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录》第18/21页



(5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享有的很多机会,认出一般人跟谨慎人士之间在『性』格上的差异。在估计从事一件工作所涉及的可能危险之时,一般人把探听的范围局限于这类事情过去已经发生的风险,谨慎之人会往前看,考虑每一年都不会发生,但可能在两分钟之内发生。

各人所作所为的不同当然是很自然的;因为要考虑各种可能『性』需要一些辨别力,而查看已经发生的事,只要神智清醒就行。

不要忽略向凶献出牺牲。我的意思是,如果能够杜绝“不幸”的侵袭,对于花费一些时间、心力和金钱,放弃舒适,或是缩小目标、克制自己,我们不可犹疑。最可怕的不幸也就是最遥远最不可能发生的。参与保险是公众对“忧虑”的祭坛所献出的供品,保险行规最能说明我所提出的这条规则。现在就去取得保险单吧!

(51)不管命运如何降临我们身上,不可太高兴,也不可过分悲伤;部分是由于一切事物都充满变化,我们的运气随时都会变动;部分是因为我们在判定事情对自己是好是坏之时,我们易于受到欺骗。

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为之悲伤的一些事,以后证明为所发生歧视的最好的事,或是我们为之欢欣不已的事,竟然成为最大痛苦的来源。为了对付这种情形,我在这里所建议应该采取的心理态度,莎士比亚曾经巧妙地说到过:

我觉得喜事悲事都有许多花招,

所以它们猛然间初现的面貌,

未能使我惶悚不在所措。

(《皆大欢喜》,第3幕第2景)

一般而言,面对种种不幸而保持平静的人,就显示他了解人生的路程上有许多可怕的事会发生;他把当前的困难看做只是可能到临的一部分。这是坚忍主义者的气质――永远不忘记人类的悲惨命运;而是总要记住,我们的生存充满痛苦,我们可能遭遇的不幸是无数的。不管是在何处,我们只要四周一望,就能重新感到人类的苦难;眼前看到的尽是人类在挣扎、踉跄受苦――都不过是为了可怜的生存,没有生趣,没有回报!

如果记住这一点,我们对人生不会有太多希求,我们认定世界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完美的境地,我们只是学习如何适应这个世界――永远要正视不幸,如果不能躲开它,就勇敢地面对它。

不要忘记,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不幸”是构成我们生存的元素。但是,我们不能拿它作为理由沉湎于令人烦恼的埋怨,像着作家贝瑞斯福(james beresford)那样4,(4:英译者注:神工詹姆斯?贝瑞斯福(1764-1840),著作家,《人生的苦难》为其主要著作,全名是“人生的苦难;挺易怒(timothy testy)和赛敏感(samuel sensitive)两先生的最后怨言,还有易怒夫人的几声帮腔式的叹气。)拉着长长的脸对待”人生的苦难”,终日如是,更不能每次跳蚤一咬到就求神喊佛5。(5:to invoke the deity for every flea -bite。)我们的目标是仔细观察我们的周遭,对抗不幸而且把它击退,在避免人生不如意事这方面――无论是来自我们的族类、还是来自物质世界――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要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我们才可能从大大小小的祸患溜开;要记住,“祸患”通常都是我们自己“短拙”的化身。

如果我们认定不幸有可能到临,像俗话所说“对不幸有所准备”,它在降临我们身上时便不觉得那么严重,其主要理由可能是这样:在不幸的到临以前,要是我们已经静静地想到地它是否会发生,我们会知道它的全部程度和范围,至少我们能决定它将如何影响到我们;所以如果它真的来到,便不会使我们过度难受――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会超过其实际的份量。如果没有准备,心态一时陷入惊慌,我们无法看出祸害的全部涵盖面;它看起来影响太大,受害者会以为是漫无止境;无论如何,准会把事态夸大。同样的,黑暗和情况不明总是增加危险感。当然,如果我们想到过不幸的可能『性』,我们也会同时考虑到何处可找到帮助和安慰;至少,我们已经习惯了“不幸”这个念头。

“世上所发生的每一件事――从最小的一直到最大的生存事实――都是有其需要而发生的”,要是确实了解这句话,将能把我们装备齐当,冷静地忍受人世间的不幸。这句不易之言,是我在得奖的论文《论意志的自由》中所切实建立的(见该著第三部分,在结尾处)。这样,人们不久就能让自己适应不可避免的事――那些有其需要而发生的事;人们要是了解所发生之事都是有其需要的,他们就会发现事态就是这么无可改变,哪怕是世界上最古怪的机遇,也是有其需要的产物,正如同按照熟悉的定理、合于我们期望所出现的一些现象。“所有事物都是无可避免、都是有其需要的产品,”这一了解给我们所带来的舒畅效果,我已经在另一著作(见《世界作为意志和表象》,卷1第55节)说过,且让我在这里再提一提。

