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31/34页


驰,有时爬行,占领了地下的河流、沿海的山洞和树冠,甚至控制整个岛屿,伺机向黑奴们发出暴动的信号.四年后的一个圣诞节前夜,麦克康达尔重现人形回到庄园里黑奴们的身边,他们唱歌跳舞,痛饮烧酒,欣喜若狂.但是,他们忘了白人也长着耳朵.庄园主乘黑奴不备,把麦克康达尔抓获.他被五花大绑,又黑又亮的皮肤上布满落下的伤痕,带到广场.然而黑人们却无动于衷,因为他们认为,绑在麦克康达尔身上的绳子会因那个身体的隐遁而在一刹那间仍保持着人的轮廓,然后顺着木桩滑到地上,而麦克康达尔则会变作嗡嗡叫的蚊子,落到军队统帅的三角帽上,看着白人惊惶失措而暗笑.果然,白人下令执行火刑后,虽然火苗升腾,但麦克康达尔念起奇怪的咒语,身躯猛地向前一倾,捆在身上的绳子落到地上,然后腾空而起,在一些人头上飞过,落进奴隶们组成的黑色海洋,永久地留在了人间王国.来自牙买加的黑人布克芒率领黑奴继续斗争,他宣布黑人自己的神灵要他们复仇.他们饮猪血为盟,奏海螺为号,怒烧殖民者的庄园.白人庄园主手忙脚乱.他们从古巴弄来大批猎犬,运往肇事地点咬啮黑奴,又运来许多毒蛇咬啮帮助黑奴的农民.布克芒领导的这场斗争遭到失败,布克芒本人牺牲.作恶多端的勒诺芒・德梅齐老爷斗牌输了钱,把黑奴蒂・诺埃尔输给古巴圣地亚哥城的一个地主,自己在穷愁潦倒中也离开了人间.成为自由人的蒂・诺埃尔回到海地,惊奇地发现祖国已发生了剧变:白人统治者已被黑人替代.厨师出身,后又当上旅馆老板的黑人亨利・克里斯托夫乘枫独吞胜利果实,他背叛了自己的种族,爬上国王的宝座.他胁迫臣民去修筑巨大的城堡,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连上了年纪的蒂・诺埃尔也未能幸免.他很快得知,这座城堡已修筑了12年,一切抗议的企图均被扼杀在血泊之中.黑人们忍无可忍,群起而攻之.他们又擂起惊雷般的皮鼓,放火焚烧亨利・克里斯托夫的庄园、农舍、蔗地、城堡、王宫.克里斯托夫四面楚歌,穿上最华美的礼服,举枪自毙,黑人国王克里斯托夫死后,共和派的黑白混血种人建立起新的政权,但与以前的统治者比较起来,对黑人的欺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身穿敞领衬衣、腰系绸带,足登军用皮靴、骑着高头大马,指挥和监视黑人在地里干活.旧庄园、特权、官职,统统落入了他们手中.许多村民不堪强迫劳动,便骑着驴,带着鸡和猪,在女人们的哭叫声中,扔下自己的茅屋,躲进山里.年迈体衰的蒂・诺埃尔很怕自己也被拉到地里干活,深感人的外形常常会带来无穷的灾难,便有意换上动物的外形,不料一萌此念,他真的变成鸟、驴、胡蜂、蚂蚁、鹅..但各有各的不幸和难处,变成哪种动物都不如人意.他最后终于悟彻、麦克康达尔在许多年的时间里曾化作动物,但那是为了给人效力,而不是为了逃离人的世界.人是为了与自己永不相识的人而吃苦、期待和辛劳的,这是人间王国的伟大之处和最高顶点,所以,蒂・诺埃尔还是变回了人,向新主人宣战,命令他的人民向那些得了高官厚禄的黑白混血种人发起进攻.
作品鉴赏《人间王国》是卡彭铁尔于1942年年底亲赴海地实地考察,经过五年多漫长而艰苦的创作历程而于1948年3月定稿、1949年面世的成名作.全书仅合中文6万余字,但却以真人真事为背景,运用"神奇现实主义"的特殊笔法,气势恢宏地描绘了拉丁美洲第一场独立革命――爆发于18世纪90年代的海地黑奴起义以及白此以后半个多世纪发生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这个岛国的历史嬗变、政治风云及人事更迭.《人间王国》的时间跨度为60年,即1760年至1820年.全久久电子书括一个序言和四个部分,即四大章.
在序言里,卡彭铁尔精辟地阐述了自己的文学主张以及当今拉丁美洲作家肩负的历史使命,受到拉美及世界文学评论界的极高评价,他们认为序言"犹如一篇宣言,宣告拉丁美洲作家从此《跨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卡彭铁尔清醒地意识到,拉丁美洲作家着要有所作为,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味追随欧美西方作家的创作方向,认识到脱离本土,脱离拉丁美洲的现实,运用超现实主义那种离开一切理性控制的"无意识写作"方法是不可能创作出真正反映拉丁美洲现实的作品来的.拉丁美洲本上以及她那古朴敦厚然而带有神秘色彩的民族文化才具有巨大的迷人魅力,才是创作的源泉,卡彭铁尔在对拉美诸国弥漫传奇情调、充满魔幻色彩的山川湖泊、林莽草原考察之后惊奇地发现,拉丁美洲除了神秘莫测的大自然之外,其神话、传说以及人们的信仰,已经极其自然地构成了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欣喜地悟彻,原来,超现实主义作家梦寐以求的"神奇的效果"在拉丁美洲竟然就是"神奇的现实".据此,他认为,拉丁美洲作家可以把加勒比地区以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为基础的魔幻般的现实付诸笔端,可以把社会和历史现实放到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氛围中在文学作品里加以表现.作家把这种创作方法叫做"神奇现实主义";而这种创作手法,还启发和影响了后来的魔幻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说,神奇现实主义就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雏形和别名.《人间王国》就是作家运用这一手法的成功尝试.他把神话与历史交织,把现实与梦境、幻觉交织,把人的世界与神鬼世界交织,把荒诞不经与极为真实的生活细节交织,大胆地、别出心裁地刻画了这场惊心动魄的黑奴起义.小说情节的处理,往往似真亦假,似假亦真,虚虚实实,恍恍迷离,有一种神奇的效果.如作家是这样来描绘人的世界与神鬼的世界交织的:麦克康达尔被殖民者施以火刑后,腾空而起,最后留在了人间王国,活在黑奴心间;布勒芒大主教虽然尸体早已腐烂,但其幽灵却能出现在祭坛上审判暴君克里斯托夫,使其魂不附体.这是符合拉美土著民族独特的世界观和感知现实的方式的.因为他们认为,人的世界和神鬼的世界是相通的,绝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又如写现实与梦境、幻觉交织:黑人索利芒和女仆皮埃蒙特醉后来到一个长廊两旁竖有人形的雕像的院子,感到雕像的影子在灯光下活动、变大,一个雕像放下胳膊,一个画像从墙上走下,还有一个头戴葡萄藤冠的青年,正把一支芦笛送到唇边等等.超现实的变形描写也是卡彭铁尔运用得得心应手的一种手法.如果讲究气氛的协调一致,这还可以使作品中的神奇或魔幻色彩调上适当的合理颜料,从而令读者感到虽不完全真实可信,却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推理和思索.如写麦克康达尔能变鬣蜥、蝴蝶、鲣鸟、山羊、蜈蚣,蒂・诺埃尔能变胡蜂、蚂蚁、驴、鹅等.这种突破"常规"的变形描写,大大丰富和扩展了艺术表现力,因而也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而在本篇小说的结构上,全书分为两个部分记叔了四个历史时期:一、黑人受尽法国白人殖民者的欺凌,在麦克康达尔的率领下奋起反抗,发动起义,但不幸失败,麦克康达尔被活活烧死;二、牙买加黑人布克芒率领黑奴继续斗争,但也遭失败,布克芒牺牲,三、亨利・克里斯托夫独吞胜利果实,背叛了自己的种族,搬用欧洲的君主制,使黑奴再次陷入水深火热的痛苦深渊,引起一场新的暴动:四、克里斯托夫被消灭,共和派的黑白混血种人建立起新的制度,但对黑人的欺压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把全篇四个部分有机地连为一体,作家巧妙地安排了黑奴蒂・诺埃尔作为这四个时期的历史见证人.尽管如此,蒂・诺埃尔仍然不是全篇的主角,作家所描绘的也不是他个
人的荣辱恩怨,而是如火如荼的群众革命和民族起义;蒂・诺埃尔仅仅是汇成波涛汹涌的大海的一滴水珠,燃起熊熊烈火的一朵火苗.应该说,卡彭铁尔从这个高度来把握全局,是因为作家并没有忘记他本人一贯遵循的创作原则:作家的职责是提醒公众牢记民族的历史.
(林一安)
阿・卡彭铁尔方法的根源(1974)
作者简介(见"人间王国"条).
