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和做事》第19/32页



营造办事气氛,能使你说的话更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能使你的办事形象和风格更加鲜明、完美、『逼』真。



说话和做事 第六章办事素质不要太低

能不能把事情办成和办好,光有一个整洁高雅的外表是不够的。要知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是禁不住社会的考验的。所以,要想真正学会办事儿,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在整个办事的过程中,一个人体现出来的修养,素质往往能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是整件事能顺利办妥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的礼貌、礼节,以及用语的文明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语言使用文明化

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办事的对象是谁,都要做到说话讲文明讲礼貌。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以礼待人,是表示尊重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敬语",可用来表示尊重之意,"请问"就有如下的说法:请问、敢问、借问、动问、借光、请教、指教、见教、求教、讨教、就教、赐教等等;打扰人家可以用以下词语:打扰、劳驾、相扰、劳神、费心、烦劳、麻烦、辛苦、费神、难为、偏劳等等许多委婉得体的词汇。如果,我们在语言交往中不忘使用这些词汇,相互之间定可形成亲切友好的气氛。减少许多可以避免的摩擦和口角;这对发展人际关系是很有好处的。

你我相见,互问一声"好",这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可别小瞧这声问候,传达的信息丰厚:表示尊重、亲切和友情,又显示出你我懂礼貌,有教养,有风度,何乐而不为呢?

美国人说话少不了"请"字,说话、写信、打电报都爱用"请"字,如"请坐"、"请转告"、"请及早函复"等等。打电报时,宁可多付电报费,也绝不省掉"请"。因此,美国电话总局每年从这个"请"字上就可多收入一千万美元。美国人情愿花钱"买"个"请"字。我们与人相处时,说个"请"字,既不费力,又不花钱,何乐而不为呢?

与美国人爱说"请"宇一样,日本人爱说"谢谢"。据统计,一个在百货公司工作的日本职员,一天平均要说571次"谢谢",否则他就不是一个好职员,有被解雇的可能。不管571次这个数字是否准确,你都可能认为这太过分,似乎有点"虚伪"。然而,有一家这样的公司:顾客买了东西,营业员对他说:"谢谢,欢迎再来。"不买东西,营业员对他说:"谢谢!欢迎光临。"相信你我他都愿意光顾洋溢着亲切和尊重、视顾客为上帝的公司。

"对不起"是英国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凡是稍有打扰他人之事,他们总是先说一声"对不起":"对不起,我要下车了";"对不起,请给我一杯水"。即使没有打扰人,他们也习惯先说"对不起"。美国警察对违章司机就地处理时,先要说一声"对不起,先生,你的车速超过规定……";两车相撞,大家先相互说声"对不起…"。在这样的气氛下,双方的自尊心都得到了满足,争吵当然是可以避免了。与英国人相比,我们有些人尚有很大差距,如一位骑自行车者撞了一位行人,如果修养不高,骑自行车者会骂:"瞎眼吗?怎么不让开道?"被撞者肯定不会相让,争吵、谩骂、厮打的事情肯定会发生。如果,骑车人真诚地说一句"实在对不起",被撞人再宽宏大度一些,其结果绝对是两回事。

经常说些"早上好"、"谢谢"、"对不起"之类的话,应该说对谁都是重要的,因为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程度,也是打开心扉的钥匙。假如,你去向一位老大爷问道,采用下列两种方式你看如何?一种是:"大爷,您好!打扰一下,请问去火车站怎么走?"另一种:"喂,老头,去火车站怎么走?"前一种,大爷可能给你详细指出怎么走怎么走,后一种情况,老大爷可能干脆就不理你。

2行为礼貌是前提

在外出办事儿时,见面时有其他人在场,主人为你介绍时,你应当如何表示才算合乎礼节呢?一般说来,介绍时彼此微微点头,互道一声:某某先生(或小姐)您好!或称呼之后再加一句"久仰"便可以了。介绍时坐着的应该站起来,互相握手。但如果相隔太远不方便握手,互相点头示意即可。随身带有名片的此时也可交换,交换时应双手奉上,并顺便说一声"请多多指教"之类的客套话。接名片时也应用双手,并礼貌地说一声"不敢当"等,自己若带着也应随后立刻递交对方。如果你是介绍人,介绍时务必清楚明确,不要含糊其辞。比如,介绍李先生时最好能补上一句"木子李"或介绍张先生时补一句"弓长张"等等,这样使对方听起来更明确,不容易发生误会。如果被介绍的一方或双方有一定的职务时,最好能连同单位、职务一起简单介绍。像"这位是某某公司的业务经理某某同志",这样可使对方加深印象,也可以使被介绍者感到满意。

外出、旅游或者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可能会有地址不清或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了解,这就需要询问别人。要想使询问得到满意的答复,就要做到这样两点:

