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惠普》第7/19页



人心善,意味着什么?我很早就可以通知你走。有些公司之所以临时通知就是怕你有足够的时间做对公司不利的事情。所以就会出现门卡、邮箱、胸卡被取消了。但在惠普和康柏合并的事情上,大多数员工提前一个月就得到了通知,而且还给一个月时间,让员工找工作,可以不在公司上班,但公司照发工资。你一边上班一边找工作,也可以。

对于门卡、电子邮箱,只要不超过预告规定时间,离职员工都可以一直使用。对这些“细节”,高建华给予的评价很高。

高建华说:“在惠普,甚至有的人愿意被裁,为了能拿补偿金。有的员工可以拿到2年的工资,而且还可以免税,此外还能把各种福利全加上去。所以,许多被裁的员工发现:自己得到的补偿往往会稍高于预期。”

惠普的做法,让你感觉到企业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因此从惠普走的人,没有一个人骂惠普的。

有人说,这是惠普的社会主义。新任ceo卡莉・菲奥利娜上来之后,虽然进行了一些革新,但惠普之道的核心并没有变:信任员工,假定人『性』本善。

“我曾两次亲历裁员”

虽然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一直坚持不裁员的惠普也注定不可“免俗”,但事实上,即使是在困难时期,惠普的首选一般也是公司高层先扛着,而非裁员。高建华在惠普期间,就曾经历过两次减薪10%而员工不减,以及两次不得已的裁员。

1、人『性』化的末位淘汰

在惠普,员工每年都会被评分,得分情况一方面会影响员工薪水的浮动,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决定会否被末位淘汰。

末位就是指评分过程中只得1分。如果有的部门所有员工都相当优秀,得2分的人也有可能排在末位。惠普的末位淘汰是隔几年一次,不定期的,一般间隔2~3年,淘汰的比例是5%。

“当然,这种评分,一般上司都会跟员工讲,你为什么得这个分数。他会跟你讲,你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措施。当然,对于评分结果也有人会有不同意见。”

2001年年底,惠普进行末位淘汰时,高建华把裁员消息直接通知了员工。当时就有一个员工提出了反对意见:“我虽然两次都是1分,但我来公司3年,这3年中换了5个老板!每个老板都有不同的想法,每个想法都没做完,我哪儿来的业绩?这个后果是不是都该由我承担?公司是不是也该反思?”这位员工的话,让高建华备感裁员之痛。

在被裁的员工中,当时还有一个人留给高建华的印象非常深。当高建华把裁员消息通知他后,正好有一个客户给他打电话,结果那位员工不『露』声『色』,非常热情地与客户谈生意,还在讨价还价,并约好第二天面谈。高建华当时非常感动,但结果却无法改变。

与裁员的残酷形成对比的是,惠普对裁员在程序上严格管理,并采取了许多人『性』化措施。

做末位淘汰时,公司会事先留很长的时间与员工沟通,同时通知到人。通知者都不是顶头上司,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其它部门主管或者更高一级的主管。这也是为了避免发生冲突,另外也是为了防止部分员工受到顶头上司的不公正对待。

高建华当时是惠普华北区的助理总裁,他在通知员工被裁消息的时候,会有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员在场。一般是先讲公司整个裁员的原则以及员工的权利,最后是员工签字,表示员工已经接到通知。另外,被裁员工的意见会记录下来,并反馈到公司决策委员会。

考虑到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惠普还专门请来了心理医生、健康医生在医务室等着,以防万一。甚至在末位淘汰的名称上惠普都作了变动,而改用一个中『性』词--“缩减编制”。

在这个过程,惠普还请了一家猎头公司,讲目前这个行业里哪些公司需要人。

末位淘汰,高建华就经历了这么一次。

2、力求公平的并购裁员

2001年9月4日,惠普与康柏正式宣布合并。重组前惠普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宣布合并到开始启动程序,前后争论了8个月。这样大家都觉得在心理上已经接受了这一事实。这一点,惠普不像联想采取了比较突然的方式,让被裁员工有些措手不及。