内容概要清晨,旅居巴黎的拉丁美洲某国独裁者(首席执政官)在豪华的卧室里悠然醒来,侍者随即端来咖啡和早点,考究的丝绒窗帘被徐徐拉开,阳光透进金碧辉煌的寓所.首席执政官一边阅报,一边品尝法式早点.他精通法语,酷爱书本,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崇拜西方文明,曾广泛涉猎欧洲哲学、文学和历史著作.他拥有数不清的财产.他终日出没于巴黎最高级社交场所,挥金如土.为了维护他的权贵与奢侈,他豢养了一大批走狗――六百五十六名将军和一支装备精良的队伍,藉以控制远隔万水千山的祖国.至于那些将军如何为非作歹、互相倾轧、使人民惨遭涂炭,他全然置若罔闻,无动于衷.然而,好景不长,部下阿道夫,加尔万将军在国内发动了武装叛乱,要推翻他的统治.消息传来,他暴跳如雷,当即启程回国.为了给扳乱者以致命的打击,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在一个出人意料的海滩登陆,并用假护照瞒过海关.他用最秘密、迅捷的方式组织力量戡乱,居然很快击溃了叛军,活捉了加尔万,并将他扔进海里喂了沙鱼.此后,他下令将一切图谋不轨、行迹可疑者处以极刑.于是白色恐怖的阴霾笼罩了全国.一些散兵游勇被抓住后,当即被开膛示众;有的则被剥去衣服拉到屠宰场用钩子倒挂起来.大屠杀的消息传到国外,立即引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欧洲报刊连篇累牍地报道了这次惨绝人寰的暴行,甚至刊登了大量散发着血腥味儿的照片.人们称首席执政官为杀人魔王.在一片责难声中,首席执政官无颜再回巴黎,他病倒了,被送往美国治病.然而他对美国人极不信任,因为在他看来,美国仍是个未开化的野蛮国家.不久,世界大战爆发了.欧洲在战火中燃烧,却给首席执政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运.蔗糖、咖啡、可可和香蕉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直线上涨,加上外国资本大量涌入,首席执政官的国家空前地繁荣起来,钱多得花不完.面对自天而降的繁荣景象,首席执政官乐不可支.他误认为所有这些都是自己英明统治的结果,况且,他的部长、将军们不断为他歌功颂德、便忘乎所以,以超人自居并异想天开地要一展宏图,把全国的农村都变成花园城市.为此,他一一罢免了各部部长,废除了议会,独揽了大权.谁知大战刚一结束,咖啡、蔗糖、可可和香蕉的价格就急剧下跌,形势急转直下,国民经济一蹶不振,首席执政官的奢侈生活眼看就要难以为继.而且祸不单行,民主进步思想潮水般涌进他的国家,人民觉醒了.终于,在全国人民的一片讨伐声中,首席执政官仓皇出逃,孑然一身回到巴黎.在那里,在他唯一的美洲家具――吊床上孤独地死去.
作品鉴赏《方法的根源》所描写的历史环境是1913年至1927年,也就是作者的青少年时代.小说前几章主要采用了第一人称,即由主人公、拉丁美洲某国总统――首席执政官介绍他在巴黎的奢侈生活.不久,由于国内发生了武装暴乱,总统被迫离开法国回到美洲.
作品从而改用第三人称叙述独裁者如何打着寻求国泰民安的幌子,按照其"生存的法则"和"方法的根源",不择手段地镇压异己.《方法的根源》是当代拉丁美洲反独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首席执政官是它的主人公,他再也不是十九世纪文学中枯朽干瘦、不学无术的考迪罗,而是一位跻身于巴黎上流社会,道貌岸然,风度翩翩,在古典音乐、歌剧、雕塑、绘画和近代科学、哲学、外交方面颇有造诣,并且精通法语的某国元首.他博学多才,是
个极为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有聪明、能干、慷慨、大度和不乏理智的一面,也有野蛮、残忍、虚伪、愚蠢和原始的另一面.他既是个注重礼节、举止不凡的人物、又是个嗜血成性、武断专横的暴君.卡彭铁尔本人曾多次表示,首席执政宫是典型的拉丁美洲独裁者,他集中了马查多、古斯曼・布兰科、西普里亚诺・卡斯特罗、埃斯特拉达・卡夫雷拉、特鲁希略・莫利纳、波菲利奥・迪亚斯、安纳斯塔西奥・索摩查和胡安,维森特・戈麦斯的特征.卡彭铁尔抓住了拉丁美洲独裁者的主要特征,用客观的、一分为二的笔触让自己的情感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为此,《方法的根源》不仅摈弃了十九世纪反独裁小说的脸谱化的夸张,而且较本世纪前两部重要的反独裁小说《暴君班德拉斯》和《总统先生》也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方法的根源》先后用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渲染了拉丁美洲独裁者赖以存活的历史和现实环境.而且写得既深刻又形象.譬如:"一切都在变,而且变得匆忙.战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才打响几个月)电灯就取代了油汀,浴盆取代了池溏,可口可乐取代了水果汁,轮盘赌取代了老骰子,葫蒜店变成了鳞粉店,赶驴送信的驾驶起了邮车,赶马车的开起了轿车,它们在日渐狭窄和弯曲不平的马路上不停地响着喇叭,许久才好不容易驶进那新命名的,林荫道,于是成群的山羊四处逃窜.."疏疏几笔,二十世纪初叶拉丁美洲某国的历史状貌跃然纸上.一战带来的繁荣、社会生活的欧化和与之并存的原始状态在作者敏捷而又风趣的笔下一目了然,同时又令人大可回味.典型的环境为刻画典型的人物奠定了基础.卡彭铁尔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极力避免了口号式语言和宣言式议论,力求客观,逼真,以便使人物成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拉丁美洲独裁者的典型形象.小说为此常常借助独裁者的内心独白,以表现他的性格特征.于是遂有了我们眼前的首席执政官.他十分推崇法兰西文化,熟谙西方哲学扣古代历史,他的足迹遍及巴黎的展览馆、歌剧院.他非常崇拜那些"发达民族",喜爱巴黎的艺术品、巴黎女人以及她们身上的华丽服饰.他沉醉于法国上流社会的奢侈生活,但却无论如何改不了那睡吊床的习愤.他生活考究且有规律,早上喝什么、中午吃什么都有规定,洗澡的时间是每天晚上六点三十分.同时他又很迷信,他认为国内长期不宁以致发生武装叛乱,"跟遇到倒运的圣维森特・德保尔的修女有关,还有她的头巾、她的披肩,还有自己在一家老古玩店看到的橡皮骷髅..".然而,他最终又是个迫害狂,是个权欲熏心的刽子手.面对四起的叛军,他不再考虑新科尔多瓦的女牧神会不会饶恕他、接受他的忏悔,而是无情地镇压,使生灵涂炭.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他原形毕露,判若两人.他枪毙了起义将领,然后将其尸体抛入大海喂沙鱼.他残酷地屠杀了肇事的学生和群众,并且禁止其家属为之恸哭哀伤.同样,为了切身利益,他甚至很不欢迎美国人的"帮助",说:"这些美国佬总是空手而来,满载而归".总之,《方法的根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反独裁佳作,大胆地剖析和针砭了独裁统治,塑造了迄今为止拉丁美洲文学史上最完满、最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一,首席执政官,它反映了作者高度的洞察力,体现了人民的力量.它是拉丁美洲反独裁小说中第一部以人民的胜利和独裁者的失败而告终的现实主义的作品.
(陈众议)
哥伦比亚文学
加・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1967)
作者简介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哥伦比亚小说家、记者.生干马格达莱纳省阿拉卡塔卡镇.父亲是电报报务员兼顺势疗法医生,曾经营药店.作家自小在外祖父家中成长.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性格善良倔强,思想比较激进.外祖母博古通令,善讲神话传说及鬼怪故事,这对作家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1910年,只身赴波哥大北部的锡帕基腊寄宿学校读朽,开治涉猎世界文学各著.1946年中学毕业.1947年入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但对此并无兴趣.1948年,哥伦比亚发生内战,全国大乱,他中途辍学.不久,入卡塔赫纳大学继续攻读法律,同时开始他日后赖以维持生计的记者职业.1954年任《观察家报》正式记者,后被派驻欧洲.1961年起任拉丁美洲社记者.1961至1967年侨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誊文学博士称号,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土称号.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从独特的角度审视人生和世界.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67)、《家长的没落》(1975)、《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迷宫中的将军》(1989),中篇小说《枯枝败叶》(1955)、《恶时辰》(1961)、《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通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1955),《格兰德大妈的葬礼》(1962),电影文学剧本《绑架》(1984),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1982),报告文学集《一个海上遇难者的故事》(1970)、《米格尔・利廷历险记》(1986)等.