一要找对知情人,主要是指找当地熟悉情况的人。比如,问路可以找民警、司机、邮递员、老年人等。二是要注意询问的礼节,要针对不同的被询问者和所问问题区别对待。比如,询问老年人的年龄时可适当地说得年轻一些,而询问孩子的年龄时则应当大一些;询问文化程度时最好用"你是哪里毕业的?""你是什么时候毕业的?"等较模糊的问句等。注意询问时不要用命令『性』的语气,当对方不愿回答时就不要追根问底,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请求别人的帮助时,应当语气恳切。向别人提出请求,虽无须低声下气,但也决不能居高临下态度傲慢。无论请求别人干什么,都应当"请"字当头,即使是在自己家里,当你需要家人为你做什么事时,也应当多用"请"字。向别人提出较重大的请求时,还应当把握恰当的时机。比如,对方正在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或『操』作实验,对方正遇到麻烦或心情比较沉重时,最好不要去打扰他。如果,你的请求一旦遭到别人的拒绝,也应当表示理解,而不能强人所难,更不能给人脸『色』看,不能让人觉得自己无礼。

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时,特别是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社会交往时,见面就自然成为社交活动的第一道程序。办事见面时讲究礼仪,使事情有个良好的开端。

社交主体与客体双方见面时,总要相互问候、打招呼与寒暄。问候寒喧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应视场合、时间、对象的不同而灵活运用。

(1)经常见面者

问候寒暄的语言本身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含义,只不过是礼仪上的一种应酬而已。经常见面者可用"您好"、"您早"、"早安"、"晚安"、"近来好吧?"、"今天你很漂亮"等等语言作为见面礼,这是表示已经看见对方的一种礼貌行为。

(2)相隔一段时间见面者

相隔一段时间见面的社交双方,除了用"您好"等语言问候寒暄外,还可以进一步简要询问对方工作、生活、身体、家庭情况,如"近来忙些什么呢?"、"身体怎么样?"、"家里老人都康泰吧?"等等表示见面时友好与关心。

(3)同两个以上的人见面时

同两个以上的社交对象见面时,如果这些社交对象是自己同级的同事或朋友,则可以随便地问候寒暄一下即可;如果是上级或长辈,则要同时或分成先后向领导或长辈问候;如果这些社交对象中有熟悉的,还有一些不熟悉的,则可以用礼貌语言同熟人打招呼,用体态等非语言形式同其他生人打招呼,如点头致意等。

办事就要见面,见面时,人们不仅要相互问候、相互寒暄,而且要相互致意,用不同的动作、姿态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与友好。

握手礼是当今世界上流行的一种礼节。握手礼不仅是相见问候的礼节,而其含义异常丰富:致敬、鼓励、感谢、慰问、祝贺、友好、告别……都可以用握手传递人们之间的信息、思想和感情。握手时,如无特殊原因,应用右手。握手前如戴手套、男子要脱掉手套再握手,女子可不必去掉手套。军人可以不脱掉手套去握手,但军人应先行举手礼,再行握手礼。握手时要面『露』笑容,身体向前倾斜,双目注视对方,不可漫不经心,不可用力过大,也不要抓住对方手后『乱』摇晃,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行握手礼时要讲究先后顺序,男女握手,宾客不必主动;长幼握手,长辈若不伸手,晚辈不必主动;上下级握手,上级若不伸,下级不必主动。

我们在办事过程中,少不了探访这种形式。因而,搞好探访前的礼仪工作就显得很必要。

(1)约会礼节

社交活动中,自己主动提出拜访,必须事先把预约的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考虑周到,用电话或书信告之被拜访者,有时如能口头告之就更好了。约会的提出者不管用哪种形式提出约会,都要用客气、商量的语言,不能用强迫或命令式的口气说话。关于约会时间、地点及活动内容,要主动征求对方意见,以取得对方的合作与支持。如果对方因各种原因拒绝约会时不要生气或抱怨,而要大度地、轻松地处理,可用"等你方便的时候再说"等话来缓解遭到拒绝的尴尬局面。

(2)服饰仪表礼仪

去探访朋友、处理公务或请教名人,要作好服饰、仪表及个人卫生准备。穿着不必奢华,只要整洁、大方、得体、适合身份便是上乘的了。仪表及个人卫生也应注意修整一番,有口腔疾病的人,在赴约前要注意刷牙漱口,消除异味。

(3)备好个人日常用品及礼品

赴约前,应仔细检查自己的日常用品如手绢、手表、香烟、火柴、笔、记事本、卫生纸、小刀、传呼机、手袋等等是否备好,不要丢三落四,临阵受憋。另外去拜访者那里,特别是去朋友家作客,如果主人家有老人或小孩,要考虑带点适当的礼物,以示敬重与友好。如果去请教长者、领导或名人,也可考虑带些相应的礼品,以利于增进彼此感情,完成请教使命。

当前:第19/3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