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传说之涅槃》第56/95页



原来缣帛被赤松子敷上特殊药物,若非遇到温度足够的水,则其中记载的心法便不会显现出来。以吕览的个性,本来就懒得去研究什么缣帛,什么药物。但即使是有心人却一般也只能想到火烤水浸,而不会想到须用温水。吕览得此心法,可谓因祸得福矣。

另一方面,他亦开始想起了扶桑,她将无极丹偷偷藏于羊皮大衣内,实是用心良苦,亦使吕览感到了扶桑对他的浓浓爱意。

他不禁想起了在扶桑岛时的甜蜜、快乐时光,然而如今自东瀛岛回到中原才不过两三个月,他们却是分多聚少,世事弄人,可叹奈何!

忽然间,不知为何他想起了扶桑岛上三个可怕的人,一人叫弥生,一人叫崔成风,而另一个则令人想起来即有毛骨悚然的感觉,他已不能称之为人,他有个外号叫“邪魔”,而他的名字亦叫做邪魔。

卷四《会稽风云(中)》终
33.卷五 会稽风云-第一章 真知灼见
张良终于意识到事态严峻,不过他始终是运筹帷幄的非凡人物,当下即以独特手法知会金钟罩、铁布衫二人,分派任务后,才摇头苦笑道:“此次若非汉王谴来金铁双卫襄助,我便将忙得焦头烂额,再难与诸位如此畅快的交谈了。”由此亦可见张良对金铁双卫的信任与倚重。而事实上在他安排的整个过程中,金钟罩、铁布衫二人亦并未在众人面前现身,如此奇妙的联系、布局方式,确实令人有匪夷所思之感。

一直未出声说话的“大侠”朱家(音:孤)此时忽问道:“我们在此对兵书津津乐道,却未免有照本宣科、死读而不知变通之嫌,敢问张兄今日为何作此安排?”此语等若是向张良发出质问。其实这亦是一直萦绕众人心中的问题,但若要像朱家这般毫无忌讳的提出来却仍欠些勇气,这也正说明朱家与张良的关系非是一般的熟稔。朱家此语立时将众人拉回到眼前盟主一位的竞选中来,由此亦冲谈了项羽所言带给众人的震撼。

张良微笑道:“看来朱大侠沉不住气了。不若老朱你先将手中的《六韬》略作引述,到时候我再行奉告,如何?”

朱家听张良提到《六韬》,马上一洗愠色,欣然道:“在此之前,张兄可否先答朱某一问?”

张良似知道朱家的问题一般,哑然笑道:“老朱是否想问这卷《六韬》为何人所作,从何而来?”

朱家立即两眼放光,连声说是,显得十分兴奋。众人见到素来沉稳的朱家有此反应,亦不由兴趣大生。事实上,时至今日,天下间还从未有人听过《六韬》一书,更不知内里有何乾坤,而今见朱家的反应,可见《六韬》确带给他不少震撼。

与座者无不是修为卓越之人,既然张良已动用金铁双卫,且话题复已敞开,自然乐意奉陪,心中也已将神仙遇害一事暂时搁下。

张良大卖关子道:“诸位有否见过《太公兵书》?此书较之《孙子兵法》如何?”

众人虽奇怪张良有此一问,亦知他必有下文,只听“兵法家”万夫敌道:“我们虽未能有幸得见《太公兵书》,且《孙子》一书造诣极高,不过以人之常理言之,应还是《太公兵书》略胜一筹。”

项羽闻言不由暗赞此人厉害,仅以一句“人之常理”便弹出弦外之音,且令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看法。其余桓楚等人则微颔不语,静听张良下文。

张良沉吟半晌,终语出惊人道:“若我说《六韬》即是《太公兵书》,不知诸位信否?”