内容概要自由党人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与保守党军队作战失败被捕并被判处死刑.面对枪毙行刑队,上校回想起故乡马贡多村的往事和自己的身世,原来,马贡乡村是他父亲何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带了一些年轻人在人烟绝迹的一条小河边建立起来的.何塞・阿卡迪奥・市恩地亚和表妹乌苏拉成了亲.因为是近亲结婚,乌苏拉怕生下长有猪尾巴的孩子,不肯和丈夫同房.慢慢地村里人都传说布恩地亚不通人道.一次在斗鸡时,他赢了邻居普罗登肖,后者心里窝了一团火,当众奚落他不能讨好老婆.布恩地亚不堪侮辱,便拿起长矛跟他决斗.普罗登肖被刺中咽喉,顿时毙命.从此,死者的鬼魂经常在他家中纠缠.夫妇俩只得远走他乡,村里一些同龄年轻人怀着冒险的乐趣,也跟着他们走了.他们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了两年多,有一天在荒无人烟的一条小河边安营.当晚,布恩地亚做了个梦,梦见这儿建起了一座城市,房子都是用镜子做的,叫什么"马贡多".于是,他决定在此定居建村,名字就用"马贡多".乌苏拉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何塞・阿卡迪奥是在旅途中生的;小儿子奥雷良诺是第一个在马贡多诞生的人,女儿叫阿玛兰达,从小由一个印第安女仆看管.三个孩子都很正常.几年之后,马贡多人口增至300人.每年3月,总有一伙吉卜赛人到村里来,带来村民们从来未见识过的磁铁、望远镜、放大镜等新鲜玩意儿甚至冰块,最后,还送来了一座炼金试验室.布恩地亚对炼金着了迷,成天足不出户,埋头捣鼓.小儿子奥雷良诺即后来的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跟着父亲整天
泡在试验室里.大儿子何塞・阿卡迪奥不久跟一个经常来家里帮活的用纸牌算命的女人庇拉发生了两性关系.当她告诉情人说他快做爸爸了时,何塞・阿卡迪奥惶恐万分.后来他去看新来的吉卜赛部落表演节目,却看中了一个吉卜赛杂娘.从此,他不辞而别,跟着吉卜赛人远走高飞了.乌苏拉得知何塞・阿卡迪奥出走的消息后,赶紧追去寻找.五个月后她领了一帮子男男女女回到马贡多,原来她没有找到儿子,却不意中找到了她丈夫吃尽千辛万苦没有找到的与外界的通道.马贡多人丁兴旺,从此繁荣起来.不久,家里由人领来了一个小女孩,她带着一张摇椅和一只装着她父母骨殖的口袋.布恩地亚夫妇收养了她,取名雷蓓卡.这女孩有嗜食泥土和石灰的怪癖,还患了会传染的不眠症.旋即全家、全村的人都得了这种病.村上的人整日整夜地不想睡觉,毫无倦意,但严重的是,得了这种病会失去记忆.于是布恩地亚想了种种办法在全村开展了一场跟遗忘作战的运动.幸亏老吉卜赛人墨尔基阿德斯来到村里,配制药水让大家喝,使众人恢复了记忆.布恩地亚因孩子长大,人口增多,决定扩建新房,门面漆成白色.这时新任镇长莫科特命令所有房子都要刷成蓝色.从马贡多创世起,布恩地亚就是村里的当然权威,他不能容忍别人来对他发号施令.一怒之下,他把镇长赶走.不料没过几天镇长带了六个赤着脚的士兵及一辆载着他老婆和七个女儿的马车又回来了.后来双方妥协,莫科特一家住了下来.奥雷良诺随父亲去镇长家谈判,爱上了镇长未成年的小女儿雷梅苔丝.两人结了婚.跟大家所担心的相反,雷梅苔丝表现得出奇的自然、庄重和熟谙世务,很快便赢得了布恩地亚全家的喜爱和敬重.但后来雷梅苔丝却误服了阿玛兰达对雷蓓卡下的毒药,不幸暴卒,腹中还怀着双胞胎.此后,奥雷良诺便天天和岳父打牌,消磨时间.其时,适逢保守党和自由党竞选.莫科特倾向保守党.奥雷良诺同情自由党.自由党和保守党打了起来.保守党军队开到马贡多,占据学校做司令部,严厉搜查武器,枪毙自由党分子.奥雷良诺带人冲进学校,杀了保守党军官和士兵,委派侄儿阿卡迪奥(即其兄何塞・阿卡迪奥之子)镇守马贡多,自己则投奔自由党梅迪纳将军的部队.后来,成为闻名全国的奥雷良诺上校.自由党成败,奥雷良诺被捕并被判处死刑.此时,他回想起儿时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想起他不平凡的戎马生涯:上校发动过32次武装起义,32次都失败了.他跟17个女人生了17个儿子,但一夜之间,一一惨遭杀害,其中最大的还不到32岁.奥雷良诺躲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行刑队的枪决.正要执刑之际,奥雷良诺被其兄何塞・阿卡迪奥救出,然后两人一起再去解救梅迪纳将军.他们赶到军中,将军已经被害.大家便推选奥雷良诺为加勒比海革命军总司令.阿卡迪奥被保守党军队枪毙后,乌苏拉把他的妻子圣女索菲诬及其子女接到家里.她不顾死看的意愿,把他的长女取名为雷梅苔丝,一对孪生遗腹子取名为何塞・阿卡迪奥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何塞・阿卡迪奥和雷蓓卡搬到阿卡迪奥新盖的房子里去注.一天他像往日那样攥着双筒猎枪,提着一串野兔回家.雷蓓卡去洗澡了.突然,何塞・阿卡迪奥房里传出一声枪响,血从门下流出,淌到大街上,穿街过巷,一直流进布思地亚家的厨房.何塞・阿卡迪奥的尸体一抬出,雷蓓卡就把自己关在屋里,与世隔绝.慢慢地,人们也就把她遗忘了.奥迪良诺上校走后八个月,差人送来一封火漆封口的息说爸爸快死了,要家人好好照顾.乌苏拉叫来七个人,好不容易把何塞・阿卡迪奥・布思地亚从大栗树下拖到房里的床上,但第二天,他又回到栗树下去了.两星期后的一天凌晨,他死了.当木匠来量尺寸
做棺材时,天上掉下许多小黄花,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10月初,奥雷良诺率兵打回马贡多,保守党守军司令战败披俘.革命法庭将所有参与抵抗的保守党人判处死刑.奥雷良诺当上了总司令.就在他的权威被全体起义者承认的当晚,一阵侵入肌骨的寒气袭击了他,使他好几个月不得安寝,终日要用一条毯子从头到脚裹起来.他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厌烦战争.经过一年多的斡旋,保守党和自由党终于签订了停成协定,奥雷良诺却用手枪自杀,但侥幸重伤未死.伤愈后,他闭门不出,在家里做金制小鱼,做了化掉,化了再做,一年,在政府宣布将为奥雷良诺举行庆典后,他在战争期间所生的儿子都回到马贡多来.神父在他们额上画十字,结果他们额上的灰十字成了永远洗不掉的标记.其中两人留了下来,在马贡多开办家庭制冰厂,发明了冷饮,还修筑铁路,使火车开进了马贡多.何塞・阿卡迪奥第二也招来一批工人,从事挖河道、修码头等工程,马贡多逐渐现代化.有一个美国人到马贡多来,吃了这里主产的香蕉,研究了这里的土地和气候条件走了.不几天,来了一大批带着家属的外国技术人员,铁皮屋顶的旁子盖起来了,土地被铁丝网围起来了,马贡多变成了一个香蕉种植园.美国佬在马贡多专横跋扈.草菅人命.奥雷良诺极为气忿,心想总有一天要把孩子们武装起来赶走这群外国佬,但这时掌握市政大权的美国老板布朗已下令把他的17个孩子统统杀掉.总统致电慰问,镇长送来花圈.奥雷良诺极为颓夹,从此关在屋子里又做起金制小鱼来,做满17个比掉再重做,反复不已.一天,他到一棵大桑树下小便,死在那里,何塞・阿卡迪奥第二领导的工会组织香蕉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每周有一天休息,改善工人生活待遇.政府与美国老板勾结,派兵镇压.他们在马贡多广场杀了8000人,把尸体装上200节车皮,运到海岸,丢进大海.何塞・阶卜迪奥第二在火车上苏醒过来,跳车逃回马贡多.这时,下起了滂沱大雨.这而下了4年11个月零2天,香蕉园一片汪洋,马贡多回到田园荒芜的状态.布恩地亚家族的第六代孙奥雷良诺・布思地亚破译了老吉卜赛人墨尔基阿德斯提前一百年在羊皮纸上写就的这个家族的历史:家族的第一人被绑在一棵树上,最后一人正被蚂蚁吃掉.果然,此时,全世界的蚂蚁一起出动,把布恩地亚家族最后一代人――一个长有猪尾巴的婴儿拖到蚁穴中去,而马贡多也在一阵旋风中消失.
