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和做事》第23/32页



公司主管站了起来,谢谢他做了这么多介绍,然后说他暂时还不想搬家。

房地产商一下子傻眼了。当他走到门口时,主管在后面说:"顺便提一下,我们公司的工作最近有一些创意,形势很好,不过这可不是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出来的。"

房地产经纪人在关键时刻忘了对方,只顾着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推销成果,而忽略买方也有其做出正确抉择的骄傲。

5彬彬有礼不马虎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因此,当别人尊重你,你会感到快乐;当别人轻视你,你又会觉得气恼。不管在任何时代,这种导致人与人相处的关系始终不变,这是人类的通『性』。而促使这种关系相处圆满的最好方法,就是"礼"。它代表尊敬、尊重、亲切、体谅等意义,同时,也表现出个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民族『性』较西方人含蓄,因此,特别讲究礼节。由于太重视繁文褥节,以至于有些人对"礼"的认识发生偏差,他们以为只有对长辈、上司,或想讨好对方时才讲礼节,对晚辈或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就可马虎。

甚至还有人认为,礼貌只是社交上的一种手段,并没有其他价值。如果以这些态度来评断礼节,岂不是使人际关系变成"钱货两结"的交易关系,和做生意又有什么两样?难道"礼"真的只是人际关系中的虚假行为吗?

现代心理学指出,"自尊是维持心理平衡的要素。"可见每个人要维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都要有活得"理直气壮"的感觉,也就是处处受人尊重,才能进一步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尊重、体谅等"礼"节,绝不是规章条文,也不是虚假问候,而是发自内心最基本也最真诚的行为。

俗话说:"先学礼而后问世。"学些什么礼呢?彬彬有礼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没有人生下来就懂礼,家庭、学校、社会,逐渐教导我们成为一个具有彬彬风度的人。但是,一个人每做一件事,如果都有一套古板的礼仪在缚手缚脚岂不烦琐极了?

事实并不尽然,因为,有许多礼仪事实上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习惯成自然,我们早已感觉不到它的约束。另外,关于人情往来、社交活动……等较特殊的礼节,只要我们基于尊重、体谅别人的心情,也都是不难做到的。

所以,礼,绝不能,也绝不是只讲求形式,要保持彬彬有礼的态度,一定要从对别人的关心出发,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贯彻关心朋友、关爱朋友的精神,在社交场合中,自然也就能以平实有礼的态度与人交往和沟通。

学习礼节虽不是一件难事,但要做到时时保持彬彬有礼的态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礼节并不只是"鞠躬如也"就可盖涵的,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道德修养。有人说:"要学习礼节,最好是从公共场合待人接物做起。"这话非常恰当,只要平常多留心人们交往时的各种行为,就不难学习到许多待人接物的说法。

如果能身体力行,适当地做到"多礼",则必然"人不怪"而大受欢迎。所以,彬彬有礼的风度,不但能成为你最高贵的"饰物",同时还能赐给你最佳的人缘。

6礼仪时刻职场化

欲办事,就必须与人打交道,然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职场礼仪的修炼。常言道:礼仪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知礼,无以立。礼仪,在中国古代是朝纲之大法,在现代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懂得职场礼仪,对你办好事儿有很大的帮助。

(1)热情地打招呼

打招呼是人们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它看似简单,其实却很有讲究。

你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是如何打招呼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声"早啊!"还是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说:"您早!"虽然是简短的一句话,却可以让人由这件事看出你对工作的热忱与否,我们经常看见以下这种情形:个『性』内向害羞的人,为了避免和其他人打招呼,走路故意看地上,碰到迎面走来公司的同事,故作掏口袋找东西状,万一别人先和他打招呼,他或者假装没听到,或以一脸无辜、羞赧地回答"啊!你好"。这种人虽然是因为害羞,不知如何跟别人打招呼或者对别人投来的视线习惯『性』地低头而做出这种举动,然而看在他人眼里却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目中无人而丧失他人的友谊,所以不论个『性』如何,"打招呼'都是一门必须学习的办事礼节。

打招呼不只是代表你"看见对方了"或者"问候"的狭隘意义,广泛来说,它还代表了"和对方友好"、"无敌意无恶意"、"尊重"、"感谢"、"请求帮助"等其它意义。如果每次见面都能挺直腰杆,直视对方,以愉悦的声调说声"您早",不但能将快乐的心情传染给对方,自己的一天也会过得更顺利。"初见面的礼貌影响你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由此可见,礼貌对人的第一印象有很大的影响。同事间也不例外。国际礼仪专家提出以下六点有关"打招呼"的礼仪须知供大家参考:

1托人办事的过程中,千万别伸出食指做向上勾状,因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正确的做法是,手心向上,四指朝自己的方法做开合状。

2在路上或公司和熟识的人见面时,轻轻地点头示意,约十五度即可。见到站在相隔两端的朋友,远远地看着对方就大声呼喊:"xxx,吃了没有……"或者双手热烈地高举舞动,怕非如此不足以表达友好之意,其实这是不必要的。过犹不及的热情反而令人招架不住。

3和对方打招呼时,双手不可以『插』在口袋中,这不但是基于礼仪的原则,更是为了安全的考虑,因为,谁知道你的口袋里是否藏了刀械呢!

除了以上3点须知之外,打招呼时的姿势也不可忽略。

1态度轻松,姿势正确。

2不可边走边行礼。

3不可随便以勾肩搭背的方式打招呼,尤其对女『性』更要避免。

情绪是会传染的,以亲切的微笑、愉悦的语调向别人打招呼,可以传播快乐的情绪。

(2)得体的称呼

办事的过程中,不称呼是不礼貌的,称呼不当则会有失礼节。称呼是社交的先锋官,是叩开他人心扉的先声。贴切而有讲究的称呼是一种友好并体现敬意的表示,能够在一开始就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使交往或合作能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得体的称呼,首先是准确恰当。称呼反映着与交往对象的认识程度和熟悉程度。要做到称呼得当,事先应对交往对象有所了解,以选择合适的称谓。而对称谓的正确把握和恰当使用,又取决于对各种称谓的熟悉情况。工作及社交场合常用的称谓有一般称、姓名称、职务称、职业称和代词称等。

如果与陌生人相交,不知道对方姓名和身份,可使用一般称,如"先生"、"小姐"等。这些年来,"先生"、"小姐"等称呼已逐步通用起来,并能为被称者悦纳。在了解对方姓名的情况下,可用姓名称,出于礼节和礼貌,通常以姓或姓名加一般称呼,如"王先生"、"李明先生"、"赵莉小姐"。直呼人名,古今中外都是比较亲切和随便的一种称呼,但只限于关系密切的人之间,或长者对后辈、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在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对同事、上级和交往者一般用职务称和职业称,前者如"经理"、"厂长"、"老板"、"主任"等,或以技术职务"教授"、"工程师"等相称,使用职务称有助于体现工作的严肃『性』或权威『性』;后者如"刘老师"、"王医生"、"杨会计"等。此外,在交往中还可使用"你"、"您"之类的代词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对外交往日益增多,与外商的经济贸易往来也不断扩大。与外国人的交往、合作,应注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称呼上的讲究,不要因失礼而失去合作的良机。

在被称呼人与称呼人之间关系比较熟悉或亲昵时,还可以将其职务名称的第一个字做为称呼。比如:刘工程师称为"刘工",张队长称为"张队",李总经理称为"李总"等,也符合人们称谓习惯。这种习惯历史也有一段时间了,比如朱德总司令就被广大人民群众称为"朱老总"。需要强调的是,不是每种职务都能这样称呼,比如姓胡的编辑你就不能称他为"胡编"了。

准确恰当是称呼得体有礼的必要条件,但只有准确恰当而缺乏诚挚恭敬的称呼,犹如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称呼往往注入并显现称呼者有一定的情感倾向,简简单单一声呼,能呼出喜厌褒贬。

曲啸先生赴某监狱演讲时,对称呼颇费斟酌:称"犯人们"吧,过于尖锐刺激;称"朋友们"吧,又不大妥当。后来,他终于想出一句两全其美的称呼:"触犯了国家法律的青年朋友们"。这一称谓,既严肃了国家法律,又不过于浮泛,避免产生对立情绪,自己也不失身份,从而使犯人深受打动,激起悔改之心。

称呼之中,只有蕴涵和洋溢着亲切、友善与真诚之情,才有启开对方心扉之功能,才会产生铺垫友好往来之路的功效。称呼中的诚意应发自于内心,语气恭敬和蔼而没有讨好奉承之嫌。

当前:第23/3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