在惠普做事,不能有“意外”。任何事情都保持及时地沟通。这也是惠普做事的风格。

兼并重组中,富余员工先在内部消化。如果部门被撤,则其最优秀的员工基本都会安排到其它部门。另外一些优秀的员工不想在公司,一年之后也还有可能回公司。

重组时,一切从零开始。

每个人都假定是零,全员下岗。董事会先挑选公司总裁,总裁再来挑选副总裁,这样一层一级往下选。所以,谁有本事就让别人来选。当时的高建华得到了两个位置。经过一层一层挑选之后,剩下的员工也可以『毛』遂自荐,公司有一定的机动位置让员工主动争取。

重组裁员时一般都是斜着切。每一级都有被裁的,大家觉得公平,心情也好。总监、经理都有被裁掉的,高层次的人不准降级使用。一方面这对公司不划算,另外管理层员工降级使用心理也会不舒服。

再接下来就分批走人,以保证工作的延续『性』。这些员工从一开始就知道要被裁掉,分别签协议。他们会拿到不同的一笔奖金,有的也会有期权。

2003年5月,惠普重组的门关上,11月康柏的门关上。在惠普与康柏的合并重组中,惠普用了一年时间,而康柏用了一年半。

在处理完公司的合并事务后,高建华也搭上这一班车,主动离开了惠普。而谁又敢说如今依然在使用惠普邮箱的高建华,以后不会再创“四入惠普”的传奇呢?



探索惠普 10.被误读的惠普之道

对于许多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惠普可能意味着激光打印机,意味着世界著名的it公司,但这只是惠普其中一块很小的业务,对于惠普公司而言,这样的品牌定位显然是不满意的,其实惠普在中国赚钱的途径很多,合并康柏后新的惠普公司将整体业务划分为企业系统集团(esg)、信息产品集团(psg)、打印及成像系统集团(ipg)、专业及支持服务集团(hps),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四大业务都是赚钱的好渠道。但大部分人还同时知道“惠普之道”,这从惠普中国成立至今,惠普就一直没有把它仅仅作为内部文化,在各种媒体及场合上,大谈惠普之道已经成为惠普人的一项份内工作。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内在的,同时也是品牌文化的支撑,惠普深知此道。所以象什么车库文化、创新、尊重员工这些惠普文化已经被中国许多人耳熟能详,于是中国许多企业都想学惠普之道,据说中国另一个知名本土it企业联想集团就借鉴了许多惠普的文化精髓。借鉴是学习和创新最好的方式,可怕的是我们只看到事物的表象,而对其内在的内涵并了解甚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能力和态度是我们创新的最大敌人。

被神化的惠普文化

在公开媒体上所说的惠普之道(thehpway),无非包括对个人的尊重与信任、追求卓越的成就与贡献、谨守诚信经营原则、团队合作和鼓励创新这些核心价值观。我们只要认真分析一下这些内容,就知道它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现代企业那一个没有提倡这些价值观?那为何唯独惠普文化成为万人景仰之道呢?归根到底,是因为惠普的业绩说明了一切。在过去63年的发展历程中,惠普一直都是赢利的公司。因此,文化的魅力就如一个女孩子,如果没有良好的背景与财力,她就无法受到优秀的教育,更加无法装饰自己,就算她真的是天生丽质难自弃,相信也很少有人一见面就夸她高贵和有气质。所以在盛名之下的惠普之道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甚至有人说惠普是企业界的长青树,究其原因就因为它有一种别人模仿不了的惠普之道。实际上惠普文化最被人称道的是它人『性』善的文化假设,对个人的尊重与信任可以说是整个惠普文化的核心,它经常被诠释为:“只要给予员工适当的手段和支持,他们愿意努力工作,就一定会做得很好。”

惠普创建人之一的比尔o休利特曾说:“这是由一种信念衍生出来的政策和行动,这种信念是:相信任何人都愿努力工作,并能创造『性』地工作,只要赋予他们适宜的环境,他们一定能成功。”因此,要做到“相信与尊重员工”,惠普公司就提倡永远没有打卡和考勤制度;要相信员工,所以惠普很多工具箱,值钱的地方都没有锁,即使你拿回家用,也没人谴责你;要相信员工,所以员工晚来和早走只要不影响工作,它会给你这个自由,这是出于对员工的尊重,启发他的善心。此外还有门户开放政策、弹『性』工作时间等等。可以说,只要是人『性』需要,惠普好像都可以考虑采用,正如惠普一位在硅谷生长的员工说:“你总是希望为惠普工作,你听到的都是好事。”那这样的文化是不是就是惠普真实文化的全部呢?

当前:第7/1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