作品鉴赏本书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令人眼花综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思地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以及社会现实,要求公众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播弄的途径.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这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这个家族的孤独心态.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偎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还由于渗人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绊脚石.作家写
出这一点,是希望拉美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其中包括自身形成的孤独以及外来势力对其强加的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于现代文明世界进程之外的愤懑与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也透露出他对布恩地亚家族的期望:"命中注定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最终会获得并将永远享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抱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再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三个车头牵引!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橄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本书中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得比较成功且有意义的,应首推关于不眠症的描写.马贡多全体居民在建村后不久都传染上一种不眠症.严重的是,得了这种病,人会失去记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在物品上贴上标签.例如他们在牛身上贴标签道,"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这类例子在小说中比比皆是.虽然这种描写似乎有点牵强:既然健忘,失去记忆,何以文字不忘呢?但作家的本意在提醒公众牢记容易被人遗忘拉美大陆的历史.加西亚・马尔克斯认为,"小说是用密码写就的现实."他和许多拉美作家一样,通过古代神话与印第安神话的结合,建立了一种现代神话的开放体系.神话作为隐喻,加注了作品的艺术思维,扩大了作品的时空范围;神话作为一种文化积淀,使一定文化范围的读者产生文化认同感;神话的神秘感本身又与现代意识中的反理性成分以及开放性思维接通.《百年孤独》也可以被理解为这样一个神话模式.它既可以是一个基肾教神话:创世纪――人类因原罪所遭受的惩罚――启示录,也可以是拉丁美洲历史,氏族社会末期及新大陆的发现――共和国年代――新殖民主义时期;又可以是拉丁美洲文化史:乌托邦时代――英雄史诗时代――神秘论时代;还可以是整个西方文化史:猜测(无文字)时代一科学(有文字)时代――神秘(反文字)时代.另外,作家还独创了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例如小说一开头,作家就这样写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合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是"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里.紧接着,作家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贡多的初创时期.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造成新的悬念.最后,值得注意时是,
本书凝重时历史内涵、犀利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庞大的神话隐喻体系是以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神秘语言贯穿始终时.有的评家认为这部小说的叙述语言仿佛出自一个8岁儿童之口,这是根深刻的评判目光.因为这种直观的,简约的语言确实锁地反映了一种新的视角,一种落后民族(人类儿童)的自我意识.当亭人的苦笑代替了旁观者的眼泪,"愚者"自我表达的切肤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唤起被愚弄者群体深刻反省的客观效果.阿根廷著名作家科塔萨尔称赞《百年孤独》"有一种非凡的想象力,它以锐不可当之势闯入了南美小说领域,并使其摆脱了专人乏味的叙事状物的果板陈旧模式."
(林一安)
加・加西亚・马尔克斯家长的没落(N阳)
作者简介(见"百年孤独"条)
内容概要周末,成群的兀鹫在总统府上空盘旋,有的竟从阳台飞进内室.耕牛在屋子里大摇大摆,肆无忌惮地踩破地毯,糟踏家什.在一间密室里,共和国总统尼卡诺尔趴在地上,头枕右臂,死了.他的卫队丢盔弃甲,狼狈溃逃.院子里,车辆上结满蜘蛛网,玫瑰树上覆盖尘土,到处是鸡屎、牛粪、人民,臭气熏天.尽管总统的尸体被兀鹫啄得稀烂,但谁也不相信真的是他,因为他已经假死过一次,人们不愿再上当受骗了.事情是这样的:他有一个死心塌地的替身,名叫帕特里西奥・阿拉贡内斯,除了手掌上的寿纹没有他长以外,跟他长得一模一样,即使他的情妇们也分辨不清.这家伙曾经帮助他安度了六次政变,竭尽犬马之劳;但他仍不放心,要阿拉贡内斯和他同碗吃饭,万一餐中下毒,他们俩就同归于尽,谁也得不到便宜.有一天,阿拉贡内斯突然被有毒的爆炸炸伤,一命归阴.为了造成他自己在睡梦中死去的假象,尼卡诺尔给阿拉贡内斯换上他的衣服,摆成他平时睡觉的姿势.这么一来,人们还真以为暴君呜呼衷哉了."死讯"传开,教堂立即敲起丧钟,人们在百年沉寂中清醒过来,蜂拥到总统府来吊唁.老奸巨猾的尼卡诺尔藏身卧室,隔着门缝窥探动静.人们被假象所迷惑,以为躺在棺村里的就是暴君本人.有人突然高呼:"就是他!"顿时,锣鼓齐鸣,鞭炮声大作,群情沸腾,吊唁变成了欢乐.群众冲进总统府,打开棺村,拖出尸体,横陈街头.大家都冲它吐唾沫、泼屎尿.他的肖像在阅兵场当众焚烧.他的情妇们牵着牛、扛着家具、捧着蜜罐,兴高采烈地溜之大吉.甚至他的儿子们也敲着锅碗瓢勺、舞着刀叉,又唱又叫,"爸爸死了,自由万岁!"他不由得怒从心起,决计报复.他清除了图谋不轨的危险分子,严惩了带头肇事的叛逆者,对他效忠的人则一一论功行赏,捉拔晋升.这个暴君权欲极大,性情阴郁,心地歹毒.据说,他不同凡响,身体一直长到100岁,150岁那年还第三次换了牙.他曾经让人算过命寿数在107岁到232岁之间.他的脚特别大,方正扁平,与身体不成比例;指甲已经石化,长得像鹰爪铁钩一般弯曲.他一生中和他的无数个情妇总共生了5000多个儿子,而且都是怀孕七个月就出生的,故名七月子.尼卡诺尔不知道诓是自己的父亲,即使他母亲本迪松・阿尔瓦拉多也搞不清楚到底哪个过路客人是他的亲爸爸.本迪松・阿尔瓦拉多是个弄虚作假、骗取钱财的鸟贩子,她常常把雏鸡涂上颜色,当作夜莺卖.她死后,暴君命令全国举哀100天,诰封她为俗圣、护国至尊、神医、鸟仙,又把她的诞辰定为国庆日.尼卡诺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他身边总是围着阿谀奉承的马屁精和寡廉鲜耻的政客.他的政务公事极为简单,不过就是让人把这边的门卸下来安到那边去,然后再卸下来安回原处;让钟楼到2点的时候敲12下,以便使生命显得更长一些;要不他就钻到某一个情妇的房间里去发泄一通性欲――仅此而已.他还有一个亲信,名叫罗德里戈・德阿吉拉尔,是国防部长、总统卫队长、国家安全事务负责人和唯一被特许在打多米诺骨牌时可以赢他一盘的人.德阿吉拉尔虽然为他出生入死,赤胆忠心,但他仍心怀疑惧,怕遭暗算.某次尼卡诺尔遇刺,虽然未损皮肉,却吓得屁滚尿流.他疑心刺客受了德阿吉拉尔指使,于是不动声色,伺机行事.三天之后,在3月1日保镖节那天晚上,他照例接见他的私人卫队,设宴犒赏.入席后,他请大家先喝开胃酒,然后宣布,只等德阿吉拉尔一到,
就正式开宴.好不容易熬到12点钟,门帘掀开了,通报德阿吉拉尔将军驾到.只见将军阁下平躺在银托盘里,烤得焦黄,四周摆满了莱花和桂枝,被送上餐桌.尼卡诺尔刚愎自用,但对他宠爱的正式夫人莱蒂西娅・纳萨雷诺却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莱蒂西娅原是个修女,是他看中后派人到牙买加抢来的.既然能当上第一夫人,莱蒂西娅也就半推半就,顺势同意了.他们俩在莱蒂西娅怀孕快满七个月时秘密结婚.当晚,菜蒂西娅生下一个男孩,他立即宣布这个婴儿是他唯一合法的儿子并授予少将军衔.尼卡诺尔年迈昏聩,什么都得夫人指点.她教他背书读报,甚至连左手举叉、右手拿刀这样起码的进餐礼节也要由她亲自训练.他通过莱蒂西娅给部长们发指示、下命令,部长们又通过她上达下情.她成了他灵敏可靠的耳目、最高意图的解释人.为了博取莱蒂西娅的欢心,他给她不胜枚举的亲属提供方便,捞取油水,让他们霸占了盐场、烟店、自来水公司,享受军队司令官们的各种特权.一天,莱蒂西娅戴上蓝狐皮围脖,带着孩子,照例上市场采购,不料被60只专门捕捉蓝狐的猎狗活活吃掉.暴君闻讯大怒,下令搜捕凶手.主谋者当场毙命,另外两个帮凶被捕后判处五马分尸酷刑.但尼卡诺尔余恨来消,立誓报仇,定要缉拿真正的凶手归案.一个名叫何塞・伊格纳西奥.萨思斯・德拉巴拉的人,求见暴君,声称如能得到8亿5千万元的酬金,保证能在两周之内叫凶手身首异处.他们刚刚拍板成交,就收到六颗人头,以后又陆续收到918颗,每颗都附有一张详细说明.德拉巴拉说,每六颗人头要树敌60人,60变600,600O,600万乃至全国,只要不伯把他们斩尽杀绝,总能雪恨.从此,德拉巴拉深受尼卡诺尔信任,被视为心腹.这个大独裁者横征暴敛,穷奢极侈,把国家糟踏得不成样子,百姓遭殃.他债台高筑,但是国家已一无所有,无法偿还外债.于是他竟把金鸡纳霜、烟草、橡胶、可可的专利权,山区铁路、内河的航行权,地下资源的开采权,统统拱手让给外国人.同时,他利用忠实爪牙德拉巴拉,建立情报网,向世界各个角落派遣特务严密监视人民行动;又设立刑讯室,残酷镇压颠复活动.但是,暴君防不胜防,不久军队哗变,三军司令组成政府委员会.作为替罪羊,德拉巴拉被处死.新政府上台后,同样争权夺利,贪图富贵荣华,并未使他摆脱内外交困的窘境.于是,他宣布全国处于瘟疫状态,封锁港口,取消节假日,禁止衷乐哭丧.他授意部队任意处置病人.彼怀疑对政府不满的人,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惨遭屠杀.死亡的数字达到了可怕的程度,尸体腐烂引起一场真正的瘟疫.