有了这种了解,人们就会尽其所能,甘于忍受必须忍受的事。

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不如意小事,我们可以看做是用来磨练我们,让我们能承受更大的不幸,也不会因为我们事业顺利而丧尽生存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小小分歧、无关紧要的争论、别人的不当行为、流言蜚语、还有生活中许多别的相似的烦厌,对待每天的这些小麻烦,人们应该像是全身武装的齐路飞6;(6英译者注:这里是指德国神话主人翁齐格飞(siegfried),他在青年时曾经历多次奇遇。他的隐形外套,让他有神勇力敌十二人。)我们不应该为那些小事感慨,更别说记在心中为之烦恼,而是跟它们保持距离,把它们看做路上的石头,推开不让挡路,千万不想它们,不容它们在反思中占一席之地。

(52)人们一般称为“命运”者,就大体而言,只不过是他们自已的愚蠢行为而已。荷马在《伊利亚得》(第23节第313行起)中有一段很是精采,描写前面这一句话的真义,诗人并特别推荐“慎思”;他的劝告是值得我们充分注意的。“邪恶”要在另一个世界才需要赎罪,“愚蠢”在今生就得到报复――纵然不时有犯错人获得慈恩。

让我们感到恐惧、并且预告危险在即的是“诡诈”,不是凶暴或粗鲁;作为武器,人脑比狮子的利爪要可怕得多。

世界上最高超的人该是从不犹豫、从不慌忙的人。

(53)作为促进快乐不可缺少的气质,仅次于精明的是“勇气”。当然,我们无法让自己具有这些,因为我们主要从母亲承获前者,从父亲继得后者。然而,对于既已存在的这些气质,我们却能靠决心和锻炼得到帮助。

在这个“用假骰子玩游戏”的世界,我们必须有钢铁的『性』格,具有经得起命运打击的甲胃,以及跟他人抗衡以取得进展的武器。人生是一场长久的战事;每往前一步都得拼命;伏尔泰说得对,“我们要能成功,只有靠剑刃,我们死的时候利剑还在手上。”暴风雨刚开始加剧,甚或是地平线上初起乌云,就立刻退缩或心灰意懒不知所措的人,是不折不扣的懦夫。我们的座右铭应该是:

不向妖魔退让,而是更大胆的面对它。

(威吉尔《埃涅伊得》。vi。95)

任何危殆只要还留有怀疑余地,只要仍有可能加以挽救,我们就不该颤,就只作抵搞不抱其他想法――正如对待天气一样,只要见到一丝蓝天,就不该对天气失望。的确,我们应该这么说:

即使全世界坍塌成为废墟,

我们仍要保持泰然心情。

(贺瑞斯《颂诗》iii。3)

我们的整个生命――别说它的福份――都不值得我们那么怯懦地胆战心惊:

所以,且让我们英勇地面对人生

对命运的每次打击都勇敢相向。7(quocirca vivite fortes,fortiaque adversis opponite pectora rebus )

(贺瑞斯《讽》ii。2)

问题是,我们可能过分勇敢而沦为鲁莽。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要在世上生存,若干恐惧感是需要的,“怯懦”不过是恐惧感的夸大形式而已。培根在处理“terror panecur”这个短语的来源时对前面的话正确『性』有很好的说明,比之蒲鲁塔克(见《冥神夫『妇』》第14章)为我们所保留下来的古代解释,要高明许多。培氏把这个短语跟自然的化身pan(牧神)结合起来,并且指出:“为了保持生命,为了避免和除去危害自己的祸难,大自然让所有的生物都充满畏惧和恐怖,但是,这一天『性』不会运用中庸之道,而总是把合理的恐惧跟徒然和无稽的担心混合在一起,以致所有生物,尤其是人类,无不内心充满‘惊慌惊怖’”(见氏著de sapientia veterum第六章)。此外,惊慌恐怖的主要特点是,对于任何与惊慌恐怖不可分开的危险,并没有清晰和确定的观念;人们只是假定、而不是知道有危险存在;有需要的时候,我们敦请“恐惧”作为我们恐惧的理由。



第1卷 第六章 谈人生的不同阶段on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life)

almost everyone's character seems to be specially suited to some one period of life ,so that on reaching it the man is at his best .some people are charming so long as they are young ,and afterwards there is nothing attractive about them; others are vigorous and active in manhood, and then lose all the value they possess as they advance in years; many appear to best advantage in old age ,……

当前:第18/2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