众人除项羽之外,听到《太公兵书》俱是一震,脸上更明显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须知自江湖传闻黄石公下邳授书以来,张良之名便驰誉天下,他更凭此书助沛公刘邦享有江山,真可谓能人所不能,化腐朽为神奇,而这一切均须归功于《太公兵书》。至今此书已被传为神书,与震天剑并称“当世异宝”,并传有“二者得一,可有天下”的谶言,故而万夫敌才有“人之常理”的推论。

朱家惊疑道:“张兄勿要诓我,此书虽为十分难得的兵书,但要与吕尚的《太公兵书》比起来,似乎有些牵强吧。”

张良微笑道:“我可并没有说《太公兵书》出自姜子牙姜太公之手呐!”

项羽见众人犹有疑窦,终提醒道:“黄石公可能有假,《太公兵书》亦可能是托名,世事幻化,岂有绝对,朱兄何不先将此书概读一遍,也好让大家一起参详。”事实上,项羽自得知黄石公实为夏黄公崔广后,已开始怀疑《太公兵书》的真实性,甚至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所以他反倒认为刚才张良之语理所当然。

朱家等人毕竟是智慧过人之辈,闻言又岂会没有领悟。朱家亦将那卷竹面刻有“六韬”二字的厚重竹简展开,摊在众人面前,说道:“所谓六韬者,即分指第一卷文韬,讨论的是治国用人的大战略,其境界早已超越一般所谓的兵书,实为《六韬》之精华;第二卷武韬,乃以战争准备和军事战略为主题;第三卷龙韬,重点讲军事组织,其中包括人事、情报在内;第四卷虎韬,第五卷豹韬,第六卷犬韬,所讨论均属战术层次。文韬第一篇‘文师’曰: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

这是对于为政之道开宗明义的宣告,亦显示其所提倡者为光明正大的‘民本’主张,应属儒家的思想。

武韬第十二篇‘发启’又云: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

这又代表了典型的道家思想。现在看来,《六韬》思想不免过于庞杂,确不似太公所作,反倒更似战国后期的作品。”

道场上欢呼声再起,牛居丙的解牛刀正与志行空的拳头打得火热,亦不知是否志行空有意为之,总之两人比拼二十余招之后仍是旗鼓相当,即使以项羽的高明,此刻亦再看不出志行空的玄虚。

项羽开始有些担心,如若牛居丙斗不过志行空,他会像金无吝一样选择全身而退吗?江湖是现实的,如若牛居丙在胜负未分之际即半途认输,那么许多热血人士将有可能会投之以鄙夷的目光。本来认输亦非如何大不了的事情,如江中鱼、金无吝便能轻易决定认输与否,然而牛居丙却是家大业大,他若在江湖群雄面前表露出半丝退意,那么他的生意、威望、地位都将会大受影响,再加上之前项羽曾经请牛居丙留意志行空此人此刻项羽开始后悔,他真怕牛居丙会作出有违他商人身份的意气的选择。

身旁众人已将《六韬》浏览了一遍,深信张良所言非虚,海天阔手指竹简,笑道:“侯爷诚不欺我也,单看其《龙韬》卷‘论将’篇的结语便可知其一二。”海天阔所指即是《龙韬》中“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显而易见,这句话几乎是完全抄袭《孙子》。

孙子在其著作中开宗明义便道: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解牛刀与铁拳再次错开,道场四周群雄的热血更加沸腾。牛居丙与志行空再次立定。就于此时,项羽似乎察觉到了志行空嘴角的微微诡笑。

桓楚亦笑道:“非常有趣,《龙韬》中的‘军势’篇又云:

善战者,居之不挠,见胜则起,不胜则止。故曰:无恐惧,无犹豫。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

这又几乎全是模仿《吴子》。若反过来说,即令是《孙子》《吴子》二书均引用了《六韬》,则似乎《六韬》也就不会如此默默无闻了。”言下之意即是《六韬》引用了孙吴二书。

张良目光炯炯道:“诸位现在觉得《孙子》与《太公兵书》相比,孰优孰劣?”

当前:第56/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