外国占领军全给瘟疫吓跑了.临走时,他们把住宅拆成块块,编上号码,装进箱子运走.他们把草原整个揭起来,像卷地毯似地卷走.他们还把大海分成块块,编上号拿走,把海中的生物、海风也统统带走,只留下一片像月球表面一样的荒原.尼卡诺尔四面楚歌,孤立无援.
某晚12点钟,他独自走进密室,把房门闩上三道,锁上三道,扣上三道,然后趴在地上,头枕古臂;只见死神正向他召唤.这时,这个专制的家长没落的日子才真正到来.
作品鉴赏《家长的没落》从1968年动笔到1975年成书,历时长达八年,所以被公众誉为"盼望已久的作品".小说面世后,再次轰动拉美和世界文坛.美国《时代》周刊推荐该书为1976年世界十大化秀著作之一.拉丁美洲有的文学评沦家把它推崇为加西亚・马尔克斯"又一部新的经典性著作",认为"这部小说无论从结构还是语言来看,在拉美文学界以及作家本人的作品中,都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赞扬作者"是无与伦比的语言巨匠".
1990年9月,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译明与作家合作,着手把这部巨著搬上银幕.以描绘暴君的专制统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拉丁美洲屡见不鲜.但加西亚・马尔克斯认为,"描写拉丁美洲独戴者的长篇小说至今尚未问世",至于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先生》,"不能算数,它糟透了".因此,作家大量阅读独裁者的传记,力图对拉丁美洲独裁者,特别是加勒比地区的独裁者作一个全面的概括,写出"一部像样的小说"来.的确,这部小说刻画的独裁者实际上是集两个不同的历史人物于一身:一个出身农家的"考坷罗"(即军事专制强人),像委内瑞拉军事独裁者戈梅斯那样,他从拉丁美洲内战的一片混乱中杀将出来,而在一段时间内,他还代表了要求民族安定团结的愿望,另一个则是尼加拉瓜独裁者索莫查式或多米尼加独裁者特鲁希略式的人物,也就是说,他原来是一个默默无闻、毫无才干的低级军官,是靠美国海军陆战队扶植上台的.刻画独裁者是拉丁美洲文学有史以来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实,而且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何况,独裁者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唯一有神话色彩的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向反动的社会制度作斗争.我好比一头急急忙忙冲进沙场的斗牛,随时准备发起进攻."加西亚・马尔克斯确实身体力行.在他锋利的笔下,一个阴险、虚伪、奸诈、残忍、多疑、好色昏愤的暴君形象跃然纸上,但作家并非凭空虚构,而是以拉美的现实为依据的:拉美的独裁者,有的曾下令把全国的黑狗斩尽杀绝,因为据说他的一个政敌为了逃避暗杀和逮捕,竟变成了一条黑狗,有的让人把全国的路灯统统用红纸包起来,说是可以防止麻风流行;有的发明一种钟摆,进食前先在食物上摆两下,便可知道食物是否下过毒药;有的把他的国家当成一憧房子关起来,只许打开一扇窗户递送邮件;有的让人宣布自己的死讯,后来又突然复活..这种种荒诞不经、魔幻般的事情竟是拉丁美洲的历史真实!作家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写进小说,就能令读者感到神奇.难怪巴拿马已故政治家托里霍斯将军读了《家长的没落》之后对作家承认:"我们确实像你描写的那样."本书不用数字来表示各章的次序,也并不分章,只分六个自然大段,中间不分小段,最后一个自然大段也即一个长句竟达52页.除了西班文一些词汇必须标明的重音符号之外,只有逗号和句号,其他标点符号一概废弃不用.全书句子还没有直接引用语,只有间接引用语,人物的对话差不多都用间接引用语去介绍.每一个自然大段都引出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而且几乎都是借这个人物之口来叙述介绍主人公尼卡诺尔总统的身世故事.小说用不同的叙述视点即"多人称独白"来串连衔接.而"多人称独白"不用文化身份,各种声音笑貌迥异的人物都能出场亮相,读者并不难于辨别,而且还跟历史上发生的奇事相仿,起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在时间和地理方面,作家也打破了束缚.如写独裁者打开一扇朝着大海的窗户,看到哥伦布为三艘三桅轻快帆船正停靠在美国海军陆战队遗弃的装甲舰旁边.这就牵涉到两个历史事件: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作家把发生在不同时期内的历史事件糅合在一起了.独裁者的所在国是一个加勒比地区的国家,作家把那个地区的风土人情都概括了进去:巴兰基利亚的妓院、卡塔赫纳海港小酒店、满载妓女去阿鲁巴岛的纵帆峪、巴拿马商业区的街道,等等.这种时空的转换和浓缩,实际上令读者仿佛感到重温了一堂高度概括和精练的史地课.加西亚・马尔克斯小说创作的成书原因,往往是基于他一个目睹的形象,形象的取舍选择,又常常是小说的成败关键.《家长的没落》基于的是一个非常衰老的独
裁者形象,他衰老得令人难以想象,孤零零地呆在一座母牛到处乱闯的宫殿里.据此,作家决定了全书的框架结构、情节、人物、句法乃至篇幅.这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成功之道.
(林一安)
秘鲁文学
马・巴尔加斯・略萨绿房子(1966)
作者简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1936―),当代秘鲁作家,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第二大城市阿列基帕.早在出生前父母即己离异,出生后一年随母去玻利维亚的柯恰潘帕,与外祖父住在一起.1945年其父母重归于好,巴尔加斯随母返回秘鲁,在皮乌拉定居.1946年全家迁居利马.1950年迫于父命入莱昂修・普腊多军事学校,对军队中的黑暗深恶痛绝.1957年他毕业于利马圣马可大学文学系,1959年到法国深造.在巴黎他一方面开始进行写作,一方面工作,并大量阅读和研究法国文学,澡受福楼拜和萨特,以及骑士小说的影响.在巴黎期间还结识了许多拉美作家,如科塔萨尔、卡彭铁尔等,并承认自己在创作中也受到这些作家的影响.他的成名著《城市与狗》发表于1963年,该作品获得西班牙"小丛书"奖和"批评"奖.《绿房子》是他的代表著,发表于1966年,当年获"批评奖",次年获"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文学奖".此后连续发表的长篇小说有《酒吧长谈》(1969)、《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1973)、《胡莉娅姨妈和作家》(1977)、《世界末日之战》(1981)、《迈塔的故事》(1984)、《谁是杀人犯?》(1986)、《后母的奖赏》(1988),此外,他还著有短篇小说集《首领们》(1959)、《小崽子》(1967);剧本《塔克纳城的小姐》(1981)、《凯蒂与河马》(1983)和《琼加》(1986)以及论文集《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者的故事》(1971)、《永恒的狂欢:福楼拜和包法利夫人(1975)和《逆风顶浪》(1983).由于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于1976年当选为国际笔会主席,这是第三世界作家第一次当选为这个组织的主席.此外,他还担任泌鲁语言科学院院士、伊比利亚世界合作学会理事会理事.并多次应邀到世界许多著名大学任客座教授.
内容概要荒凉的皮乌拉城来了一个身分不明的外乡人堂安塞尔莫.此人能言健谈,慷慨大方,弹得一手好三角琴,很快就赢得了当地人的好感.他定居下来并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后,就在城郊曼加切利亚区盖了一幢外表刷成绿色的房子.这就是该城的第一座妓院.于是城里的年轻人,甚至老年人开始了荒唐的生活.富商基罗加夫妇在一次旅行中被土匪杀害,其养女安东妮哑亦被兀鹫叼瞎了双眼.众人救活了安东妮娅,由洗衣妇胡安娜・保拉收留抚养.光阴似箭,安东妮娅长大成人后,一次在广场上被堂安塞尔莫诱至绿房子.不久安东妮娅怀了孕,生下琼加后死去,堂安塞尔莫受到良心谴责,将此事告诉了保拉.消息传开后,群情激愤,加亚亚神父率众烧了绿房子.从此堂安塞尔莫一蹶不振,带着私生女琼加在曼加切利亚区的各酒店中游荡.洗衣妇保拉出于同情又收养了琼加.皮乌拉城不断发展,日益现代化,高楼大厦盖起来了,柏油马路铺起来了,而且有了四个妓院.此时琼加也发了迹,开了个妓院,亦称"绿房子",堂安塞尔莫同另外两个人,"年轻人"阿历抗德罗和汽车司机"圆球"组成了一个乐队,就在琼加的妓院舞厅中伴奏.巴西籍日本人伏屋抱着"穷人胆小就一辈子也富不起来"的人生哲学,从巴西越狱,来到亚马逊河流域的秘鲁境内,在依基托斯市结识了商人列阿德基,一同作走私橡胶的生意,他们来往于上著部落之间,贱买贵卖,从土著手中搞到橡胶、皮毛,转手卖给美国人.琼丘族印第安人的一个村社
首领胡姆就是由于反抗这种掠夺和剥削,想组织合作让直接进城皈卖橡胶,而遭到列阿德基(当时是圣玛丽亚・德・聂瓦镇镇长)等商人和警察的镇压.走私活动引起了政府的注意,走私犯和商人遭到政府的追捕,但列阿德基与官府有勾结,几次都安然无恙,而伏屋却不得不东躲西藏,他带着从依基托斯诱拐来的情妇拉丽达来到一个岛上,占岛为王,杀人越货,无所不为.他以此岛为据点,在其左右手潘达恰和阿基里诺的帮助下干着烧杀掠淫的勾当.一日,他和情妇拉丽达搭救了一个遭土著居民的袭击,跳水逃脱的士兵聂威斯.备受伏屋虐待的拉丽达同聂威斯发生了爱情.在伏屋息了麻风病,不得不接受阿基里诺的劝告而去某地接受隔离治疗的前夕,二人双双私奔.拉丽达随聂威斯来到圣玛丽亚・德.聂瓦镇定居下来,生儿育女,日子过得倒也不错.这个镇上有个西班牙修女办的传教所,修女们为了"开化"土著居民,开办了一个女子学校,土著居民不愿把女儿送来学习,她们就请警察帮助四处搜捕学龄女童.女童入学后,学习西班牙文,学习文化和教义,二三年后,由于同家人失去联系,就只能被当地军官和过路的橡胶商人和工程师带去作女佣人.一日孤女鲍妮,法西娅出于同情,打开传教所的后门,放走了思念故乡的小姑娘们,而她本人则因此被驱逐出传教所,聂威斯和拉丽达收留了她,并有意安排让她认识了当地警长利杜马.利杜马非常爱她,最后同她结为夫妇.婚后二人迁回利杜马的老家皮乌拉城.在此之前,利杜马曾受命率领四名警察去逮捕被认作是开小差和伏屋帮凶的聂威斯.由于二人是要好朋友,利杜马有意放掉他,于是命手下警察包围聂威斯的住处,自己则借口打探虚实进去通知聂威斯逃跑,正在此时,警察们破门而入,聂威斯逃跑未成,被捕入狱.出狱后去了巴西.拉丽达则同一名外号叫讨厌鬼的警察结婚,一起去故乡依基托斯与自己同伏屋生的儿子住在一起,有了归宿.
