手中,别人都是错的。
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应该说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必然会对各自的事业产生消极的影响。一个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必须想方设法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千方百计地消除各种矛盾,使自己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谈到与人相处时,朱光潜是这么说的:
我从前研究美学上的欣赏与创造问题,得到一个和常识不相同的结论,就是:欣赏与创造根本难分,每人所欣赏的世界就是每人所创造的世界,就是他自己的情趣和『性』格的近照;你在世界中能“取”多少,就看你在你的『性』灵中能提出多少“与”它,物、我之中有一种生命的交流,深入所见于物者深,浅入所见于物者浅。现在我思索这比较实际的交友问题,觉得它与欣赏艺术自然的道理颇可暗合默契。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朋友。人类心灵常交感互流。你拿一分真心待人,人也就会拿一分真心待你,你所“取”如何,就看你所“与”如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不爱你敬你,就显得你自己亏缺,你不必责人,先须运求诸己。不但在情感方面如此,在『性』格方面也都是如此,友心同心,所谓“同心”是指『性』灵同在一个水准上。如果你我在『性』灵上有高低,我高就须感化你,把你提高到同样水准;你高也是如此,否则友谊就难成立。朋友往往是测量自己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你自己如果不是一个好朋友,就决不能希望得到一个好朋友。要是好朋友,自己须先是一个好人。我很相信柏拉图的“恶人不能有朋友”的那一句话。当恶人可以做好朋友时,他在其他方面尽管是坏,但在能为好朋友一点上就可证明他还有人『性』,还不是一个绝对的恶人。说来说去,“同声相应,同气相”那句老话还是真的,如何交友的道理在此,如何交友的方法也在此。交友和一般行为一样,我们应该常牢记于心的是“责己宜严,责人宜宽”。
名家如此说,也如此做。我们也许达不到这个境界,但一个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要尽力防止同别人产生冲突,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胸怀宽广,高瞻远瞩,凡事讲大局,讲风格,讲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2)要注意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合作者的思想动态,努力化解各种矛盾,防患于未然,减少或完全消除人们之间的隔阂。
(3)以理解的眼光看别人,懂得大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人也是各种各样的。别人不可能有完全同我们一样的志趣,我们不能像对待自己那样要求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
(4)宽容别人的过错,明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包括自己在内谁都有缺点,谁都有可能犯错误。
总之,化解矛盾要首先从自己做起,记住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要走进别人的心灵,自己就要首先敞开胸怀。只有这样,你的合作网才会张开。
合作要有“亲”有“疏”
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限度和范围,否则如今的天下肯定已经大『乱』,与人合作亦如此理。
一位学子自深圳归来,谈起一种“深圳现象”――“相识容易相会难”。在那里要认识一些新朋友并不难,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的每一位青年,都可能成为你的朋友,你只须大大方方地走上前去跟他打个招呼,肯定没有人会拒绝你。但与你结交之后,尽管相距不远,你也不可随便去“『骚』扰”对方,如无事不能动辄登门拜访以畅谈为乐。
因此,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不要显得亲密无间,而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你可能感到困『惑』,发出叹息,陷入深深的沉思中,道一句“人情淡薄世风日下”了。可人际心理学家的指导,也许会令你大吃一惊: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