利杜马携鲍妮法西娅回到皮乌拉,仍然当警察,但也继续同以前的老朋友猴子、何塞、何塞费诺混在一起,这四个人本来就是能把全城闹得鸡犬不宁的二流子.一日利杜马同当地庄园主塞米纳里奥发生口角,最后二人赌起俄式决斗左轮枪,塞米纳里奥对自己脑袋开了一枪,恰中子弹.利杜马因此被捕,被解往利马坐牢.鲍妮法西娅则落入何塞费诺手中,成了他的情妇,并被他送进琼加的妓院"绿房子"当了妓女,艺名为"塞尔瓦蒂卡"(意为丛林中的女人).利社马披释回来后,得知此事大发雷霆,但木已成舟,他也无奈何,只得满足于靠塞尔瓦蒂卡生活,终日鬼混游荡.堂安塞尔莫活了八十岁,一日在演奏时死去.为之守灵的有其私生女琼加、利社马等四个二流子、抢救过安东妮娅的当地医生塞瓦约、塞尔瓦蒂长,还有曾经率众烧掉第一所绿房子的神父加西亚.
作品鉴赏《绿房子》这部长篇小说概括了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整个秘鲁北部,从森林地区到沙漠地区长达四十年的社会生活.其结构设想是庞大的,它感情充沛、文笔流畅,雄浑有力,每一页中所表现的想象力有如高山瀑布.一个庞大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过布遍全书的无数毛细血管维持着作品的生命.书中的情节与事件仿佛间歇性的岩浆喷射,形成一股难以阻挡的巨流.全书由五个故事组成:1、鲍妮法西娅的故事,包括她同利杜马的婚姻;2.优屋的一步(这是通过他同阿基里诺在前往隔离区的船上谈话叙述出来的);3、安塞尔莫的一生以及绿房子的兴衰史;4、胡姆的反抗;5、四个二流子的故事.五个故事是分别在皮鸟拉城、圣玛丽亚・德・聂瓦镇和玛腊尼昂河各支流上发生的.作者把这五个故事加以小块切割,然后把这些小块打乱时次
序巧妙地安排在四个部分和一个尾声之中.其中每一部分的开始主要是叙述圣玛丽亚・德・聂瓦镇和圣地亚哥河上发生的事.第一、三两个部分中,每章各包括五个场景,这五个场景就是被切割出来的五个故事的小块.第二、四两个部分中,每章各包括四个场景,因为到后来胡姆的故事消失了,鲍妮法西娅的故事同二流子的故事合并到一起了.尾声部分的各章则是全部故事的结局.在这样的结构的安排过程中,时间和空间被分割成若干小块,然后打乱次序被安徘在各个场景之中.初读越来颇感吃力,但越往下读,就会逐渐发现每章每个场景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读者会被几个悬念同时抓住,产生一种非一气读完不可的好奇心,直到最后得到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因而觉得回味无穷,如果说有的小说一个章节代表一个场景,几个章节变来变去,使读者如同在看一部电影,那么《绿房子》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场景的转换就象镜头的转换一样,并且是镜头的急剧转换.如在北方星旅馆中安塞尔莫同欧塞比奥抢着付钱,镜头一转,转到过去,使人看到那是欧塞比奥在绿房子里嫖后付帐.有时两人对话,镜头一转插入了第二者,第四者,甚至第五者,由后者来回警或解释前看的提问.有时一组人的对话是描述一个事件,而另一组人就是刍事人,正在进行前一组人所描述的事;两组对话同时出现,使读者访佛一边听着前一组的描述,一边用望远镜观看后一组在过去的行动.作者把这种写作技巧称为"中国套盒式"的写法.凡此种种多角度的镜头的转换,都是在瞬息间完成的,既无区分章节的符号,也没有标点符号.对白与独白混在一起,对话与叙述儡在一起,幻想与现实混在一起,所以读者不能象读一般小说那样一字一字地,一行一行地去"读",而是要象青多镜头的影响画面,或是看万花筒那样几个场景同时去"看".此外,作者在写到人物在喝醉,垂死,或者极端惊恐紧张时,就使用了乔伊斯式的语言,如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不分,人称互相变换等等,以渲染气氛.作者使用上述种种写法,一是能使读者进入并置身于作品的气氛之中,与书中人物息息相通,即巴尔加斯・略萨所说的缩短作者、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二是节约文字,本来需要经过叙述或解释才能使读者跟得上的情节,只要人称一变,读者就能明白,原来是换了镜头,这就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可以说是一种浓缩式的写法,也是已尔加斯・略萨"结构现实主义"的一个特色.
(孙家孟)
马・巴尔加斯・略萨酒吧长谈(1969)
作者简介(见"绿房子"条)
内容概要故事发生在秘鲁1948―1956奥德利亚独裁统治期间.出身大资产阶级的圣地亚哥・萨瓦拉(朋友们都称他为小萨,他有时也称自己为小萨)中学毕业后违抗父命未去投考贵族他的天主教大学,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了圣马可大学.圣马可大学是所国立的平民化学校,学校里思想活跃,是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场所,在学习期间他结识了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参加了共产党的秘密组织"卡魏德"的各种活动.在此期间他还爱上了同学阿伊达,但女友却彼另一男同学哈柯沃施用计谋夺走.另一方面,由于对一些问题想不通,如文学创作上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提法,最后并未申请加入共产党.但仍照样参加各种活动.有一次,"卡魏德"秘密集会研究圣马可大学声援电车工人罢工的斗争失败后的对策,在这次集会上全体人员被捕.其父费尔民・萨瓦拉在经济上拥有根雄厚的势力,与全国垄断资产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上颇有影响,能够左右秘鲁的政局,正是他支持,奥德利亚的政变.但在当时他同以内政部长卡约・贝尔穆德斯为代表的当局有着深刻的矛盾.儿子被捕,他不得不屈尊向卡约・贝尔穆德斯求情,将儿子保释出狱.在一起回家的路上,费尔民・萨瓦拉打了儿子一记耳光.圣地亚哥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再加上爱情上的失败,政治上的幻灭,他感到万念俱灰,乃于次日清晨,只身离家出走.后经过其伯父克洛多米罗的介绍在《纪事》报社当了一名碌碌无为的记者,并从此割断了与共产党的联系.在一次采访一个凶杀案的过程中,他发现被害者是一名歌女,而凶手则是自己父亲的司机,安布罗修.
歌女名叫奥登希奴,艺名缨斯,曾红极一时,后被卡约,贝尔穆德斯看中,蓄为情妇.卡约・贝尔穆德斯是钦恰一个高利赁者的儿子,青年时代是个浪荡哥儿,劫持了卖午奶女人的女儿罗莎,并与之结为夫妇,从此与父亲断绝了往来.父死后,他在钦恰与当地庄园主做买卖拖拉机的生意.奥德利亚政变上台后,其中学同学埃斯皮纳因在政变中有功,当上了内政部长,并推荐他做了内政部办公厅主任.后来埃斯皮纳因参加了谋反活动彼解职,他又爬上了内政部长的宝座.曾为其抢亲出过力的安布罗修前来投靠,被收留充当其汽车司机兼保镖.奥德利亚的统治都是通过卡约・贝尔穆德斯进行的.在他的统治下整个秘鲁变成了一座大监狱,他豢养打手,有着自己的"团体、特务满天飞.是他镇压了密谋反对奥德利亚的军官;是他逮捕、监禁和放逐了许多进步人士;是他宣布阿普腊和共产党为非法政党.这个人生活腐化堕落,他利用职权向娱乐场所收取"月钱",他抛弃结发妻子,在利马营养情妇谬斯,还想染指他人妻女,是个典型的色情狂.最后,由于各反对党组织的联合党在秘鲁第二大城市阿列基帕举行示威游行,卡约・贝尔穆德斯镇压未逞,奥德利亚才抛车保帅将他解职,他则甩下缪斯携款逃往国外.缕斯迫于生计,重操旧业,但人老珠黄,每况愈下.结交了一个叫做卢卡斯的花花公子,此人又把她偷盗一空逃往墨西哥.缪斯为了筹措去墨西哥的旅费去寻找卢卡斯,乃向费尔民・萨瓦拉进行敲诈勒索.原来费尔民・萨瓦拉也是风月场中的老手,在娱乐场所被称作"金球",且有龙阳之癖.在与卡约・贝尔穆德斯的交往过程中对其司机兼保镖安布罗修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卡约・贝尔穆德斯役其所好,把安布罗修转让给费尔民・萨瓦拉.潦倒的缪斯即以此
相威胁,向费尔民・萨瓦拉进行讹诈.安布罗修是个有奶便是娘的人,早在为卡约・贝尔穆德斯当保镶的时候,就干了不少坏事,如强迫贫民区居民参加纪念政变周年的广场集会,为卡约・贝尔穆德斯向各妓院收取"月钱"等.在为费尔民开车期间,由于满足了他的兽欲,受到很好的待遇,感激涕零,他见到费尔民、萨瓦拉受到讹诈,遂起杀意.一日闯进罢斯家,连捅数刀,将缨斯杀死.事后携其在缪斯家作佣人的情人阿玛莉妩及女儿逃往普卡尔帕.此案由于涉及利马社会的上层人物,调查工作乃被搁置,案子不了了之.
圣地亚哥・萨瓦拉内心也想同父亲和解,但通过调查此凶杀案,他发现了父亲原来是个外表道貌岸然,内里男盗女娼的人,更加鄙视其人,毅然拒绝其父提出的让他返家居住的要求,继续干着单调无聊的记者工作.后来在一次外出采访时,发生了车祸,圣地亚哥受了重伤,住院治疗期间结识了女护士安娜,并与之结为夫妇.婚后他带安娜回家看望父母,母亲看不起安娜的出身,对她极为冷淡,这使安娜极为难堪,圣地亚哥愤然携妻离去.从此更加坚定了与家庭割断一切联系的决心,甚至连妹妹的婚礼也拒绝参加,不久,其父费尔民・萨瓦拉病逝,他在同哥哥奇斯帕斯的一次谈话中也拒绝了他份内的遗产.一日,圣地亚哥从报社回家,见安娜在哭,原来,安娜在去买醋的时候,所携带的爱犬被捕狗人抢去.圣地亚哥吃了饭一口气赶到狗场与负责人理论.在寻找失犬的时候,他与安市罗修相遇了.原来安布罗修在普卡尔帕与人合伙开了一个汽车运输公司,后来上当受骗,失去了所有的投资.阿玛莉娅也死于难产.于是安布罗修遂起报仇之心,偷了其合伙人的汽车,随便卖了几个钱,就只身一人回到了利马.在利马生怕盗车之事暴露,到处流浪,后经明友介绍进狗场作了临时工.二人相遇后,来到一家名叫"大教堂"的酒吧,饮酒长谈,回忆往事,不胜感慨.整个故事就是在二人长达四小时的谈话中叙述出来的.
作品鉴赏《酒吧长谈》发表于1969年,这是一部反映1948―1956年奥德利亚将军独裁时期的秘鲁社会现象的作品.如果说《城市与狗》反映的是一所军事学校的现实,《绿旁子》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现实,那么《酒吧长谈》则是皮映了整个一个历史时期的整个秘鲁国家的现实.它所涉及的范围更广,它所涉及的问题更深,因而它的容量也更大.这部作品从时间上讲,包括了整整八年的奥德利亚独裁时期(实际上小说的时间跨度要延伸至1963年,即奥德利亚下台,第二届普拉多政府组阁以及贝朗德执政初期),从地点上讲,包括了利马、阿列基帕、钦恰、普卡尔帕等秘鲁重要城市,从人物上讲,它写了从部长、将军直到流氓、妓女大约70个人物,无论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讲,都超过了巴尔加斯,略萨以前的作品.
《酒吧长谈》全书共分四个部分,每部又分若干章,有的章还分为若干场景.第一部可以说是个纲,介绍人物,提出线索,主要集中在圣地亚哥大学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第二部主要是通过阿玛莉娅的眼晴所看到的卡约・贝尔穆德斯的各种丑行和罪恶活动.第三部描述了圣地亚哥在报社中的记者生涯,缨斯的被害、军人谋反和阿列基帕事件.第四部是安布罗修向妓女凯姐陈述自己同费尔民・萨瓦拉的关系,他在普卡尔帕的经历和圣地亚哥的婚姻,悬念解开,全书结束.作品的整个结构是由"对话波"组成.也就是说《绿房子》所使用的"情节小块"组合,在这里变成了一种波状的"涟漪"组合,第一部第一章中圣地亚哥和安布罗修的谈话(历时四小时,涉及奥德利亚统治八年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原文用现在时态写成)是全书的中心,由此中
心蔓延开去,一个涟漪接着一个涟漪,每个涟漪都是情节的一部分,都是由一组对话或若干组对话,甚至多达18组对话(如第三部第四章)构成.在大部分"对话波"中,各组对话都常常插入第一部第一章中的圣一安谈话扣圣地亚哥在谈话中的回想,其作用在于不时地提醒读者,所有这些组的对话都是由圣―安谈话这一中心派生出来的.
圣―安谈话是以两种形式出现在其它对话中的.一种形式是直接对话,如第一部第三章中,埃斯皮纳派一个中尉到钦恰接卡约・贝尔穆德斯去利马,中尉和贝尔穆德斯在汽车中进行了谈话,这个谈话中就不时地插入圣一安的谈话:"您很久没去利马了吧?"中尉尽量显得和气些.
"我每年去两三趟,去做生意."贝尔穆德斯不动声色,平淡地说,声音轻微、机械,仿佛对全世界都感到不满,"是代表这儿的几个农业公司去的."
"我们并没有正式结婚,但是我总算有过老婆了."安布罗修说道.
"您的生意怎么会不顺手呢?"中尉说道,"这儿的庄园主不都是大富翁吗?这儿的棉花产量很高,不是吗?"
"你有过老婆?"圣地亚哥说道,"也就是说你现在跟老婆散伙了?"
"在过去的时代里生意还顺手,"贝尔穆德斯说道..
另一种形式是以间接引用形式出现的.在一段叙述文字中,圣一安谈话以间接引用形式插进来,如第一部第二章中,圣地亚哥同其未来的妹夫在一家冰激凌店谈话,中间就插入了酒吧中的圣―安谈话,而且插厚限巧妙:
圣地亚哥和波佩那旁边桌上的一对男女站了起来.安布罗修指着女的说,那是个夜蝴蝶,成天到"大教堂"来拉客.二人看到部一对走到了拉尔柯路上,穿过雪尔大街.汽车站上这时已经没有人了,公共汽车和私人汽车驶过去,一半都空着.二人唤来侍者,分摊着付了帐.你怎么知道那女人是妓女?"大教堂"是个酒吧、饭店,还兼幽会旅馆,少爷,厨房后面有一间小屋子,租金是每小时两索尔.圣地亚哥和波佩耶沿拉尔柯路一面走着..
如前所述,在以后各章中还插入了圣地亚哥以司想形式的倒叙."回想"两字也是用现在时态,它告诉读者,这是圣地亚哥在同安布罗修谈话时谈到有关事件时的回忆,如第一部第四章中:
阿伊达:要是口试通过了,我就可以进圣马可,到那时候我就进行调查,同幸存者建立联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然后加入共产党.圣地亚哥回想,她那时用挑战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来吧,跟我辩论吧.
此外,在所有的"对话波"中,除了圣一安对话起着中心作用外,还有两组对话也是很关键的,一是费尔民・萨瓦拉同安布罗修的对话,一是圣地亚哥同报社同事卡利托斯的对话.在费一安对话(以对活中出现"老爷"字样为标志)中,作者通过安布罗修之口讲述了贝尔穆德斯的出身,当上政府官员之后所干的各种卑鄙勾当,以及引出凶杀缨斯的始末等.通过圣―安对话,作者使我们了解了圣地亚哥在圣马可大学的一段经历,为了记者后的活动,以及调查谬斯被害案的经过等.
此外,作者在这邵作品中,在运用"通管法"、"质的跳跃"、"戏剧旁白"上和在制造悬念上都有新的发展.这部小说比较集中地运用了现代新小说的各种技巧.一般认为,这部作品是作者的写作技巧达到了高峰的标志.
(刘家孟)
马・巴尔加斯・略萨世界末日之战(1981)
作者简介(见"绿房子"条)
内容概要《世界末日之战》于1981年10月在西班牙出版,全书约合中文50万字.关于这部作品的创作动机,作者是这样解释的:"我构思这本书的主要兴奋点来自欧克里德斯・达・库尼亚的《腹地》,他对卡奴杜斯事件做了精辟的历史和社会的分析,他的书是拉美文学的经典著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十分复杂的大陆."《世界末日之战》就是根据19世纪末巴西北部的腹地农村卡奴杜斯地区农民起义而写成的.主要内容如下:19世纪80年代,一个名叫安东尼奥・贡塞也罗的传教士在腹地乡村游荡,他宣传原始基督教义,预言"世界末日的审判即将来临".深受天灾人祸之苦的农、牧民看到今生无法脱离苦海,便把希望寄托来世,因而汪热地信仰并追随安东尼奥.不久,他们便会聚成一股声势浩大的力量.于是,安东尼奥就以卡奴杜斯镇为中心,建立起一个近平原始公社式的营地.四乡的饥民、逃犯和盗匪也纷纷来投.此种形势大大地震动了政府及其代表的贵族阶级.于是,军事当局决定派兵围剿.首次战斗发生在乌亚乌亚:"狂热的信徒们一面高呼'好耶稣万岁!'和'安东尼奥万岁!',一面挺着牛叉和弯刀向敌人猛扑过去".政府军遭到突然袭击,慌忙应战,但终应寡不敌众而败走.第2次交战发生在康巴奥山,这一次围剿是由布里陀指挥的,他率领543名士兵和14名军官,携带大炮和机关枪,向卡奴杜斯进发.但起义者有基督精神做支柱,在足智多谋的"司令"阿巴德领导下,经过三次较量,使政府军遭到惨重伤亡,最后不得不撤出战斗.第3次围剿发生在1887年2月3日,由西塞上校率领1300名官兵,携带四门克虏怕大炮,向卡奴杜斯进军.但阿巴德"司令"及其部下早已撒下天罗地网;他们一面修筑了许多防御工事,一面派出小股部队去袭扰政府军,致使敌人在厅军路上就有了不少伤亡.结果当政府军到达卡奴杜斯外围时,早已因惊恐、炎热和饥渴而疲惫不堪了.而当他们勉强发起进攻时,起义军给予迎头痛击,队伍眼看就要败下阵来.西塞上校为挽救败局,连忙策马上阵,但还没走到半路,就被枪弹打中.这时起义军又发起了进攻,失去了指挥的政府军便全线溃败了.第3次围剿的失败使资产阶级为之震动,舆论大哗,人们纷纷猜测,这样一支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大军,怎么会遭到如此惨重的失败呢?凉恐万状的统治阶级深知这场烈火的危险性,便决心不惜任何代价要将其扑灭下去.于是政府委派了一名元帅和3名将军,统率两路纵队6个团的兵力,发动了又一次围剿.经过一百天的大小战斗,政府军以伤亡2500人的巨大代价,攻陷了卡奴杜斯镇.他们以十倍的仇恨和百倍的疯狂进行了大屠杀,一个军官对部下说:"每块石头都要过过刀枪!"全镇的居民,除少数妇孺外,几乎都被杀害;全镇5000座房屋都被夷为平地.废墟、瓦砾、死尸横陈遍地,秃鹰、野狗、老鼠到处在啄食和撕咬着腐肉,一片惨绝人寰的景象.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广大农民坚信"算总帐的日子"一定会来到.在介绍围剿与反围剿斗争同时,作者还用了较长的篇幅讲述了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和普鲁东的信徒、苏格兰医生加利雪奥在巴西腹地的奇遇,此人曾经参加过巴黎公社的战斗,在西班牙组织过暴动,在法国、美国、土耳其,埃及等国宣传无政府思想,几次被捕并判处死刑,都侥幸逃脱.1894年,在他担任一艘德国货船的医生时,由于轮船在巴西海面触礁,他方在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上岸.但是他并不甘
寂寞,又企图在巴西组织颠覆活动,结果被巴西政府发觉,命令他立即离境.这时他获悉了卡奴杜斯事件的发生,便认为起义农民正在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很想亲身参加革命,但是苦于没有门路.这时巴依亚州进步共和党主席、消息报社长、众议员埃巴米农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主动愿意为加利雷奥提供方便,并请他给卡奴杜斯运去一批枪枝,企图以此诬陷执政的自治主义党通过"英国间谍"与扳乱分子勾结.这样,加利雷奥便带着枪枝跟着一个名叫鲁菲诺的向导上路了.谁知这是一个阴谋,埃巴米农为了向军方证明自治主义党与卡奴杜斯有勾结,便派遣杀手去谋害加利雷奥,准备连同尸首与枪枝一道交给军队.不料,加利雪奥已有察觉,在搏斗中他打死了两名杀手.但是第三名将他击伤了.多亏向导鲁菲诺将他救出并安排在自己家中养伤.出人预料的是,满口革命的加利雷奥竟然趁鲁菲诺外出之机将向导的妻子胡莱玛给奸污了.鲁菲诺闻讯后立刻回家报仇,但这时加利雷奥已经带着胡莱玛向卡奴杜斯走去.鲁菲诺当即跟踪前往.不久便在丛林里追上了加利雷奥和胡莱玛.结果两个男子汉在搏斗中同归于尽.只剩下可怜的胡莱玛在兵慌马乱中东躲西藏.可是后来还是被溃兵轮奸了.就在她欲死不能、欲活无望的情况下,一位吉卜赛侏儒帮助了她.后来他们在战火中遇见了有高度近视的记者.从此三人互相帮助,辗转来到了卡奴社斯.这位记者本来是随政府军做战地采访的,来到起义者中间以后,他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敌视起义农民到怀疑政府的做法,进而反对围剿,支持卡奴杜斯群众的英勇斗争.在全书的最后一章里,近视记者采访了大贵族的代表人物卡尼亚布拉沃男爵,后者表现了对起义农民的刻骨仇恨,而记者则以大量的事实说明农民造反是有理的,二人的态度截然相反.全书是这样结尾的:巴依亚州警察大队的马塞多上校到俘虏营地去追查起义者首领若安・阿巴德的下落.他问一位老妇人阿巴德是否死了.老太太摇摇头,一面咂咂嘴唇.他又问:"是不是逃跑了?"老人家再次摇摇头.最后,她环视着周围的人群说:"天使已经把他接到天上去了,这是我亲眼看见的."
作品鉴赏《世界末日之战》全书分为4章23节,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卡奴杜斯起义的全貌,并且生动地塑造了安东尼奥・贡赛也罗、加利雷奥、西塞上校、卡尼亚布拉沃男爵等一系列人物.它与库尼亚的名著《腹地》的区别主要在于:后者以新闻纪事的手法、社会政治的角度详尽地介绍了卡奴杜斯地区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以及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四次围剿与反围剿的经过.《世界末日之战》则着重塑造人物性格,因此虚构了不少情节,比如:加利雷奥的冒险故事,胡莱玛与近视记者的奇遇与爱情,卡尼亚市拉沃的糜烂生活,起义者的精神领袖安东尼奥・贡赛也罗的乖癖,等等,显而易见,作者对这一历史题材进行了艺术加工.为了写好这本书,巴尔加斯・略萨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素材,并且直接深入到巴西腹地的20几个村庄去调查研究,他访问了卡奴社斯镇,同许多居民谈了话,发现安东尼奥・贡塞也罗在当地至今还有影响,比如有关他的事迹还在流传,不少人能指出当年的战场和安东尼奥领导修建的教堂等等.毫无疑问,这些宝贵的素材是《世界末日之战》创作的重要源泉.在此基础上,作者运用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来处理这一重大题材,他解释说:"我这本小说用的是传统结构,当然并没有忘记当代小说的技巧.这本书的主线是一部历险记,由于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我不得不做出最大努力使之简化,否则真要变成一座迷宫了.我花的最大力气就在于找到鲜明、简洁的表现手法."正如作者所言,《世界末日之
战》的特点之一就是结构简洁.全书虽有50多万字,却公分成四章.在每一章中,按人物故事分若干小节,比如:第一章有七节,一、一节主要介绍传教士安东尼奥・贡塞电罗的生平与传教活动,三、四节介绍安东尼奥手下主要将领出身和参加起义经过;五、六、七节介绍无政府主义者加利雷奥来巴西的缘由以及政府军两次围剿失败的经过.到此为止,近百个人物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此外,情节曲折是该作品的又一特点,如:安东尼奥的生死消息若明若暗,给人以扑朔迷离的感觉,近视记者与胡菜玛的相遇,使人感到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加利雷奥的已西历险看似荒唐,实际上完全符合欧洲无政府主义者的言行.对于这些特点,拉美文学评论界普遍给予高度评价.秘鲁著名作家、评论家、历史学家、语言科学院院土路易斯・阿尔贝托・桑切斯的评价,可以说是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他说:"《世界末日之战》是巴尔加斯・略萨已出版的十部作品中的最佳之作,它的结构完整,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以经过锤炼的艺术风格将魔幻与历史结合起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热情激荡的1890年的巴西形象,即一个从君主制向共和制过度的形象."
(赵德明)

当前:第31/3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